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与龙标胜迹

(龙标胜迹 陈先枢摄)

文、图/陈先枢

唐代龙标城即今日的黔城镇,地处沅江和支流漭水交汇处,今属湖南省怀化的洪江市。先秦时期,这里属黔中郡,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镡城。唐天宝初更名为龙标。北宋熙宁七年(1074)夏置黔江,北宋元丰三年(1080)始置黔阳。今存南正街、玉皇阁、北正街、东正街、西正街、五里牌等老街。

古镇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群,包括古街南正街、龙标山钟楼钟鼓楼、高桥古塔赤宝塔、万寿宫、文庙、龙标书院等。这些古建筑,有的雄伟壮丽,气势不凡;有的飞檐卷垛,朱栏白墙;有的精致淡雅,清秀宜人;有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但黔城镇声名远播,重要原因是有座被誉为“第一胜迹”的芙蓉楼,传为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后的饮酒赋诗、宴宾送客之地。

芙蓉楼今建筑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主楼背依临江,纯木结构,正面三间,重檐歇山顶。二层有明轩可供远眺。周围有冰心玉壶亭、耸翠楼、半月亭等古迹,与自然的山石、江水、林木巧成布局,构成了“登眺则群山拱翠,俯视则万木交阴,沅水自北来环其下”的壮丽景象。1983年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昌龄(约698—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授校书郎,唐代著名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时任秘书少监后官至宰相的张九龄关系密切,与著名诗人孟浩然交谊深厚,与高适、王之涣齐名,同誉为“边塞诗人”。因贬谪龙标,时人称其为“王龙标”。

(王昌龄画像)

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究为何因?在龙标任职了多少年?据文献所载,王昌龄是在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因一首《梨花赋》而遭人中伤,而被朝廷贬谪为龙标尉。他在诗中以“昨以金陵道,远谪沅溪滨”记述了贬为龙标尉的过程。按他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的时间推断,任职龙标的时间应为七年左右。李白闻听王昌龄贬于龙标,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以表安慰。诗云: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在龙标的七年时光里,王昌龄没有一展政治抱负的舞台,也没有与家人相守的天伦之乐,只有诗才是他心灵的寄托。身在异乡,是为异客。对王昌龄来说,故旧好友的来访,如同节日一般。在龙标城东,王昌龄专门修建了送客临江楼,即芙蓉楼。他摆酒饯行,写诗相送,缠绵凄切,满怀伤感,写下许多名篇佳句,最有名的《芙蓉楼送辛渐》传为写于此时。诗云: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迷蒙的烟雨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夜雨图,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黔城镇芙蓉楼 陈先枢摄)

短暂的欢聚,让王昌龄放下烦恼,纵情欢娱。但一旦拿起笔来,诗行里却是一腔愁意。《龙标野宴》《送魏二》就是其代表作。《龙标野宴》诗云:

沅溪夏晚足凉风,

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

青山明月不曾空。

这是一个初夏,好友陶副使来到龙标,俩人相聚在芙蓉楼内,眺望沅溪。在幽篁深处,携春酒、唤歌姬,于琴棋之余,歌乐之间,相对欢饮。但诗中流露的却还是被贬谪的内心苦闷。“莫道弦歌愁远谪”,一个“愁”字了得,“青山”和“明月”,只是诗人对万物美好的一种精神寄托而已。

(芙蓉楼侧沅溪 陈先枢摄)

王昌龄看重相聚,也看重离别。《送魏二》诗云: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还是一个“愁”字,“愁听清猿梦里长”,愁在酒里,愁在诗里,愁意洒在了一江秋水里。

王昌龄在芙蓉楼除了与友人相聚、送别外,还专心撰写了《诗格》这篇诗论著作。在《诗格》一文中,王昌龄把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指自然景物;情境,即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意境,大致是指想象中的事物。王昌龄在龙标所写的诗,可以说是三境的融合和统一。

作为龙标尉, 王昌龄主要负责“分判众,收率课调”,即催租收税、判狱缉盗之事。他位卑职微,生活也十分清贫,但百姓的疾苦并不因自己身处逆境而失职。当地流传着“筑岩坝防洪水保龙标城”“蛮洞乞诗”等一些动人的传说。王昌龄出身农家,又屡遭贬谪,他对底层的百姓有着天然的同情心和亲近感。在龙标,他的许多诗是写给平民的。《与苗女对吟》是其代表。诗云:

远谪龙标何足论,

皇上俱怜一逐臣。

明主恩深铭王内,

长江还共五溪滨。

这首诗成诗有一个故事。传说一天王昌龄在芙蓉楼上弹琴,楼下一苗族女子吟道:“天遣诗人谪夜郎,赢得芙蓉两岸香。仰天横剑望江月,阴晴圆缺总无常”。苗女有借诗劝慰之意,同时还望诗人能和诗一首,随即摄衣下跪道“请大人赐诗,长跪不起。王昌龄随即口占此诗相赠。

(黔城镇民居 陈先枢摄)

在黔城东门山坡广场上,钟鼓楼在夕阳里翘檐张翼,一株千年古樟在古城墙边凸起的土台上疏枝散叶,标示牌上说这是“昌龄香樟”。王昌龄到任龙标尉后,指导百姓广植林木,这株五人才可合抱的古樟相传为他亲自栽种,历经千年风霜雪雨,依然枝叶繁茂,成了历代百姓朝拜的圣树。树荫下立一尊石雕王昌龄像,真人一般高大,峨冠长袍宽袖,左手执书卷,右手握笔墨,高远的目光观照着楼宇众生,投射至更远的叠嶂山峦。旁边的导游牌上这样写道:“唐天宝七年,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由江宁丞谪贬为龙标尉,在边城七年,为政以宽,政善民安,被百姓誉为仙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钟鼓楼   莫道   冰心   天宝   临江   胜迹   唐代   城镇   诗人   芙蓉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