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知识丨秋季的饮食调养及起居调养

10月23日(通讯员 刘晓霞)我们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入秋后随着气温下降,人体也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阳气逐渐收敛。进补就开始转化为机体的储备,就像冬天的土地蕴藏营养,为来年春日的生发蓄积能量。秋季白昼渐短,夜渐长,湿气渐去,燥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凉,气候变化大,应注意饮食调养和起居调养。

秋季饮食调养应注意:

宜多吃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如瘦肉、鸭肉、鱼以及番茄、茄子等绿叶蔬菜,这样既能保证机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充足,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又能弥补盛夏清热解暑饮食过于清淡的损耗。

饮食不宜过于寒凉,尽量少吃西瓜等寒凉水果,吃太多寒凉水果有可能伤及脾胃阳气,不利于补虚。

适当吃一些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对于胃酸不足的患者,每餐适当吃点新鲜的山楂,刺激胃液的分泌;胃酸分泌过多的,可喝牛奶、豆浆,吃些馒头和面包中和胃酸。

避免各种刺激食物,如有慢性胃炎要避免烈性酒、浓咖啡、生蔬等,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冷及过分粗糙的食物。

秋季起居调养应注意:

“秋冻”不适合所有人

初秋暑热未尽时,不要急着添衣,如果穿的太多、捂得太严,会过多的出汗使阳气外泄。当凉风时至突然变冷时,适当增加衣服是必要的,要以“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到了晚秋天气较凉时,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以自己能够承受的程度为限。因此,“秋冻”并不适合所有人,要讲究地域差异,南北方也需区别对待,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一般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较差,不宜秋冻;体质较弱者、胃肠道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也不宜秋冻。

饮食有度,适时进补

秋季气候宜人,进入秋季后往往胃口好转,秋季成了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也需要有规律,注意平衡膳食,禁忌不分虚实、进补过燥和过度贴秋膘以及贪凉等。遵循“补而不峻”“防燥不腻”“平补”的原则,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如鸭肉、乌骨鸡、鱼、禽蛋、奶制品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还能增加抗病能力。秋季固护肺阴,多吃一些滋润润燥的食物,例如:蜂蜜、芝麻、银耳、红枣等具有清润滋阴功效的食材,能帮助人体安抚秋燥。

顺时养生,规律起居

秋季养生应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早睡早起,才能使身体与天气相适应。脚部保暖是秋季养生的重点之一。热水泡脚既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运动有选择,强度要适宜

秋季天气凉爽,但不宜做激烈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宜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慢跑及健步走都是极佳的有氧运动,对于减脂、提高心肺耐力都有效果,还能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激发精神活力,减轻心理压力等多种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起居   秋季   饮食   寒凉   鸭肉   阳气   胃酸   机体   食物   天气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