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赵氏竟是五虎将军赵子龙后代,“赵二奶奶出南门”又是什么梗

东莱赵氏,据史料记载,自明初时期移民至山东,在东莱掖县落户繁衍,至民国时期青岛市长赵琪止,前后共历经十八世。其中最为知名者,为六世祖“东莱三凤”、八世祖“赵氏五龙”,而后又有九世祖赵涛、赵瀚兄弟被人称道。

东莱掖县,明时隶属莱州府所辖,即今之莱州市,属烟台。

明代洪武时期,为拱卫边防,全国实行军屯制度,朝廷在辽东地区设立金州、复州两卫,加强辽东地区的防御。

据《东莱赵氏家乘》所载,东莱掖县赵氏家族系蜀汉名将赵云之后,明朝初年四川移民后裔,始迁祖守义公祖籍四川成都府。明代初年朝廷授赵守义为金州卫经历,负责处理卫所往来公文及相应事务,“因防御海寇功,擢佥事,因家东莱”。虽然“经历”、“佥事”都是非军籍的文官,但赵氏家族是四川军屯移民的后裔。

东莱三凤

此后,至赵氏六世祖有大明万历年间赵燿、赵焕、赵灿等兄弟三人,科场连战连捷,赵燿、赵焕为进士,灿为举人,仕途得志,官至高位。赵氏一门在东莱称“望族”而名声显赫乡里,就是从赵氏三兄弟开始,《莱州府志·坊表》载,当地有“东莱三凤”坊,是朝廷官赐。

赵燿,是赵氏五世祖赵孟长子,大明朝隆庆丁卯年举人,辛未科进士,入选翰林,后授江西道御史、河南提学等职,后以兵部右侍郎官职“巡抚辽东,兼摄经略倭变”,后晋升太子太保,诏准告老终养,不久又起授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总理漕运,“以尽瘁陨身”,相关事迹载于《明神宗实录》。因赵燿曾授命“召署兵部尚书建节”,死后累赠兵部尚书,故当地人敬称其“赵阁老”。坟茔在掖县老城西的禄山南麓,墓地所用石料,雕刻石像生及石坊等,选料纯白、做工精致,是莱州墓雕精品之作,历代地方官府加以保护,后不幸毁于浩劫。

赵焕,是五世祖赵孟之次子,大明朝嘉靖乙丑年进士,初授乌程知县,后升工部主事、陕西御史、顺天府丞、大理寺左少卿等职,由南京右佥都御史升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当时请求离职归乡,获准。吏部核准时,因其兄赵燿已经离职,“二人情同,燿为长子,且任封疆久,可听其归。乃趋焕就职”,驳回了赵焕的离职申请,催促上任,改授刑部尚书。

在讨论日本外交等事的时候,赵焕为时臣辩解,由此触怒皇帝遭到诘难,再次称病回乡。后改任至南京右都御史、吏部尚书等职,赵焕称病居乡,在家呆了十六年,皆不赴任。

神宗二十年不上朝,皇帝懒于处理政事,朝廷曹署多空,万历四十年,六部堂官仅有赵焕一人为吏部正卿在任,户部、礼部、工部也仅有一名侍郎在任,而后兵部尚书病故,甚至连一名侍郎也没有,都察院八年没有执政主官。赵焕几乎以一人兼管了朝廷六部的繁杂事务,他多次上疏要求增补官员,最终神宗答应了他的请求,一次为六部及都察院补充了官员近七十人,才解决了官吏不足的问题。

晚年时,赵焕因与东林党政见不合,多次遭到弹劾,屡次上疏请求去职,皆被神宗挽留,直至万历四十一年十月,赵焕“称疾不出”,神宗才“御赐归乡”。不久之后的万历四十六年,赵焕又以七十七岁高龄再次出任吏部尚书。

万历四十六年七月,时逢辽东告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向明王朝发起进攻。赵焕带领群臣在文华门前“九卿伏阙”,叩请神宗临朝亲政,口称“他日蓟门蹂躏,敌人叩阍,陛下能高枕深宫,称疾谢却之乎?”被神宗皇帝厌恶。

万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赵焕郁郁而终,享年七十八岁,神宗皇帝甚至没有为他举办应有的“恤典”直到光宗皇帝即位后才为他补办。赵焕死后,朝廷遗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是赵氏家族中历代官职最高、政声最佳、为人最刚正者。

赵灿,是五世祖赵孟之三子,万历癸酉年亚元(头名称解元,次者为亚元)丙子年监元,朝廷选授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副长官),尚未到任即辞世,享年二十九岁。

赵氏五龙

“东莱三凤”为朝廷官认,“五龙”一说,见清代学者毛式玉《掖邑乡贤祠考记》记载,其中有“胤昌子士元、士宽、士完、士冕、士亮,为赵氏五龙”,所以关于“五龙”的称呼,应当是出自民间的称誉。

赵士元,明代天启年甲子恩科贡生,初授山西泌水县知县,后迁江西新建县知县,官至福建泉州府知府。

赵士亮,明代崇祯戊辰恩科贡生,丁丑年举“贤良方正科”,官至顺天府丞、补东安县知县等职。

赵士宽,明代天启丁卯年选贡,初授凤阳县通判。崇祯末年闯王兵变,授颍州代理、凤庐道兵备事,全家守节尽忠而亡。朝廷遗赠光禄寺丞、下旨颍州建祠堂享祀。

赵士完,明代崇祯壬午科举人,初授福建清流县知县,辞而不就,明朝南迁后,他弃家南下,任南明朝廷弘光皇帝大学士,后以兵部司马兼东阁大学士受朝廷征用,不久即致仕归隐。

赵士冕,以超贡授浙江湖州府推官,官至镇江太守一职。

“赵二奶奶出南门”的典故

东莱赵氏世传有“赵二奶奶出南门”的典故,被当地人所称道,传至今日已有数百年。

据传赵二奶奶是“东莱三凤”赵燿、赵焕、赵灿三兄弟之母,最初嫁入赵氏门中,为赵孟的小妾,后来扶为正房,由此乡里人称“赵二奶奶”。

由于赵氏三兄弟的政声威望和官阶品级,赵二奶奶母凭子贵,朝廷敕封诰命夫人,并官赐出行銮仪。至“三凤”始,赵氏家族荣耀风光达到顶峰。

某次,赵二奶奶有家族后辈作奸犯科,被莱州县拘押待审,赵二奶奶就想疏通关系,出面作保,但是又担心牵连朝廷做官的几个儿子,影响他们的仕途声誉,百般无奈,想出了一个主意。

她吩咐家里人,摆出诰命夫人的仪仗,据说这是朝廷特别颁赐给她的“半套銮驾”,赵二奶奶就乘着这半套銮驾,一路上吹吹打打,大摇大摆,慢慢悠悠的向莱州城南门开拔。

这番声势惊动了莱州府的上下官员,都知道是赵府老太太要出门,却不知道她要做什么,“半套銮驾”又是皇家礼仪,大家不敢怠慢,都追着銮驾,到了南城门口,按照礼仪都要向赵二奶奶的仪仗参拜。

莱州知府就问这样兴师动众,赵二奶奶要去什么地方?

赵二奶奶故作不知,请各位官员回去,说“老身心中有气,要进京消遣去”,要去京城,找几个儿子絮叨絮叨。

莱州知府也是个人精,一听口风,就知道赵二奶奶是因为家里的族人被拘押一事,赶忙承诺放人。谁知负责办案的掖县知县却不同意,直接在城口据理力争,当场公布族人的种种罪行,这反而让赵二奶奶下不了台。

赵二奶奶了解到族人的所作所为后,也是深明大义,当时就同意了县衙的处理意见,带着自己的仪仗队伍,返回赵家府中,此后没有再过问。

事情虽然平息,但莱州城就有了“赵二奶奶出南门”一句俗语,如今莱州当地形容大布摆、大操办的事,还会说“真似赵二奶奶出南门了”。

这个故事还衍生出许多版本,另有一说,赵二奶奶某次微服出城,经过莱州城南门,守门的军士新来不认识这位赵氏诰命,拦住查问身份去向。赵二奶奶不屑一顾,自报家门说,“阁老之妻,尚书之母,小儿无能做知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神宗   辽东   莱州   掖县   奶奶   明朝   知县   尚书   南门   朝廷   万历   后代   赵子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