“东谍影”之五:历经波折,间宫林藏终于见到了清朝的颟顸官员

【改写后文章】《“东谍影”之四:间宫林藏的发现与中国外东北少数民族介绍》中国外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曾经是中国境内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我们对这些民族并不太熟悉。在前几篇文章中,间宫林藏提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名称,例如鄂伦春人、费雅喀人、西隆阿以诺人、基门阿以诺人、山旦人等。那么,这些民族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群呢?让我们来看看学者对这些民族的研究。鄂伦春人是居住在中国东北的一个民族,他们的祖先是肃慎人。

在元朝时期,他们被称为“林中百姓”和“北山野人”,分布于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明朝时期,他们被称为“使鹿部”。清朝初期,他们被称为“树中人”。从1690年开始,“鄂伦春”这个名称才被确立下来。鄂伦春人是一个以驯鹿为生的民族。在历史上的战役中,他们曾对清朝的胜利做出贡献。然而,随着沙俄的侵略,他们遭受了沙俄的压迫和屠杀。费雅喀人,在前文中也提到过,他们又被称为尼夫赫人或吉利亚克人。他们分布在大陆和库页岛上。在金元时期,他们的居住地区就被纳入了中国版图。

费雅喀人在清代归属于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的辖区。在他们的居住地区,他们以捕鱼和狩猎为生,夏天捕鱼,冬天狩猎。他们对入侵的哥萨克人深恶痛绝,称他们为魔鬼。现在,中国境内的费雅喀人已经融入了满族和赫哲族中。西隆阿以诺人和基门阿以诺人,这两个民族的考证并不详细。根据间宫林藏在《北虾夷图说》中的记载,库页岛北部的土人自称为西隆阿以诺,大陆也有西隆阿以诺人。关于基门阿以诺人,间宫林藏在1809年7月5日赠送粟米给他们的船只上发现了这个民族的存在。这个民族可能是在山中狩猎的民族。

而乌德盖人,又称乌德、乌德赫,是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一个少数民族,与赫哲人接近。山旦人,也被称为山丹人,是18、19世纪居住在中国东北的一些少数民族的统称。这些少数民族包括赫哲人、费雅喀人、鄂伦春人、奇勒尔人、库页人、恰喀拉人等。他们参与了被称为“山丹贸易”的贸易活动,这是一种以貂皮和丝绵织物为主要商品的贸易活动。这个贸易活动的路径被称为“东段丝绸之路”,是中国东北出发,经过黑龙江流域和库页岛,到达日本的贸易路线。然而,随着沙俄的南侵,山丹贸易最终结束了。

除了上述的民族,还有一些其他的外东北少数民族也在《皇清职贡图》中有所记载,例如赫哲人、恰喀拉人、伊达人、奇楞人等。赫哲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早期主要以渔猎为生,使用犬拉雪橇进行交通和搬运。赫哲人逐渐与满族融合,成为满族入主中原的重要力量。恰喀拉人居住在沿海州和锡霍特阿林山脉之间,他们是东海女真的一个分支,但在婚礼和传统习俗上与满族有很大的不同。伊达人是今天俄罗斯的乌尔奇人,居住在亨滚河流域。他们曾经与清朝一起抵抗沙俄的侵略。奇楞人则已经归为赫哲人。

通过对这些少数民族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外东北地区的多样性和历史变迁。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曾与清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参与了山丹贸易等经济活动。然而,随着沙俄的侵略,这些民族遭受了压迫和屠杀,许多人不得不迁徙到中国境内寻找安全。这些民族的故事,是中国境外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的一部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历史的研究与保护,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共存?欢迎留言讨论。《皇清职贡图》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大学士傅恒奉敕撰写,历时十余年完成,共分为九卷。这部书是清王朝用来展示与周边国家或部族之间交往关系的图书,也是记录向清王朝纳贡各族的详尽图谱。根据《皇清职贡图》卷三的记载,乾隆年间的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及以东滨海地区共分布着七大族群,分别是鄂伦绰、奇楞、库野、费雅喀、恰喀拉、七姓和赫哲。

然而,其中的四个族群,奇楞、费雅喀、恰喀拉和赫哲,以及鄂伦绰、库野和七姓三个族群并未在《皇清职贡图》中提及。本文将根据《皇清职贡图》的记载,对这些族群进行补充介绍。首先是鄂伦绰人,根据《皇清职贡图》的记载他们居住在宁古塔东北海岛一带,这个地方在今天的俄罗斯萨哈林岛上。鄂伦绰人靠养鹿和捕鱼为生,他们的住所以鱼皮为帐篷,性格懦弱。相比之下,鄂伦春人则居住在黑龙江上游,以游猎为生,他们被俄国人称为“埃文基人”。这两个族群虽然名字相似,但是他们属于不同的民族。

接下来是库野人,他们居住在东海岛的雅丹、过里堪等地方。库野人善于斗争,男性会将前额的头发剃掉,但后面留长至肩膀,戴着草帽和红布卍字的布衣。他们以渔猎为生,喜欢战斗,妇女童年时就会在嘴唇上扎针,并用煤烟涂抹。库野人也被称为阿伊努人,他们居住在库页岛南端及附近的海岛上,以渔猎为生。然而,由于大量迁往日本,目前库页岛上已经没有库野人了。最后是七姓人,他们居住在黑龙江三姓西200多里的乌扎拉洪科等地,性格淳朴。他们种植荞麦,虽然知道农耕,但专注于渔猎。冬天如果河面结冰,他们会踩着木板溜冰并射箭。

女性擅长使用弩捕猎貂。他们的衣帽多以貂皮制成,他们的语言称为乌迪勒话。七姓人居住在松花江下游,也以渔猎为生。这些族群都负有向清朝进贡貂皮的义务,说明他们是清朝政府的臣民。然而,《皇清职贡图》并未提及黑龙江三姓地区的赫哲人,以及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锡伯等少数民族。这是因为这些族群已经被编入八旗,成为了“新满洲”的一部分。从对这些族群的介绍可以看出,如果清朝没有失去东北和库页岛,中国的民族数量将远超过现有的56个。这也说明在清代,对于外东北的民族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完整的基层管理体系。

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奇楞人、费雅喀人、恰喀拉人和赫哲人的详细情况。奇楞人居住在库页岛及黑龙江入海口一带,以养鹿和渔猎为业。费雅喀人和恰喀拉人居住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以渔猎为生。赫哲人居住在黑龙江的边界地区,以渔猎为生。这些族群的存在丰富了中国的民族多样性,也为中国的边疆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文化贡献。另一方面,本文还通过记录间宫林藏到达德楞并与清朝官员会面的情景,揭示了清朝对外国人态度的问题。间宫林藏是一名来自日本的旅行者,他利用清朝官员提供的便利,详细侦查了德楞地区的情况。

然而,清朝官员对待间宫林藏并没有过多的戒备,甚至让他住在庐船上,这导致了周围百姓对于间宫林藏的围观和嘲笑。这一情景展示了清朝官员对外国人的友好态度,但也暴露了他们对外国人的缺乏警惕性。这种态度在后来的历史中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以看出,《皇清职贡图》的记载丰富了中国民族的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情况。然而,这部图书并未涵盖所有的族群,也未能阐明清朝对外国人的态度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清朝时期的边疆管理制度以及对外交往的态度,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中的多元文化和民族交流。总之,《皇清职贡图》对于了解清朝时期边疆地区的民族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发了对清朝边疆管理制度和对外交往态度的思考。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多元文化,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对于读者而言,你对于清朝边疆管理制度和对外交往态度有何看法?你认为这些问题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欢迎留下你的评论与我们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鄂伦春   沙俄   山丹   清朝   颟顸   库页岛   黑龙江   族群   波折   少数民族   中国   官员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