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为何会出现后遗神经痛的症状?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如何?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常见的急性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侵犯神经节所致。

少儿时期较多见,治愈后仍有少数病毒在体内残存,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再次被激活,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

关于PHN的诊断标准已逐渐趋于一致,国内外大部分专家将PHN定义为在HZ皮疹愈合后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者。

据统计,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5‰,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异。

带状疱疹和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PHN,70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

PHN是常见的慢性复杂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PHN的疼痛部位多呈带状分布于躯体一侧,常见于单侧胸胁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骶尾部较罕见。

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种疼痛并存。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从数月到数十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常伴有情绪焦虑、失眠及慢性疲劳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此外,部分PHN患者还同时伴随难忍性瘙痒、感觉迟钝等异常感觉。

西医学对PHN的发生机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认为其机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局部炎性反应及中枢神经元发生去传入现象而引起继发性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另外还涉及交感神经功能异常。

多数学者认为其大多发生于高龄人群(年龄大于60岁,尤其是80岁以上)或免疫力低下者,HZ急性期的病毒再次被激活、复制,并沿外周神经移行至所支配的神经节段,使疼痛传导通路产生异常,从而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

有研究对79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记录并分析带状疱疹发生的类型、皮肤受累面积大小、就诊时间及有无前驱疼痛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关系。

结果发现在发病后5天以上就诊者发生PHN的概率大大增加,带状疱疹受累面积越大及前驱疼痛越严重者,发生PHN的概率越大,而与带状疱疹发生的类型无关。

通过查阅文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皮疹发生部位、有无前驱症状、疼痛程度、皮疹面积、初次就诊时间、治疗是否彻底以及有无基础疾病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带状疱疹早期的预防及治疗可有效预防PHN的发生。

目前西医学治疗PHN的方法主要有:①药物治疗:多采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5%利多卡因贴剂及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等药物;

②微创介入治疗:神经介入术(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毁损、鞘内药物输注治疗)和神经调控技术(脉冲射频治疗和神经电刺激术);

③其他疗法:臭氧治疗、半导体激光、红光照射、超声波及中波紫外线等疗法。

然而药物治疗和微创介入术虽可取得效果,但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且治疗费用昂贵,药物不良反应大,易发生药物依赖。

轻者可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及局部皮肤瘙痒、红斑等反应,重者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步态异常、尿潴留及呼吸抑制、心脏毒性,严重损害肝肾功能。

中医学对PHN的认识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现代医学病名,古代文献中很少提及此病名。中医学在治疗此病时,大多参照带状疱疹后期的辨证论治。

带状疱疹在祖国医学中又称“甑带疮”、“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疮”等,本病首次记载于《诸病源候论》:“甑带疮者,绕腰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将带状疱疹称之为“缠腰火丹”,并提出带状疱疹有干湿不同及色泽之分,色红而干者,多属心肝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

色黄而湿者,作烂流水,多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苇茎汤。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疡医》中记载:“或问绕腰生疮,…………,曰是明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

并指出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肌肤为此病发病病机。

而后代中医家多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称之为“蛇丹愈后痛”,关于此病病因病机,各大医家对其阐释不尽相同,可将此病的病因病机归为三方面。

即:疱疹感染期,机体湿热毒邪滞于经络,肝胆热盛,加之患者情志内伤以致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致局部经络闭阻,不通则痛;疱疹中期,热毒入里,阴血受损,或因脾胃湿热内蕴,湿热搏结于体内,以致脉络不通而引起同感;

疱疹后期,多因患者年老体弱或正气不足,体内余毒未尽,而致经络失养,不荣则痛。

关于中医学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在明清时期以前,治疗方法尚欠缺,记载较少,自明清时期之后,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记载才逐渐增多,大致可概括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内治法大多根据辨证论治,以中药内服为主,多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安神止痛为主要治则,代表方主要有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基础方加减运用;

外治法则以中药外敷及针灸为主要代表,外用枯机散、清凉膏、柏叶散、金黃散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而针灸治疗PHN临床应用广泛,因其具有取效迅捷。

在即时镇痛、改善患者伴随症状及治愈率和有效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且具有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目前针灸治疗PHN的针灸技术多样,如针刺、火针、艾灸、梅花针、拔罐放血、经皮穴位电刺激等方法均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研究结果分析

1.一般资料分布分析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从2002年开始逐渐增长,并且到2006年时出现一个研究高峰,在随后四年里的研究趋于平稳。

而从2012年时又呈现出一个新的研究增长趋势,据统计,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文献数量中,近5年的文献数量达到189篇,占文献总量的45.22%,而近10年的文献数量达到333篇,占文献总量的79.67%。

在近十年来具有参考意义的RCT文献数量逐渐增多,在2013年时达到一个高峰,之后趋于平稳,而非随机对照试验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文献数量逐渐减少,说明目前对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质量正逐步提高。

权重值在2分以下的文献达209篇,占所有文献的50%,且所有RCT文献中,权重值评分多介于2-3分之间,3分以上的文献仅有32篇,占所有文献的7.89%。

以上结果显示目前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质量仍普遍偏低,在文献评价中发现大多数文献均存在随机方法描述不清、无随机隐藏、无样本量计算、未使用盲法、无随访或随访时间过短及针刺细节报道不充分、未交待所选对照的依据、针灸师的资历背景等问题。

因此,建议在试验开始前应严格正规培训试验设计者和实施者,充分理解RCT研究的要求,应严格按照国际公认的CONSORT和STRICTA要求,进行规范报告,以进一步提高RCT研究的质量。

2.腧穴频次分析

目前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多样,在临床上,针灸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时仍以毫针针刺为主,其中予以局部阿是穴围刺法最常用,其次为刺络拔罐、穴位注射、电针及艾灸、火针等。

局部阿是穴围刺止痛的效果已被广泛认可,其主要作用于局部的络脉及皮部,中医学认为,十二皮部与脏腑经络紧密相连,通过围刺作用于十二皮部,可激发脏腑经气,调和气血,疏通经脉,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从而迅速缓解局部疼痛。

正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曰:“人有病痛,即令掐其上,若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而刺络拔罐疗法是通过三棱针刺破局部皮肤络脉,使恶血出,再予以拔罐,以祛残留的邪毒,从而治愈疾病。

此病多因余邪未尽,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因日久缠绵不愈,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长期郁热导致阴虚血少,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素问·针解》又云:“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遂刺络放血以去瘀生新,通其经脉,协调脏腑虚实,平衡阴阳,达到驱毒止痛之功。

有研究表明,针刺联合刺络拔罐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

此外,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的参数设置缺乏统一的标准,大多数研究对电针的频率、强度、波形等细节报道不充分。

选择不同的电针刺激参数,会造成针灸临床疗效的差异,而对于针刺镇痛的效果影响尤为显著。

我们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建议电针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首选疏密波(2/100Hz),中等强度刺激(10±2)mA,长时间(30-45min)为佳。

疏密波是指疏波和密波交替输出的组合波,疏密波交替持续时间各为1.5s,因而对组织不易出现适应性反应,常用于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中。

低频(2Hz)电刺激促使内啡肽和脑啡肽释放增加,而高频(100Hz)电刺激可促使强啡肽释放,当上述两种频率交替刺激时,3种阿片肽同时释放,产生较强的止痛效果。

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除阿是穴和夹脊穴使用频率最高外,其次为阳经中的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使用最多。

选穴部位除其他项中(阿是穴)外,多集中在四肢远端穴位(48.96%)和背部(18.08%),四肢部的穴位多为特定穴,是气血流注充盛之处,通过远道取穴,以调畅人体气机,疏通经脉,改善局部瘀滞。

《灵枢·终始》中记载:“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病程缠绵,多伴有情绪焦虑、失眠及慢性疲劳等症状,如取四肢部的合谷、太冲,一气一血,以开四关,畅情志。

其次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在背部,如夹脊穴和背俞穴等,这和带状疱疹发病部位的分布规律是相符的,本病病位多发于躯体一侧的胁肋部,正是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局部阿是穴及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外,多选用该部位所分布经脉上的穴位,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诊治规律。

其中使用频次和权重值较高的前6位穴位依次为:阿是穴(频次:358,权重值:745)、夹脊穴(频次:207,权重值:463)、足三里(频次:98,权重值:200)、阳陵泉(频次:94,权重值:183)、合谷(频次:84,权重值:167.5)、太冲(频次:77,权重值:154.5)。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处方中既有特定穴,也有非特定穴,但特定穴的选取占绝对优势。

特定穴选穴多以五输穴为主,其次原穴及下合穴也被广泛应用,其他的特定穴如八会穴、八脉交会穴、背俞穴、络穴、募穴及郄穴等也都有所应用。

3.腧穴关联结果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支持度最高的规则是:足三里+阳陵泉+夹脊穴→阿是穴。

其规则支持度为13.29%,置信度为92.68%,文献数量达38篇,文献权重为82。其次为:足三里+夹脊穴+合谷→阿是穴,其规则支持度为12.59%,置信度为92.31%,文献数量达36篇,文献权重为74.5。

有些配伍组合虽然支持度相对较低,但置信度却很高,这提示我们,虽然在针灸治疗PHN的穴位处方中出现的频次低,但有可能也是很有临床意义的腧穴组合,在研究过程中也应予以重视,如支沟和阿是穴,支持度虽只有19.23%,但置信度高达88.71%。

阿是穴既为疾病的阳性反应点,又是针灸治疗痛症的关键腧穴,是人们运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选取穴位最原始的方法,最早可追溯到《灵枢》篇中提出的“以痛为腧”的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针对PHN的治疗,往往要根据其具体的发病位置进行针刺或按照发病部位所属经络来进行选穴治疗,阿是穴的选取比较有灵活性。

而从临床中也发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部位虽呈带状分布于人体一侧,但其疼痛的部位以及疼痛范围可随时变动。

这就要求医者在每次治疗前需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变化而随时调整阿是穴的取穴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PHN的主要病机为瘀血阻络,不通则痛,针刺局部阿是穴,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夹脊穴又名华佗夹脊穴,其位于第1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体棘突旁开0.5寸,介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

在《素问·缪刺论》中就有将夹脊穴应用于十二虐的治疗,《素问·缪刺论》又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素问·骨空论》中记载:“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挟脊抵腰中,……”

另《灵枢·经脉》中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

从经脉循行可知,夹脊穴与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相通,又因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诸阳,与心、脑、肾密切相关。

且足太阳膀胱经为一身之巨阳,属膀胱络肾,与心脑等脏腑直接联系,统领五脏六腑,这决定了针刺夹脊穴可调节全身阳气,起到扶正祛邪,调节脏腑经络,调和气血之功。

从其穴下的相关解剖组织来看,夹脊穴下广泛分布着椎旁的交感神经干、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后支以及与其伴行的动静脉丛等。

PHN的发生主要由病毒侵犯脊神经根的感觉神经节所致,因此针刺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可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止痛之功。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下合穴,是人体重要的强壮要穴之一,《灵枢·五邪》中指出:“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可释放神经分泌物质和脑啡肽,从而增强针刺镇痛的效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多正气不足,阴虚血少,筋脉失养,针刺足三里可扶正培元、补气回阳、活血通络。

而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胆下合穴,且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人体的一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又多发于胁肋部,且患者多因病程日久缠绵致肝气郁结。

针刺阳陵泉一方面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此不难理解,另一方面又可疏肝利胆,调畅气机,从而达到治愈PHN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带状疱疹   针灸   神经痛   频次   针刺   权重   局部   症状   文献   患者   疼痛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