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 远离骨质疏松

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为“强肌健骨,防治骨松”,旨在呼吁各界共同关注肌肉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密切关系,更好应对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

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如体力活动过少、光照(晒太阳)太少、钙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烟、酗酒,都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石狮市疾控中心提醒,“健康骨骼”是“三减三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预防骨质疏松,维护骨骼健康,应从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入手,早做预防:

如营养、运动、晒太阳,有利于促进或保持骨量。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摄入充足的钙,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都大有裨益,牛奶、大豆、坚果、深色蔬菜等都富含钙。除了补充钙,还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一般建议上午11时至下午3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至30分钟。

科学运动防损伤,爱护全身骨骼和关节,保持持续行动力。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运动频率,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参加体育锻炼时先做好准备活动舒展关节,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

其中,儿童青少年端正身姿和体态,少久坐多锻炼。儿童青少年身体处于生长期,正确的站、坐、卧姿是脊柱健康的基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课间休息要离开座位适量活动。减少久坐和视屏(观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等)时间。每天累计至少1个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

40岁以上人群应检测和了解自身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及时检测与了解自身骨密度,通过早期的预防可以显著降低骨折发生的概率。

老年人应重视力量和平衡能力练习,预防跌倒防骨折。健步走、太极拳、八段锦、舞蹈、单腿站立等形式的运动可以降低因衰老导致的关节僵硬,保持或改善平衡能力和耐力,降低和减少老年人跌倒或者跌倒导致骨折的风险。

(记者 谢艳 通讯员 邱丽虹)

来源:石狮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石狮市   生活方式   骨骼   损伤   关节   维生素   强度   充足   发生   科学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