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一统

从历史大一统到帝国与王朝二重属性

原创 崔云飞 儒家修养工夫论 2023-09-20 23:41 发表于河北

所谓历史大一统即贯通历史,贯通古今,承认古代与现代的联系。而不是隔断历史。即历史连续性。司马迁作《史记》,董仲舒也上承九皇五帝三代。这就是历史大一统。我们把秦、汉、魏、晋、隋、唐、元、明、清看做是连贯的“国家”。他们都是“中国”。这就形成了“对外称国”“对内称朝”的二重属性。这些王朝对外而言就是“中国”,乃至于大明国、大清国、大元国、大宋国、大唐国、大汉国、大秦国,都是中国。对内而言都是一个朝代。帝国与王朝是中国的两个属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帝国体系——西周的朝贡体系,走向了不同于希腊城邦体系的发展道路。帝国就必然扩展秩序。秦帝国、汉帝国都搞过扩张。汉帝国攻击匈奴。隋帝国、唐帝国也灭亡了高句丽、新罗、东突厥等。元帝国多次西征。明帝国六次北征蒙古。朱棣恢复了对安南的统治。清帝国则灭亡了准噶尔汗国。但即使如此,这也是为了解决安全问题。按照“大一统”的概念,东亚大陆只能有一个最高政治主体,也可以称之为霸权、帝国。东亚大陆的整合是一个巨大的命题,是关于游牧草原文明、内地农耕文明、海洋文明的三者的整合。中国这种整合是出于安全、生产体系的需要。游牧文明本身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因为他们的生产体系缺乏农业基础,缺乏手工业,进而不是商业,就是劫掠。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经过了五百年的战斗,最终结束于秦朝统一中国。从刘邦的白登山之围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历史几乎都是围绕着胡汉矛盾而展开,双方战斗了两千年,互有胜负。第一阶段是两汉王朝。那时候,内地压制胡地。第二阶段是从五胡乱华到元朝建立,胡地压制汉地。第三个阶段是元明清三朝,胡汉实现了高度融合。战斗结果是胡汉一体,创立了中华民族与中华民国。汉地与胡地的安全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共同面对世界史与全球化。

所以,不能否认古代中国的帝国属性,而只是叙述自己的王朝属性。但是,中国的帝国属性不同于西方式的帝国主义,而是温和帝国,即仁义帝国,是反击而言的帝国,是为了统一而言的帝国。古代中国的帝国形态,不是西方意义的殖民统治,而是中国式的天下秩序。这跟西方工商业文明掠夺财富,进行压迫是完全不同的。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汉人王朝还是胡人王朝,都坚持“大一统”,都坚持中国的政治与教化。这使得中国的“历史大一统”呈现出一种胡汉交叉融合的态势。二者在历史上高度融合,已经无法分别。

最重要的是中国是内向帝国,而不是外向帝国。古代中国很少超出东亚大陆,去干涉世界事务。这就不同于西方的全球殖民帝国。地中海周边的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也都分分合合,但却未能实现东亚大陆一般的安全整合。这是因为他们地形破碎。而且周边的草原帝国、西欧的殖民帝国都不允许地中海、西亚地区出现强大的统一帝国。这也是海洋帝国的大陆政策所造成的政治版图碎片化。显然,中国成为亚欧大陆上最后一个幅员辽阔的具有整合广大边疆地区能力的大国。中国的历史大一统也成为内亚学派所要分化瓦解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地中海   东亚   王朝   历史   帝国   不同于   中国   属性   体系   大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