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书有感-“邹容”

#古籍里的历史#

“邹容”

邹容(1885—1905),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今重庆市)人,出生在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

邹容少年时期受改良主义运动影响,关心国家命运,敬佩流血牺性的谭嗣同。他曾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从此厌恶科举八股;后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

1902年春, 他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

1903年夏,他因剪掉清政府驻日官员的辫子而被迫回国。后在上海加入“爱国学社”,写成《革命军》一书,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朝政府。

《革命军》以通俗的文字,高昂的革命激情,歌颂革命是“世界之公理”,是“顺乎天而应乎人”、“去腐败而存善良”、“除奴隶而为主人”的大事业。他尖锐地指出:“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他还指出革命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情,绝非某些人所私有。

邹容对革命充满希望和信心,他提出四万万同胞起来,推翻清朝,建立独立的“中华共和国”,最后,他欢呼“中华共和国万岁!”。

《革命军》一书于1903年在上海出版,他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章太炎为这本书作了序。《苏报》连续刊登了介绍此书的文章。 《革命军》改成小册子,畅销一百多万册。

清政府为此万分恐慌,就和英帝国主义控制的公共租界工部局相勾结,制造了轰动一时的“苏报案”,将章太炎逮捕,邹容也随之入狱。

清廷说他犯了“大道不道”的罪名。邹容在法庭上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地说:“因为我愤恨满洲贵族专制,所以写了《革命军》”。

他在狱中受尽虐待,由于忧愤得了重病,但他拒绝狱长给他治病。1905年4月3日,邹容死于狱中,年仅二十岁。

邹容虽然死了,但《革命军》风行全国,对辛亥革命起了宣传和推动的作用。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曾追赠他“大将军”荣衔。

跋:1980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邹容墓,建成花园式陵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为纪念邹容,在其出生地重庆和就义地上海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邹容路”。

坐落在今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内,有邹容烈士纪念碑。碑文为隶书,叙述了烈士生平。

2011年7月24日,大型现代舞剧《邹容》在重庆江北嘴大剧院上演,以交响舞剧这种新颖形式来表现塑造重庆的本土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章太炎   辛亥革命   巴县   革命军   重庆市   爱国   舞剧   共和国   狱中   史书   重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