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最先觉察到帝国崩溃征兆的是隋炀帝的那些身边人

隋帝国崩溃时刻的唐高祖李渊

作者 | 范西园


1 败局前的一次对谈

后来成为大唐开国皇帝的李渊,时常会回想起五年前的大业八年(612年)在涿郡时,他与当朝权贵、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的儿子、驸马都尉宇文士及的对话。那时他们正在城头,看着帝国的百万雄兵在皇帝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向着辽东而去。

那时的隋帝国正在皇帝杨广的英明统治之下达到鼎盛,帝国军力强大无比。从皇帝杨广而下的君臣们,满心以为在这样的军威之下,高句丽人自然会屈服,丝毫没有预料到这场规模宏大的进军最后会演变成一场灾难。

李渊和宇文士及是旧相识,而且他们的先祖都是当年武川镇的军人,算起来还是同乡。只不过,宇文士及的先祖当年只是北周太祖宇文泰麾下的一员家将,而唐国公李虎则是武川集团的创始元老。李渊是皇帝的表哥,宇文士及则娶了南阳公主,是皇帝的女婿,算起来他们都是皇帝身边的勋贵之臣。

望着远方的征辽大军,他们虽然不知道几个月后的灾难性失败,但是多少感到未来局势的难以预料。连年穷兵黩武、过度使用民力,天下已经到了快要耗尽的时候。

他们进行了一番怎样的密谈,后人无从知晓,但这番密议清清楚楚地写在了史书上。据《旧唐书·宇文士及传》记载,李渊就与宇文士及在涿郡,"尝夜中密论时事”。等到数年过去,唐朝建立后的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士及降唐,已经成为大唐皇帝的李渊就对裴寂说:“此人与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辈皆在其后。”

李渊与宇文士及,在隋朝最鼎盛之际,已经看到了帝国行将崩溃的征兆。

这天下是关陇勋贵的祖上一起打下来的,从北周太祖平定关东时起,就是天子与勋贵们共天下。对于天下安危,武川功勋之后责无旁贷。

那么,若是天子不肖,朝廷昏乱,天下不宁,那武川后人自当站出来,替天下革除弊病。

这是宇文士及和李渊的想法,也是大多数关陇门阀的普遍观点。二人四目相对,有些言外之意,都默契地没有挑明,但意思全都已经点到为止了。他们都看见了皇帝杨广鞭挞天下营造出的这片盛世景象的外表之下,其实是疲惫的民力和累累的白骨。两朝隋帝都是严厉而且多疑之人,在隋廷严苛的政治气氛之下,即使是他们这样的重臣,也都是紧绷得喘不过气来。勋贵门阀之间在暗中交通来往,趁着一股股汹涌暗流,各自准备着天下有变那一刻的到来。

而李渊,就是当时那股暗流中即将泛起的那一朵硕大的浪花。


2 李渊的打算

皇帝是个阴鸷雄猜的国君,这一点朝中之人大多都心知肚明,因为不明的人早已经被皇帝给搞死了。比如,当年的宰相高熲,曾立下不世功勋,因为皇帝杨广生活奢靡而忧心,私下里和其他人说了几句,就被人告发,最后被杨广以“诽谤朝政”的罪名下诏诛杀。而李渊的心里也跟明镜似的,虽然他和杨广一同为独孤皇后养育长大,但在权力面前,杨广连亲兄弟都杀,何况是表兄弟?所以,在朝廷里,李渊低调做事,夹着尾巴做人,老老实实当官。不过,李渊虽然低调,但也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铁杆的武川镇嫡传,世袭唐国公,更是杨广的亲密大表哥,因此仕途也算顺畅。

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叛乱,天下震动,关西地区也是骚扰不定,于是李渊被外派前往关西的弘化郡镇守,兼知关西诸军事,紧急去安抚关西地区。有了这个任命,李渊如鱼得水,一头扎进了事业当中,和当地的豪强、大族们打成了一片。祖父李虎当年在关西地区赫赫有名,李渊也是有名的忠厚之人,所以四面八方的英雄好汉,还有地方大族豪门,都争相与李渊结交。但是,李渊干了一会儿,就从宫里传来皇帝开始猜忌他的小道消息。原来是不久前,皇帝诏命李渊前往他巡幸所到之地,正好李渊那时候病了,所以没有前往。

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正在后宫,皇帝杨广听说李渊生病的消息,于是马上就问:“大表哥生病了?是马上就死的那种吗?”

这个事情传到李渊那里,当时他就吓得要命。皇帝虽然不太积口德,但是他这么问隐隐透露出的猜嫌意思已经是昭然若揭了。当年杨素就是被皇帝问了类似的问题,于是就放弃治疗自己等死了。隋炀帝的朝廷不需要能干的人,能干的人都被皇帝一个个除掉了,谁出类拔萃,谁就可能会变成皇帝的眼中钉,会被皇帝怀疑他是在准备图谋大隋的江山——毕竟他们老杨家当年就是这么图谋的。于是,李渊赶紧拼命挖掘自己的小毛病。自己不是爱喝酒吗?那现在就剂量加倍,拼命喝酒,整天一副醉醺醺的样子。而且,他还开始收受贿赂。虽然老李家这些年来就没碰到过“缺钱”二字,但李渊还是以收受贿赂来自污。其实,朝中的其他大臣又何尝不是这样?这就是大业年间朝臣的必备生存技能。

当年的权臣杨素,不也是到处收受贿赂来自污吗?到头来还是被皇帝逼得放弃治疗等死。幸好李渊这兄弟浓眉大眼的,长得略微憨憨的,因为长相就没少被皇帝嘲笑、揶揄。皇帝本来就不太把这位大表哥当回事,因此李渊也就平安地渡过了危机。

等到三征高丽结束后,天下大乱,皇帝需要一个亲密之人安抚河东地区,于是就在大业十一年(615年),选用了大表哥李渊来担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

李渊获封这个抚慰大使以后,第一反应一定是:“这究竟是个啥官?”

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既不是代表官阶的散官,也不是正式的差遣官,而是一个临时性的“使职”。从秦汉以降,从没有一个叫作“抚慰大使”的官衔,全靠“伟大英明”的皇帝别出心裁,自创了这样一个职位,来应对三征高丽后山西河东地区纷繁复杂的治安局面。中国古代虽然不是什么法治社会,但中央王朝从秦始皇以来运行了上千年,也形成了一定的制度与章法,政令执行、官员权限,天朝自有法度。那这抚慰大使,在山西河东道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对州郡是否有管辖权?是否有自己的军队?调兵权限怎么样?更关键的是,钱从哪里来?是直接从地方收税,还是靠中央调拨经费?这都是一个新职位需要明确的问题。

不过,好在皇帝的诏令下面拖了一句,算是划定了这抚慰大使一职的权力范围:“承制黜陟选补郡县文武官,仍发河东兵讨捕群盗”。也就是规定,这抚慰大使有权按照朝廷制度,处罚、免除、选拔、补用山西河东道地区郡县地方的文武官员,还可以征发河东地区的现有军队,讨捕群盗。

这么一听,这抚慰大使倒是有点名堂了,不仅有了对整个山西河东地区地方文武官员的人事任免权,还有征调各地兵马的权力。李渊很喜欢这个任命,他曾对二儿子李世民说:“咱老李家封号是唐国公,春秋时期,太原就是唐国的国土,来这里上任,真是上天给予的恩赐!”


3 体制内的创业之路

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李渊就任抚慰大使的时候,整个河东地区已经被各地蜂起的民变打成了筛子,小股“流寇”不算,称得上号的就有龙门的毋端儿、翼城一带的历山飞、绛州一带的柴保昌,都是拥众数万以上。而李渊这边,说是可以调动河东的兵马,但是终究这些兵马不是他这个抚慰大使直接指挥的,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年代,指挥极为不方便。而且,李渊从中央空降到河东,原本地方上的实力派也都抱着看戏的心态,若即若离地跟随着李渊的号令,实际上是出工不出力。

李渊就只能靠着麾下的那一点本部兵马来讨贼了,还好唐国公家大业大,养的家丁与门客人数不少,战斗力也强。而且,李渊几年来结交天下豪杰,在江湖积累下的声望此时也派上了用场,抚慰大使的旗号一打,很多地方豪杰也前来投靠。比如,并州富户武士彟,在江湖上也是一条好汉,结交李渊之后,又是赞助钱粮又是贡献人手。这位兄台的女儿很有名,闺名叫作媚娘,此时还没有出生。就这样,李渊整编起了一支上千人的军队,更关键的是,这支私兵由李渊绝对控制,并且训练有素。

当河东地方州郡或是在观望,或是被四处的“流寇”打得龟缩在城中无法出来的时候,李渊的这支人数少而精的军队有如机械战神一般出现在了农民军的面前。第一战,李渊对阵龙门的毋端儿。这场人数对比悬殊的战斗,是上千人对战上万人的一战,毋端儿的数万人在龙门的霍邑一带摆起了龙门阵,仿佛这场战斗势在必得。

但开战以后,李渊亲自带着几十名全副武装的甲骑,向着这上万人发起了冲锋。这是自魏晋以来最为恐怖的骑兵冲锋战术——“甲骑具装”,马匹和骑兵全身都包裹着铠甲,坚不可摧,几十骑的冲锋,却有排山倒海之势。在甲骑锐不可当的冲锋下,整个毋端儿军被冲垮了。李渊连发七十余箭,每一箭都射中,敌人应弦而倒。农民军在这暴烈的骑兵冲击下全线崩溃,于是官军顺势掩杀,斩杀不计其数。

李渊将斩杀的农民军尸体筑成“京观”,来恐吓以后胆敢造反作乱之人。另外,李渊开始派人向毋端儿部的残军招降。因为“甲骑具装”冲锋而陷入应激创伤的残兵们,最终向李渊归降了。

这一战,得到部众数万,李渊算是迎来一个开门红。虽然这数万人是以农民军的家小为主。但李渊从残兵中拣选出精壮之人编入自己的部下,实力一下子增强了不少。

随后,李渊又以类似的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了绛州的柴保昌,又得到了数万人丁。因为这些战功,李渊被封为右骁卫大将军。不久之后,李渊又在雁门之围后率军征讨突厥有功,被仓皇南下的皇帝杨广封为太原留守,正式坐镇太原城。创业家李渊,就这样挖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第一桶金。

此时,天下已经乱了,皇帝也在雁门关城楼上大哭流涕,颜面尽失。隋帝国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皇室的真实就这样被隋廷的勋旧贵族们冷艳瞧着,尽是轻佻的神色。临走前,在汾阳宫,李渊与宇文士及又一次见面。四下无人的时候,二人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长谈,李渊也在密室里挑明了心迹。

隋失其鹿,武川旧人自当共逐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帝国   关西地区   河东   山西   表哥   征兆   宇文   大使   尘埃   皇帝   当年   身边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