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历史丨请归还!三问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从何来?

因深陷文物被盗丑闻,大英博物馆被多个国家要求归还本国文物。在中国,“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一度冲上了社交媒体热搜第一。

监守自盗?大英博物馆两千多件文物不翼而飞

位于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的大英博物馆建成于1759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拥有约800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近日,大英博物馆被曝约2000件馆藏文物“不翼而飞”。

失踪藏品包括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珠宝等近期未被展出,主要用于“学术和研究目的”的多件文物。它们被认为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人拿走的,其中一些藏品最终在电商网站上以远低于实际估价的价格出售。

文物失窃后 大英博物馆解雇一名“世界级专家”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彼得·希格斯是英国研究希腊和地中海文物的顶尖专家之一,也是大英博物馆“希腊及罗马”部门的负责人,他在这里工作了近30年,却在今年7月被解雇了。

他没有被逮捕,也没有受到任何指控。但就在他离开大英博物馆的不久前,大英博物馆曾宣布藏品丢失、被盗、损坏,一名未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被解雇。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马丁·亨尼格

在我看来,大英博物馆似乎存在“遮掩”行为,因为这件事可能会对它的声誉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显然,从实际发生的事情来看,它的声誉受到的损害(比预想的)还要严重得多 。

管理混乱!英媒爆料大英博物馆安全措施“极其糟糕”

《独立报》8月28日援引大英博物馆的一位前策展人的话称,大英博物馆的安全措施“极其糟糕”。其“编目非常混乱,许多藏品都是存放在同一间藏室里的。藏室有报警系统,但是没有其它监控。数十名管理员、专家和研究人员可能会在同一周甚至同一天内进入任何一个藏室。”

学者们说,几年前就有人对此表示过担忧。早在三年前,罗马宝石专家马丁·赫尼格教授就曾警告大英博物馆的宝石被盗,但大英博物馆却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罗马宝石专家马丁·赫尼格教授

我有一位朋友在市场上发现一颗宝石,与大英博物馆藏品目录中的一颗非常相似。通过和目录插图的对比,他确信那就是同一颗宝石,我也同他确认了这一点,据我所知这件事并没有被报到博物馆高层,他被博物馆随意打发了。

深陷文物失窃丑闻 大英博物馆馆长引咎辞职

直到现在,大英博物馆才承认有古代黄金珠宝、宝石和玻璃器皿被盗。 为“承担责任”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于8月25日宣布引咎辞职,馆方声称将努力追回被盗藏品,随后该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和谴责。

失窃丑闻再引藏品归属争议 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文物失窃风波让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归属问题再次成为争议的中心。希腊再次要求英国归还19世纪从雅典运走的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并表示,此事更强化了坚持英方必须永久归还雕塑的正义诉求。

英国媒体《卫报》刊文称,文物被盗一事暴露了大英博物馆以安全为由,拒绝将有争议文物归还原籍国的“荒谬立场”。英国议会跨党派非洲赔款小组主席贝尔·里比罗认为,有人把馆藏文物挂在电商网站上,大英博物馆却认为文物所属国无法照顾好文物,这种不归还文物的理由“十分侮辱人”。

尼日利亚也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被掠夺的文物。尼日利亚官员近日表示,将在数周之内致信大英博物馆和英国政府,再次要求归还贝宁青铜器。

热搜第一!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有哪些?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呼声一度冲上热搜。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国,200多家博物馆里,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专门陈列中国文物。里面沉睡着上万件石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瓷器、书画、壁画、经卷、雕塑、丝绸服饰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几乎整个中国历史。所谓的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就有三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殖民扩张历史的一个缩影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是怎么来的?

大英博物馆自称馆藏珍品有两个来源:一是世界各地各界人士的捐献,二是在英国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动用自身资金所购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大英博物馆内中国文物的入藏时间集中在近代中国国势日衰、沦为列强半殖民地的时期。它们大多都是当年英国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对中国制造劫难趁机劫掠或盗取得来的。

过去数十年间,许多曾被英国殖民或侵略的国家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非法所得的本国文物,但大英博物馆经常用“英国保护外国文物”的可笑借口为自己的不当行径正名。据报道,大英博物馆拒绝归还文物的主要依据是英国议会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该法基本上禁止博物馆返还任何藏品。上述事件发生后,再次有舆论批驳,以自己制定的法律为借口,拒绝遵守国际道义、履行国际责任,显然是非常虚伪和可笑的。

法律困境是阻碍文物回归的最大障碍

大英博物馆为何一直不归还文物?

中国日渐强大,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海外流失文物迟迟未归?法律困境仍是阻碍文物回归的最大障碍。自1954年“海牙公约”开流失文物归还先河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于1970年和1995年制定了相关国际公约。但“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国际公约失去了效力。尤其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文物流入国”并未加入公约。

此外,要实现流失文物“回家”,须对追索的文物定性,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搜集证据资料、法律依据,并与外交手段配合索回。而很多文物由于年代久远,能够证明其流失的证据很难搜集。

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脚步从未停止

文物归还“道阻且长”,但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脚步从未停止。

在中国多方长期努力之下,已与美国、意大利等24个国家达成协定,并逐步形成了外交谈判、国际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捐赠、商业回购、第三方斡旋等工作模式。至今,已有流失于美国、瑞士、德国等国的部分中国文物成功归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大英   中国   文物   马丁   博物馆   希腊   博物   英国   藏品   公约   周末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