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每次打仗前,都会把将士们的妻子聚集起来,网友:这招太狠

前言:

朱元璋是一个从贫困艰苦中崛起、建立明朝的传奇式人物。但为了巩固权力,他使用了许多残酷手段,其中最令人诟病的是他在每次出征前,都要把将士们的妻子囚禁起来,作为人质以掌控军心。这种极端做法不仅伤害了无数家庭,也为朱元璋日后的疑心病埋下了祸根

一、生于贫苦,凭毅力崛起

朱元璋,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早逝,家境贫困。少年时期的朱元璋常常挨饿受冻,甚至买不起一口棺材埋葬亲人。这样的遭遇,让他对这个冷酷的世界充满了不满和愤懑。

为了活下去,17岁的朱元璋离开家乡,四处漂泊讨生活。他见识到了更多的不公正现实,使他对生活的热情一再受挫,内心也变得愈发坚硬。朱元璋曾在一户人家做长工,但因工钱被主人克扣而离开;他也曾在田野里帮人插秧耕作,却因劳累过度病倒在田间。这些遭遇让他明白,想要改变命运,只能依靠自己拼搏奋斗。

后来,他来到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市),开始了加入军队的生涯。那一年,他25岁。25岁的朱元璋已经褪去了青涩幼稚,取而代之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他不再轻易相信他人空洞的承诺,而是选择亲自力争上游。在军营严酷的训练和战场残酷的磨砺中,朱元璋逐渐培养起过人的吃苦耐劳能力和果断洞察局势的智慧。

他深知,要在乱世中生存,就必须变得强大、变得有用。于是朱元璋勤奋训练、勇争先,很快就得到长官的赏识。他也以超乎同僚的努力学习军事知识,掌握了先进的武器使用方法。在一次突袭战中,朱元璋负伤捉拿敌军统帅,为大军立下赫赫战功。从此他在部队中威望日隆,也因兵法使用出色多次立功,得到郭子兴赏识。

二、娶马皇后,妻助夫致功

1356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积极投身于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之中。他凭着异常坚韧的毅力、敏锐的政治直觉和出色的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得到郭子兴赏识。后来,朱元璋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秀英,马秀英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聪慧过人,对朱元璋日后的事业帮助很大。

马秀英生性聪慧,善解人意,很快就成了朱元璋最信任倚重的知己。在朱元璋遇到挫折和困境时,马氏常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让朱元璋重拾斗志。朱元璋也常与马氏讨论军国大事,并听取她的意见。马氏参与朱元璋的军队管理,照顾伤病员军人,受到军心的爱戴。

两人结为连理,马氏不仅扶持丈夫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自己也学习文史典籍,提高识见,获得朱元璋的敬重。马氏深明大义,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求助夫成事。她劝说朱元璋与各路起义军磋商联合,为日后统一奠定基础。

朱元璋深深领略了马氏的睿智与气度。有马氏相助,他才能无后顾之忧,一心前行。马氏也成为朱元璋最坚定的精神堡垒。每每打仗告捷,朱元璋都会想起马氏在家中的支持和期盼,由衷感激妻子协助自己走到今天。

三、北伐称帝,建立明朝

经过长达10余年的战斗,到1367年,朱元璋已在南方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这一年,他命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元朝,正式向元朝统治发起了进攻。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一个让元朝又敬又惧的强大军事领袖。他训练有素的部队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很快攻占了元朝统治中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军队四面溃败。

终于,在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国号“大明”,就是后来的明朝。一个草根青年,用16年时间,从参加起义到建立帝国,可谓是一个传奇式的成功故事。

当年那个在黄土地上生根的穷苦少年,如今终于一雪前耻、扬眉吐气。朱元璋感叹道,自己能有今天,全仗博采众长、聚天下英才而成就大业。尤其要感谢郭子兴知遇之恩,以及马皇后的兢兢业业辅助。没有他们,自己又怎能顺遂凤凰涅磐,建立这灿烂的明朝江山。

四、设“妇女营”要挟军心

然而,习惯了艰苦奋斗的朱元璋,对自己辛苦夺来的江山,格外忌惮和戒备。他时刻担心有人会夺取自己的皇位,所以处心积虑地设法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也导致他在晚年时期,变得越来越残忍和多疑。

其中,朱元璋为了防止军队发生叛变,使用了一种极端手段,那就是在每次出征前,都要把将士们的妻子召集起来,监禁在所谓的“妇女营”中。

这种行为,朱元璋对外的解释很冠冕堂皇——为了减轻将士们的后顾之忧,特意集中保护他们的家属。但实际上,这完全是在用将士妻子的人身自由作为人质,强迫将士们对他绝对服从。

其实朱元璋心知肚明,要真正掌控一支军队,光靠外在的武力是不够的。将士个个骁勇善战,要让他们尽忠报国,唯有获取他们内心的真诚才行。

但是,朱元璋不相信也不善于以德服人。他认为,只有用家人的性命来威胁将士,逼他们视死如归,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军队哗变背叛。这么做虽然残酷,但至少可以保证军力的绝对忠诚。

朱元璋这样极端手段的另一重考量,是他自己对权力的极度敏感和羡慕。他害怕有朝一日,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江山会被夺走。所以必须时刻控制军队的绝对忠心,以防万一。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在所不惜。

于是,每当部队出征之前,朱元璋都会命人将全军将士的妻子抓来囚禁。他还对将士们残酷警告:你们必须一心为国杀敌,如果有人临阵脱逃,你们的家人便要受到牵连。

五、设“寡妇营”收买人心

一旦有人在战场上负隅顽抗,脱离队伍,这些囚禁的妻子便有遭遇不测的危险。可以说,朱元璋用这种极端手段要挟部下,直接踩在了将士们的痛点上。

为了家人,将士们只能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地奋勇杀敌。但心中也许隐隐对朱元璋怀有怨毒。

出征归来后,“妇女营”也随之变成了“寡妇营”。那些阵亡将士的妻子,依然被严加看管,不许外出,更不许再嫁。

朱元璋这样做,表面上是不忍心这些寡妇再受刁难,但实际上是继续利用她们来震慑生还的将士——你们的妻子一定会被我照顾得很好,所以绝对不要有二心。

其实,朱元璋心知肚明,想长期稳定军心,光是威胁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将士真心感动、产生归属感。所以他才会在将士牺牲后,表面上非常体恤对待寡妇,来博取其他人的好感。

“寡妇营”中的妻子们被朱元璋安排住在宽敞舒适的房舍中,衣食无忧,由专人照看。朱元璋还时常派人慰问,送去丰盛的补品滋补身体。表面看是对将士诚挚报答,实则收买人心。

将士们也确实被朱元璋的举措感动,认定朱元璋确实念及前线阵亡战士的家属。这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对朱元璋的向心力。出征之时,他们也会更加死战,希望能够光荣归来,不再让自己的妻儿受寡居之苦。

六、刘基劝谏无果,预言灭亡

这样的恶行,导致“寡妇营”中聚集了大量怨气。这些因战争丧夫的妇女,本就悲痛欲绝,朱元璋还要无情地控制她们的人生自由,人心自然离散。南京城中也弥漫着一种怨毒气氛。

谋臣刘基曾直言劝谏朱元璋解散“寡妇营”,因为聚集这些怨气不利于朱元璋取得人心。他指出,홰强控制人心是行不通的,离间人性终将惹祸上身。但是朱元璋并未听从。

刘基预见到,朱元璋这种强权统治注定难以长久。因为他埋下了太多祸根,将来必然引发正邪大战。到那时,你的江山恐怕难保。

刘基劝谏之良苦用心,想防微杜渐,让朱元璋走上一条顺应天道、遵循民心的宽厚王道。但是朱元璋已经陷入权力的迷失,再也听不进忠言逆耳。此后的很多年里,他都沉迷于权力的耀眼外表,但没有意识到积怨最终会酿成大祸。

老去的朱元璋忌惮权力旁落,于是打击开国功臣,杀人如麻。他残忍的手段让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穷于应对,也无心再为朝政。明朝中央逐步衰弱,皇帝只能依靠秘密警察维持秩序。曾一度业如破竹的开国之主,最终却是孤独地走完了他的统治之路。刘基的预言不幸应验,朱元璋未能开创出一个仁政治世的盛世。

结语:

朱元璋创建了明朝这个辉煌灿烂的王朝,但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使用了许多残忍手段,导致他在晚年时期非常孤立。“妇女营”“寡妇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不应仅仅记住朱元璋的业绩,也要审视他统治手段中的阴暗面。一个君主如果不能够知人善任、体恤民情,最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朱元璋的故事给历史带来了深刻警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明朝   妻子   江山   军心   人心   元朝   将士   寡妇   军队   手段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