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功臣李文忠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江苏盱眙人,李贞子,明初功臣和军事家。12岁时丧母,1353年与父亲投奔朱元璋,被朱元璋收为养子。1357年率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次年任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旧部。1363年谢再兴叛降于张士诚,与胡深率兵大败谢再兴。太祖常派其随军出征,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政事。明朝建立后,多次领兵征讨元军,1370年封曹国公。1379年拜大都督兼国子监事,1384年因病去世,追封岐阳王,谥号武靖,享年46岁。

李文忠坐像

家世背景

祖父李富,世居泗州盱眙县,父亲李贞搬到濠州东乡。李贞生性友善,娶朱元璋姐姐朱氏为妻,1339年生子李文忠。朱元璋幼年时期,亲戚都比较贫寒,惟有李贞家能吃得饱饭,经常接济朱元璋,朱元璋对李贞父子格外亲厚,甚为亲厚。

少年时期

1350年家乡遭到特大旱灾,祸不单行,瘟疫流行起来,他家所在村子二百多口,十有八九死去,母亲病死。父亲李贞捐出自己的钱财,杀掉牛和猪,分给乡亲们吃,和村民一起守望相助。不久,乱兵入境,李贞领着保儿到淮东避难。1352年11月李贞听说朱元璋在滁州,当上郭子兴的将领,就前去投奔。正值兵荒马乱,父子俩风餐露宿,几次面临死亡。经过数月辗转,终于见到朱元璋。保儿见到朱元璋,想到死去的妈妈,扑在舅舅怀里大哭。朱元璋悲喜交集,安慰保儿说:“外甥看到舅,如同看到母亲。你已经到舅舅这里,今后生活就有依靠,我看你不如随我改姓朱吧!”从此,改叫朱文忠。朱元璋还请范祖乾,胡翰做老师,读书聪颖敏悟,而且能诗善歌。

李文忠

年少从戎

1357年以舍人身份率军随军支援池州,作战勇敢,击败在池州的赵普胜的兵,接着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次年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军夺得建德,升任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收降杨完者旧部三万多人。不久,邓愈移军江西,与胡大海合兵攻占诸暨等地。

张士诚侵扰严州,率军于东边的城门抵御,另派将领出小北门,两军夹击,大破张士诚。一个月后,张士诚再次进攻,又在大浪滩打败敌军,乘胜攻克分水。张士诚派遣将领占据三溪,朱文忠率军将其击败,斩首陆元帅,并且焚烧敌垒。张士诚不敢再窥视严州,因功升任同佥行枢密院事。胡大海俘获陈友谅的部下李明道与王汉二,送往朱文忠处,朱文忠释放他俩,并以礼相待,命他俩去招降建昌守将王溥,王溥率众投降。

平定江南

1362年苗兵在金华发动叛变,杀害胡大海。朱文忠派遣将领将苗兵将领打走,亲自安抚其部众。处州苗军也发动叛乱,杀害耿再成。朱文忠派遣将领驻屯缙云,谋取处州。同年授浙东行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州军事。此时,张士诚举兵猛攻诸全,守将谢再兴告急,派遣同佥胡德济前去救援。谢再兴再次请求增兵,因兵少派不出援兵。此时,朱元璋命邵荣讨伐处州乱军,朱文忠扬言徐右丞,邵平章将率军即日援助诸全。张士诚军获悉,企图趁夜逃跑。夜半时分,胡德济与谢再兴率领敢死队开门突袭,大败张士诚军,从而保全了诸全。

1363年谢再兴叛降于张士诚,率军进犯东阳。朱文忠与胡深在义乌迎战,率领骑兵横突敌阵,再次大败谢再兴。不久,采纳胡深计策,离诸全五十里处另筑一城,与诸全互为掎角。张士诚派遣司徒李伯升率军前来进攻,数月未能攻克。1365年张士诚又派李伯升率军进攻新城,朱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在离新城十里之处扎营。胡德济派人告知朱文忠说贼军势头极盛,应当驻扎以待大军。于是,下令次日早晨与敌军会战。次日大雾笼罩,开始召集诸将发誓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我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众将皆从军令。

于是,命徐大兴和汤克明等人统率左军,严德,王德等统率右军,而自己统率中军。处州援兵这时赶到,与敌兵奋勇搏击。浓雾稍散,朱文忠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从高处奔驰而下,冲往敌军阵中。敌军精锐骑兵将其包围,朱文忠亲手杀敌甚多,引骑向外猛冲,所向披靡。大军乘机进攻,城中军队擂鼓呐喊着猛冲出城,敌军大溃。朱文忠军追击败兵数十里,斩首数万人,俘获将领六百,士兵三千,收缴兵器粮草,李伯升得以逃脱。

当捷报到武昌,朱元璋大喜,将朱文忠召回,整日设宴慰劳,赏赐御衣名马,然后命其返回军中。1366年朱元璋大军讨伐张士诚,受命进攻杭州以牵制敌军。朱文忠率朱亮祖等攻克桐庐,新城,富阳,然后率兵进攻余杭。余杭守将谢五,是谢再兴弟弟,朱文忠给他写信招降,答应不杀他,谢五与谢再兴之子五人出城投降。诸将请求处以死刑,朱文忠不同意。然后直趋杭州,杭州守将潘元明也投降,朱文忠整肃军队进入杭州。

有名士兵借用百姓炊锅,被斩首示众,杭州城中因而井然有序。朱文忠获军三万,粮食二十万,被朱元璋加封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恢复李姓。次年朱元璋派水军和陆军进攻福建,李文忠率军驻扎浦城,进逼福建。返师后,余寇金子隆等聚众抢劫,李文忠再次讨伐,将其擒获,于是平定建州,延州与汀州。同时,下令士兵收养弃儿,被养活者无数。

明军出征

征讨北元

1369年以偏将军跟随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赶走元顺帝。常遇春死后,李文忠代替常遇春统率军队,会合大将军徐达进攻庆阳。行至太原时,获悉太原被围告急,便对左丞赵庸说:“我们受命而来,如果是有利国家军务,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而今大同情况紧急,我们可以顺路前去救援。”率军从雁门关出发,驻扎在马邑,打败北元游兵,擒获平章刘帖木,进至白杨门。当时雨雪交加,李文忠下令向前移动五里,加强防固。元兵乘着黑夜来劫营,李文忠军坚壁清野,岿然不动。此时,敌军已经疲惫,派出精兵,擒获敌将脱列伯,俘斩万余人而返。

1370年授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率领十万人出野狐岭,到达兴和,降服兴和守将。进兵察罕脑儿,擒获平章竹真。驻军骆驼山,赶走平章沙不丁,驻军开平,降服平章上都罕等。当时元顺帝已死,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李文忠派人探知此情,率军兼程奔往应昌。元昭宗北逃,俘获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与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玉册二件等物。同时,派出精锐骑兵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时,擒获北元国公江文清等人,降服三万七千人。明军到达红罗山时,降服杨思祖部众万余多人。

李文忠像

刚到京城奉献捷报,朱元璋御临奉天门接受朝贺,大封功臣,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参与军国大事,被授予世袭凭证。1371年傅友德率兵平定四川后,李文忠受命前去安抚。李文忠下令建筑成都新城,派军戍守诸郡要害之地,然后才返回。次年以左副将军身份由东路北征,出居庸关,直趋和林,到达口温,北元军队逃跑。军队进至胪朐河时,命部将韩政等保护辎重,而自己率军令每人携带二十天粮食,迅速赶至土剌河。北元太师蛮子哈剌章率领部众全部渡河,列阵以待。李文忠率军进逼,敌军稍微退却。到达阿鲁浑河时,敌军开始逐渐增多。李文忠马中飞箭,下马后手持短器,继续指挥战斗。

指挥使李荣将自己战马交给李文忠,而自己夺乘敌军战马。李文忠重获战马,终于将敌军打败,俘获敌兵数以万计。追奔至称海时,敌军重新聚集。李文忠便收兵据险,杀牛犒劳士兵,将所获马匹释放野外。敌军怀疑有埋伏,慢慢引军而去。李文忠率军返回,到达桑哥儿麻时,缺乏饮水,军中将士口渴,于是向天祈祷。当泉水涌出,三军都得以解渴,于是杀牲口以祭上天,然后班师回朝。此次战役,两军胜负相当,而宣宁侯曹良臣,指挥使周显,常荣与张耀战死,因此太祖未予赏赐。

1373年率军前往北平和山西边境,在三角村击败敌军。次年派遣部将分道出塞,到达三不剌川,俘获平章陈安礼。到达顺宁、杨门,斩首真珠驴。到达白登,擒获太尉不花。这年秋天,李文忠率军进攻大宁与高州,斩杀宗王朵朵失里,擒获承旨百家奴。追奔至毡帽山,击斩元朝鲁王,俘获其妃及司徒答海等人。然后进军丰州,擒获元朝旧官十二人,马驼牛羊甚多,穷追至百干儿才返。此后,屡次率军防备边境。

1377年受命与李善长商议军国要事,1379年洮州十八番族反叛,李文忠与西平侯沐英合兵将其讨平,筑城于东笼山南川,设置洮州卫。还朝后,李文忠报告说西安城里的水含有咸卤,不能饮用,请求凿地引龙首渠水入城,以便取水,朱元璋采纳他的建议,同年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

因病辞世

1383年冬患病,太祖亲临探视,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次年三月因病去世,终年46岁。太祖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爵位,将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被斩首。太祖亲自写文致祭,追封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


李文忠

亲属成员

高祖父:李五二,赠中奉大夫,封陇西王。

曾祖父:李六二,赠资善大夫,封岐阳王。

祖父:李富(七三)赠荣禄大夫,封陇西王。

父亲:李贞(1303~1378)江苏盱眙人,明初大臣,朱元璋姐夫。早年娶曹国长公主为妻,1339年生子文忠。1351年妻子去世,携带李文忠躲避战火,1353年投奔朱元璋。1368年拜驸马都尉,镇国上将军,封恩亲侯。1370年授荣禄大夫,右柱国,封曹国公,1378年去世,享年76岁,追封陇西郡王,谥号恭献。

李贞

母亲:曹国长公主(1316-1351)名佛女,朱世珍次女,明太祖次姐。15岁嫁给李贞,生子李文忠。1351年去世,享年36岁,追封孝亲公主,改封陇西长公主,改封曹国长公主。

曹国长公主与李贞

儿子

李景隆(1364-1424)小字九江,江苏盱眙人,李文忠长子,明初勋臣。喜读兵书,举止雍容,深得太祖器。1386年袭封曹国公,前往湖广,陕西和河南等地练军,与西番茶马互市贸易,1392年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傅。太祖驾崩后,深受明惠帝信任,1399年拜大将军,率军讨伐朱棣。1403年加封太子太师,次年削夺爵位,与妻儿兄弟等人被软禁,家产抄收,1424年因病去世,享年61岁,其子李泰和李佑废为庶人。

李景隆

李增枝(1370~1450)李文忠次子,明朝勋臣。初授勋卫,历迁前军左都督。1403年赴荆州整肃兵备,安抚军民。在各处设立庄田,蓄养佃仆无虑千百户。次年与李景隆遭到刑部尚书郑赐和给事中张信等人弹劾,下旨被软禁。1448年获解禁,两年后去世,享年81岁,生子李宪,李睿,李旭。

李芳英(1372~1432)李文忠第三子,明朝勋臣。初授勋卫,历迁都督佥事,1396年授前军左都督。1404年削其职,被下旨软禁,1432年因病去世,享年61岁。

李璇(1446~1514)名璿,李景隆曾孙,明朝勋臣。1492年授南京锦衣卫指挥使,1514年去世,享年69岁。

李濂(?~1532)李璇长子,李萼孙,明朝勋臣。1517年授锦衣卫指挥使,1525年袭封临淮侯,1532年去世。

李沂(1483~1536)李璇次子,李濂弟,明朝勋臣。1534年袭封临淮侯,1536年去世,享年54岁。

李性(1493~1534)李濂长子,明朝中期勋臣。1532年封临淮侯,1534年因病去世,享年42岁。

李庭竹(1515-1575)字君待,号盱山,李沂嫡长子,明朝勋臣。1536年袭封临淮侯,累迁南京左军都督。1539年奉命镇守湖广,1549年提督操江,率舟师抵御倭入侵。官至总督漕运总兵,1571年任守备南京,1575年去世,享年61岁。

李言恭(1541~1599)字惟寅,号青莲居士,又号秀岩道人,李庭竹长子,明朝勋臣。1575年袭爵临淮侯,守备南京,官至太保兼总督京营戎政,1599年因病去世,享年59岁。好学能诗,著有《贝叶斋稿》《青莲阁集》等。

李宗城(1560-1623)字惟寅,李言恭子,明朝勋贵。少以文学知名,1594年倭寇犯朝鲜时,出任正使,拟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行至朝鲜釜山,倭寇来犯,因胆怯变服逃归,下狱论戍。

李邦镇(1584~1622)李宗城长子,明朝勋臣。1610年袭封临淮侯,1612年掌管府军前卫,1622年去世。

李弘济(~1641)李邦镇子,明朝勋臣。1625年袭封临淮侯,崇祯间代帝祭明祖陵,1641年正月去世。

李祖述(~?)李弘济子,明末勋臣。1642年袭封临淮侯,1644年奉命驻守城门,城陷后逃亡南京,次年投降清朝。

李文忠后裔世系

曹国公世系(1)


曹国公世系(2)

轶事典故

当明朝政权稳定后,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和谋叛罪名,将丞相胡惟庸处死,并有意扩大案情,牵连多达万人。这时,朝廷内外人人自危,朝不保夕。李文忠对明太祖这些做法深感不安,曾先后上过两次奏章,一是劝谏不要发兵征讨日本,二是劝谏在处理重要政治事务时不要依赖宦官,以及因在处死官员和处理其他事项方面批评明太祖。这两份奏章都被束之高阁,不予理睬,但并没有惹恼朱元璋。李文忠眼见朱元璋屠杀功臣,担心失掉民心,决心冒死第三次苦谏。

李文忠劝谏被谴责的事,很快传入宫内。马皇后听后,脸上挂着两行泪水,太祖见到很是吃惊,忙问道:“皇后有何不快?”皇后回答:“听说陛下要斩文忠,我正为他难过呢?陛下一家亲人几十口,都早已亡故,只留下文忠。听说陛下要杀文忠,妾为他伤心呢!文忠是开国勋臣,又是你的外甥,难道你就不能饶他一命吗?说得太祖动了恻隐之心,不觉泪流满下。于是下旨赦免李文忠死罪,削去官职,令其幽闭在家。

李家后序

1645年5月清军兵临南京城,临淮侯李祖述随同南京城的勋贵们,开城门向清军投降。至此,李家再次沦入平庸。明亡后,爵绝,其后事迹史书没有记载。李家为明朝开国立下战功,从李景隆开始,子孙才干平庸,连骨气也逐渐消亡。明朝灭亡后,李家与其他勋贵一样成为历史尘埃。

李文忠死因

史书记载非常模糊,从李文忠生病到去世期间,朱元璋表现却让人费解。1383年冬天,李文忠患病后,朱元璋亲自到李文忠家中探望,并让淮安侯华中负责调理李文忠的医药,次年3月便去世。李文忠死后,朱元璋对外声称有人下毒,不仅将华中削爵免冠,把看病的太医及其家人全部诛杀。

李文忠在驻守严州时,曾经和韩姓娼妓有染。这件事严重违反军纪,朱元璋不仅杀掉韩氏,打算召李文忠回京问罪。由于马皇后劝阻,朱元璋最终打消问罪想法,让李文忠继续驻守严州。李文忠内心对此非常惶恐,在谋士赵伯宗和宋汝章蛊惑下,李文忠派赵伯宗秘密前往杭州,找到张士诚麾下大将张肆,商量打算投靠张士诚。结果,李文忠接到朱元璋亲笔抚慰信,但是他已经派人联系张士诚。这件事怕被朱元璋知道,李文忠将两名谋士秘密杀掉。然而,最终还是被朱元璋知道,最后命华中将李文忠监视起来,对外声称李文忠病重。

1384年李文忠因为惊惧而生病,医治无效死亡。朱元璋为了掩盖真相,将太医及其家眷全部灭口,于是就对外声称太医下毒。这种推论是有前车之鉴,当年朱元璋将朱文正幽禁而死,却善待朱文正儿子朱守谦。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朱守谦为靖江王,给朱守谦的封爵诏书中也有尔父不率,教望昔日之艰难之类的话,与李景隆封爵诏书中字眼非常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陇西   明朝   都督   享年   太祖   敌军   南京   次年   杭州   长子   功臣   李文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