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小学生掏鸟蛋,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千年国宝,该地一举成名

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为方便与您分享,可以点个“关注”哦~

1978年,苏州三名调皮的小孩掏鸟蛋时,意外掏出了千年国宝,专家估价最少50亿。

此消息一经传出,吸引大量的游客,发现鸟蛋的地方由此成为旅游胜地。

这究竟是什么稀世珍宝?

为何能价值50亿?

误打误撞掏出国宝

1978年夏天,三名学生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罚站的原因是上课的时候玩泥巴。

他们在教室门口罚站还不老实,依然在捣乱。

老师气得让他们明天把家长带来,要和家长谈话。

三名学生一听要叫家长,立马乖乖听话。放学后,三个人背上书包跑出校门。

可三个人没有乖乖回家,而是一起到附近的小树林里掏鸟窝了。

那时,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保护法并不严格,对鸟类的保护也不够重视。

所以,那时的小孩经常会到附近的小树林里掏鸟窝。

三名学生先将书包放在一旁,找了个最矮的树爬。

可费了好大力气,也才爬了一米多高,距离最近的鸟窝也得有一段距离。

三个人能力确实不够,准备背上书包回家时,发现小树林远处有个破旧的塔,塔上也有鸟儿。

其中一人说:“你们看瑞光塔,那塔上好像也有鸟,不如我们去那看看吧。”

剩下的两个学生认为说得有道理,就背着书包一起瑞光塔走去。

去往瑞光塔的路并不平整,有个小孩子不小心还摔了一跤,不想去了。

个子高一点的孩子就说:我奶奶说这塔前是个宝塔。

说不定我们去了不仅能掏到鸟蛋,还能见到宝贝呢,就当我们去探险吧。

一听这话,勾起了摔跤孩子的好奇心,三个人又继续往瑞光塔走。

到了之后,发现瑞光塔外面长满了爬山虎,视线不是很好。

于是,三个孩子就小心翼翼地靠着墙边一直向上爬。

爬到第三层的时候,一个小孩突然摸到一块松动的砖头,轻轻一推就推进去了。

联想到刚刚说这个塔里有宝贝,他认为这应该是设下的机关,连忙叫来其他小孩。

三个小孩就想着这个砖头后面肯定有宝物,就试着推了推旁边的砖头。

发现旁边的砖头也能推动,就将松动的砖头取下来,可砖头里面是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

三个小孩认为宝物肯定是在更深的地方,就直接钻进了洞里。

他们也没想宝塔有坍塌的风险,一心沉迷于探险这件事情上了。

等孩子们进去后,发现塔里有个新的空间,并且这个地方从来没有人来过。

四周的是黑乎乎的,只能凭借刚刚打开洞口的光透露进来。

他们在黑洞里摸索着,突然发现里面有一个黑色的木函。

木函上落满了灰尘,而且长度有1米多高,他们猜想宝物肯定在木函里。

可洞里黑漆漆的,也看不清里面装的是什么,三个人就合力将木函抬出去。

可这个木函不仅高,还很笨重。

三个学生也没什么力气,在抬的过程中不小心还把木函撞到了旁边的砖头上。

然后听到咚的一声,感觉木函里面的东西被撞碎了。

等三个学生把木函搬到有光亮的地方仔细察看,发现木函里面还装着一个盒子。

盒子装饰得很精美,但三个小孩没有发现盒子的不同寻常,认为和家里的盒子差不多。

打开盒子之后,盒子里只有一个看着像小塔的东西,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宝物。

小塔也因为刚才的碰撞,中间断开了。

三个小孩也不懂这小塔是什么东西,将小塔拿出来后,又在盒子里继续翻找。

可是把盒子翻遍了,也没有发现宝物。

其中一个胆子大一点的男孩就说:“要不我们再进去看看,万一里面还有什么宝贝呢?”

剩下两个孩子看天黑了,有点不敢再进去,就在洞口守着。

胆子大一点的孩子进去后,的确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

这东西有点类似经书,可经书上的字却看不懂。

但是这经书的手感摸着很光滑,比他们平时上课用的书质量还好。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洞口里已经没有一点光亮了。

小孩就将经书上的一页撕下来,点燃了用来照明。

可是,小孩将洞了每个地方查看了一遍,依然没有什么宝物,只能回家了。

等三个人从瑞光塔出来,发现天色已经很晚了,急忙跑回家。

不是普通的经书

他们的家长看其他家孩子早已经放学回家,自己家孩子却不见踪影,也很着急。

等他们回到家中,被父母一顿教育,毕竟是担心孩子出什么事情。

一个小孩的母亲看儿子回来的不仅晚,身上也脏兮兮的,就问他去哪玩了。

小孩子看母亲严肃的表情,不敢撒谎,只能如实地母亲说他们去掏鸟蛋了。

母亲又问:“掏鸟蛋怎么把身上弄得这么脏。”

小孩说:我们去瑞光塔掏鸟蛋了,瑞光塔里有个你们都没去过的地方。

我们以为那里有什么宝物,结果进去一看,只有一个木函,啥也没有。

母亲一听儿子的描述,就感觉事情有点不简单。

虽然瑞光塔已经年久失修了,但塔以前可是有许多年历史了。

难道小孩在里面发现什么古物了?可现在天黑了,儿子也很疲惫了。

就让儿子收拾收拾睡觉了,可家长却一夜难眠。

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孩子去公安局,向民警交代了昨晚几个孩子去瑞光塔游玩的经过。

当地民警在听了几个孩子交代的事情后,认为瑞光塔里可能真的有历史文物。

立即联系了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在收到消息后,也派了专家前来调查。

由于几个孩子能清楚的知识瑞光塔的具体位置,就让几个孩子带着专家一起前往瑞光塔。

很快就有人知道瑞光塔有宝物的事情,警察立即在塔下拉起了警戒线。

随后,几名工作人员就按照几名小朋友原先的路线进入洞口。

他们用手电筒照亮洞穴,拨开几位小朋友弄掉的砖头,发现上面写着“天宫”二字。

这应该就是洞穴的名字。

文物专家进入洞内,发现里面空间不大,确实有一个一米多高的木函。

他们十分小心地将木函搬出来,研究了木函的材质,认为木函不是普通文物。

而且木函的外面还刻着“瑞光院第三层院内塔内真珠舍利宝幢”的字样。

专家打开木函后,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夹层,夹层里记载了木函的历史。

通过夹层知道,木函不是普通的木制品,而是用银杏木制作而成,制作时间是在公元1013年。

木函高1米24,雕刻和形状都属于上等工艺。

专家们用专业工具擦干净木函里面的盒子,发现木函里面的盒子更是精美。

盒子已经距离现在有1千多年的历史,竟然还能保存得完好无损,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工艺技术。

将盒子打开后,看到了“真珠舍利宝幢”的样子。

虽然昨天三个孩子在搬动木函的过程中,撞碎了“真珠舍利宝幢”,但依然遮挡不住它散发出的光芒。

专家们表示后期可以通过人为技术,将“真珠舍利宝幢”修复。

宝幢整体用珍贵的楠木制作而成,整体装饰用了4万颗五颜六色的珍珠。

宝幢的主体有一个“佛宫”,周围是神话中的八大护法。

“佛宫”的旁边还有一个形状像葫芦的小瓶,小瓶中装有9颗形态不同的舍利子。

9颗舍利子像宝石一样坚硬,是难得一见的宝物。

宝幢的顶部是用八角形的华盖盖住的,四周用色彩斑斓的宝石点缀。

宝幢整体包含了水晶、玛瑙、琥珀、禅香木等各种珍贵的宝物,专家估计,这些宝物加起来,最少值50亿!

三个孩子发现的经书,是《妙法莲华经》,它是佛教的重要文献。

《妙法莲华经》是用宋代的“碧纸雕班”制作的,这种纸在宋代极为珍贵。

因为它有比较强的防水性,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会轻易发霉变质。

而且纸张摸起来非常地光滑,就像宝玉一样,翻起来还能听到清脆的响声。

可因为孩子因照明将《妙法莲华经》烧了一卷,还剩下六卷,对中国文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无价之宝的历史

瑞光塔地处苏州盘门,根据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据说在三国时期,一名得道高僧嵇康来到苏州,吴王孙权为了迎接高僧嵇康的到来,特地建了一座寺庙。

后来,孙权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又在寺庙中建立了十三层的舍利塔,这就是瑞光塔的前身了。

宋朝时又重新修建,改成了七级,又被赐名“瑞光禅寺”。

瑞光塔的建筑工艺十分精准,从第一层到第五层全都是砖头建成的。

从第六层开始,在中间插入一根15米的楠木的竹柱子,所以瑞光塔十分非常坚固。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塔中的宝物从没被人发现呢?

在古代寺庙中,宝塔就是正义的化身,人们会将珍贵的宝物收藏在佛寺中。

发现“真珠舍利子宝幢”的地方是“天宫”,天宫一般在宝塔中,与之相对应的是地宫,地宫则在宝塔下面。

专家们利用这一要素,又在塔里发现了其他的塔,还出土了更多的珍宝。

塔内有文物更应该有人看守,并流传下来才对。

于是,专家推测这些宝物被隐藏多年的原因是古人为了超度亡灵的。

太平天国年间,在苏州盘门地区饿,李秀成带领的太平军和李鸿章带领的清军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天津需要李秀成的援助,李秀成就前往天津,派慕王留在苏州继续和李鸿章对抗。

可慕王带领的队伍中出现了叛徒,将慕王按时之后,向李鸿章投降。

李鸿章进城之后将剩余的两万名太平军全部杀掉,整个苏州城都是横尸遍野。

当地的百姓担心士兵们怨气太重,就想凭借瑞光塔的威力镇压。

因为是平息怨气的用途,所以大家都没有外传宝物放在洞穴中。

结语

价值50亿的国宝,在孩子们的探险中被发现,虽然对国宝造成了一些破坏,但还是受到了物质上的表扬。

因为如果不是孩子的无心之举,就不会发现这些国宝,万一瑞光塔因为年久失修,而被机器摧毁,那给国宝造成的破坏程度会更大。瑞光塔重新修缮,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鸟蛋   真珠   苏州   宝物   砖头   国宝   盒子   小学生   千年   小孩   意外   价值   发现   孩子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