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定要杀岳飞?4个举动遭高宗猜忌,导致被秦桧残忍杀害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慧泓

编辑|S

2023年年初,一部《满江红》掀起一股朴素爱国主义情怀,令各地的秦桧像遭遇各路“网红”的沉重打击。

虽说电影结尾,迫使秦桧跪地背诵《满江红》的场景令人“大快人心”,但终究只是治病不除根的“精神胜利法”。

在“刑不上大夫”的宋朝,岳飞真的是因为奸相的诬陷蛊惑吗?

取死宜哉

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岳飞堪称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但在皇帝赵构的眼里确实十足的“政治白痴”。

其中四件事的发生,彻底决定岳飞的凄凉下场。

其一,岳飞总是把“直捣黄龙,迎回二圣”挂在嘴边,违反了高宗心中的“政治正确”。

可以说,北伐金国,迎回徽钦二帝在当时是一种“政治正确”。因为这个思想确实可以鼓舞民众,与金国斗争,拱卫临安。但问题是,这对国家是正确的,但对高宗是“不正确的”。

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且生母韦氏出身寒微,在几位皇子中是顺位最低的继承人。一旦父亲和哥哥都回来了,我还是皇帝吗?

其二,岳飞目无皇帝,时长与皇帝“斗气”,引人嫉恨。

绍兴七年,当时岳飞已官至太尉,掌握一地军权,是拱卫江南朝廷的重要将领。

宋高宗赵构

原本在岳飞不断地进谏下,高宗准备将将领刘光世的部队划拨到岳飞麾下,令其可以充实边防,并择机北伐。

但在关键时刻,赵构却将部队分给张浚,导致岳飞与大将张浚发生激烈争吵。

一气之下,岳飞不等皇帝批复就擅自辞职离京。

鉴于岳飞在南宋军中的位置,高宗派李若虚等人请岳飞回来,但岳飞极为固执,整整六天不见回朝。

据清代毕沅撰写的《续资治通鉴》中《宋纪》记载,李若虚见岳飞拒旨不从,急切问道“相公欲反耶?相公谓可与朝廷相抗乎?”

此时岳飞才惊醒自己举动有造反违逆之嫌,迅速回到军中。

陈桥兵变

对于岳飞的“任性”,赵构的表态颇值得玩味。

据记载赵构在位期间言行的史书《要录》记载,见到岳飞后,赵构警告道“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

可见高宗此言对岳飞的敲打色彩十分强烈。

其三,岳飞功劳日盛,但不懂韬晦,引发赵构的猜忌。

据《要录》118卷记载,在经历几次北伐胜利后,岳飞声望大涨。

而此时岳飞非但不主动以或裁军、或犯错等方式打消皇帝的猜忌,还不断向赵构要兵要粮,以图收复汴梁。

南宋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

彼时岳飞帐下已拥十万之众,占南宋全国兵力四分之一。

赵构恐惧一旦岳飞效仿太祖“黄袍加身”之举,南宋岂不是要变天?

因此,赵构多次拒绝岳飞请求。

在《要录》中赵构,甚至以“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戒”与朝廷众臣公开评议此事,命令朝臣站队的意味十分明显。

此外,在要求增兵的同时,岳飞还奏请给几位地方官员晋升。武将保举地方官,触发众人对唐末藩镇割据的痛苦回忆。

赵构十分不快,据《要录》记载,他回复到官员升迁是朝廷的事,“不当令尽归大将。”

其四,岳飞建议早日立储,冒犯高宗不为人知的隐私。

影视剧中的赵构

据南宋岳飞之孙岳珂所著的《金佗稡编》、南宋宰相赵鼎编写的《辩诬笔录》记载,1137年,岳飞听说金国想在汴京立钦宗之子为帝,扰乱南宋政权的正统性。

出于忠心,岳飞向皇帝谏言立皇子赵昚为太子,安定人心。却不想,岳飞此举引发赵构误会,怀疑岳飞有异志。

当时赵构独子赵旉早已夭折,赵昚是从太祖一脉过继而来的子孙。

而且赵构在早年的战乱中,因为惊吓失去男性能力。可以说无后是赵构心里最大的痛。

高宗怀疑岳飞知道自己不再有子嗣,故而转投赵昚,以立储为“从龙之功”,所以十分厌恶。

据《要录》记载,高宗闻后强忍怒火说道“此事非卿所当予也!”,即不该你操心的事儿,别问!

岳飞听后神色惶恐地退下。

与岳飞、秦桧同朝为官,曾任户部侍郎的薛弼不无叹息到:鹏举(岳飞,字鹏举)为大将,越职及此,其取死宜哉。

可以说,作为军人,岳飞是称职的。但做官却未免太稚嫩。

岳飞多番政治操作,早已给自己的冤死埋下祸根。

君臣构陷

绍兴十年,金宋之间战端再起。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进犯河南、陕西等地。作为反击,岳飞率兵北伐,连战连捷,饮马黄河。

岳飞北伐

眼见局势不利,金国与南宋商讨议和。

在《金佗稡编》和元修的《宋史》中都有金兀术将诛杀岳飞当做金国与南宋政权和谈的前提条件,“必杀飞,而后和可成也”的要求。

宋朝向来有不杀大夫和言官的传统,没有人想到高宗真的会拿岳飞人头换取与金国的和谈。可没想到的是,赵构同意了。

《宋史》记载,为完成高宗的心愿,秦桧、张俊一文一武定下“密诱飞部曲,以能告飞事者”的毒计。

他们勾结副统制王俊,写下《告首状》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最终牵连岳飞和其子岳云。

可谋反之事本就是无中生有,整起案件漏洞百出。

据《宋史》和《要录》记载,负责审讯岳飞等人的大理寺丞何铸始终认为岳飞无罪,实属冤枉。

面对大理寺的反馈,秦桧嚣张说道“此上意也”,命令案件重审。

之后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等人都认为岳飞不应死,如果非要判罪,最多“飞罪当徒二年”。

可当赵构听后,对审理官的意见置若阁闻。秦桧见案件进展缓慢,决定派遣之前弹劾岳飞谋反的党羽万俟卨等人亲自审理此案。

为迫使岳飞一众认罪,秦桧与万俟卨等人决定对岳飞等用“披麻拷”,大刑。

岳飞受刑

所谓“披麻拷”,指的是先将受刑者打的血肉模糊,在用事先沾满热胶的抹布条缠绕包裹。待麻布条晾干后,将其一把撤下,最终达成“活扒皮”的效果。

在囹圄中,岳飞等人受尽折磨,但始终不认罪。

得知无法屈打成招后,秦桧、万俟卨等人决定以“莫须有”之罪提请处斩岳飞,并获得批准。最终在“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遗言中,岳飞身亡。

遗憾千年

元代编写的《宋史》以岳飞“俱与桧大异,必欲杀之”,将杀害岳飞的罪名扣在秦桧等人的头上。

可能杀“中兴四将”之首的只有一个人,就是皇帝赵构!

秦桧,赵构的严嵩

与民间对秦桧等人恨之入骨不同,南宋对秦桧态度极为暧昧。

高宗一朝,秦桧都是当朝首辅,甚至受封建康郡王,得以善终。

直到51年后,宋宁宗誓师北伐时,秦桧的谥号才从褒义的“忠献”改为贬义的“谬丑”。两年之后,求和派的史弥远上台,秦桧的“声誉”又恢复。

所以在一个专制独裁的“家天下”国家,效忠国家并不重要,效忠皇帝才是最“正确”的。

需要时,你便名垂千古,也可以遗臭万年。

《满江红》中,秦桧到底是否会悔过自己残害岳飞的行为,兴许只是那句“莫须有”,也许有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大理寺   宋史   满江红   太祖   南宋   朝廷   大将   举动   残忍   皇帝   正确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