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汉书·地理志》(四十一):桂阳郡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最早以“地理”冠名的著作,为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汉志》中列出的各郡县、山水,既与今天的政区和自然地理一脉相承,又带有鲜明的上古华夏文明烙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深度阅读《汉书·地理志》,对我们理解古代历史、体悟社会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对该书的“桂阳郡”一节做出详细解析:

一、《汉书·地理志》原文

桂阳郡,高帝置。莽曰南平。属荆州。户二万八千一百一十九,口十五万六千四百八十八。有金官。县十一:

,耒山,耒水所出,西至湘南入湘。项羽所立义帝都此。莽曰宣风。临武,秦水东南至浈阳入汇,行七百里。莽曰大武。便,莽曰便屏。南平耒阳山,舂水所出,北至酃入湖,过郡二,行七百八十里。莽曰南平亭。桂阳,汇水南至四会入郁,过郡二,行九百里。阳山,侯国。曲江,莽曰除虏。含洭浈阳,莽曰基武。阴山。侯国。

汪遠孫撰《漢書地理志校本》(影印版):“桂阳郡”

二、桂阳郡概述

桂阳郡,似因在“桂山”之南或“桂水”之北而得名。(据古籍,在湘南、粤北地区有多处“桂山”(或称桂岭)、多条“桂水”。也可能古人泛指这一带的山水为“桂山”、“桂水”。)

桂阳郡之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战国中后期“吴起变法”时,此地已置有林邑(后写作“郴”),属苍梧郡。秦代属长沙郡,置有郴县、临武邑、鄙邑、耒县。楚汉之际,项羽曾将义帝(楚怀王熊心)迁于郴县,后又密使黥布杀之

汉初属吴芮之长沙国。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或稍后,在长沙郡南部分置“南边郡”。《汉书·南越传》载文帝赐赵佗书曰:“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此“南(边)郡”应即桂阳郡。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长沙王吴著病死,无后,国除,桂阳郡收归汉廷。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后,桂阳郡辖境向南大大扩展。此前,桂阳郡与南越国以阳山关(今广东省阳山县西北)为界,此后则增加了曲江、浈阳、阳山、含洭、始安等县地。与此同时,原桂阳郡西部、“泉陵——泠道”以西之地则被分置为零陵郡。汉宣帝时,桂阳郡又从长沙国接收了两个县:耒阳县、便县。

至西汉末年,桂阳郡领有11个县,其辖境大约相当于今湖南省耒阳市以南的耒水流域、舂陵水流域和洣水下游以及广东省连江口以北的连江、北江流域。根据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桂阳郡辖区共有编户28119,有人口156488人。

东汉时郡境基本保持稳定。根据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的人口统计,桂阳郡辖区共有编户135029,有人口501430人。可见本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人口有显著增长。

三国吴孙皓时,桂阳郡南部被分置为始兴郡。南北朝时,桂阳郡又曾分置出平阳郡、卢阳郡,辖境逐渐缩小。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将桂阳、平阳、卢阳三郡合并为郴州。其后,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郴州为桂阳郡。

三、桂阳郡属县的情况

西汉末的桂阳郡下辖11个县:

1.郴[chēn]县。秦置县,属长沙郡。西汉为桂阳郡治。治所即今湖南省郴州市。秦亡后,项羽以楚怀王心为义帝,建都于此地。五代时南楚曾改为敦化县,后复为郴县。元代改为郴阳县。明初并入郴州。1913年废郴州,复改为郴县。1994年撤销郴县,并入郴州市。

【耒(lěi)山、耒水】耒山在今湖南省汝城县南十里。耒水为湘江中游支流。源出今湖南省桂东县境,流经汝城、资兴、郴县、永兴、耒阳、衡南等县市,至衡阳市东入湘江。

2.临武县。战国时为楚国之临武邑,为楚考烈王时临武君的封地。《水经·溱水注》:“县侧临(武)溪东,因曰临武。”《战国策·楚策四》:申春君曰,“僕欲将临武君”。又《荀子·议兵篇》:“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皆此。西汉置临武县。治所在今湖南省临武县东十五里古城渡(土地乡古城村)。唐如意元年(692年)改隆武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临武县。五代晋废入桂阳监。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复置,移治今临武县。

【秦水】即溱水。一名肆水。源出临武县西南华阴山,东流会武溪水,遂通称武水(今武江)。东流经宜章县,入广东昌乐县,至韶关市合浈江,南流为北江。

3.便县。惠帝元年(前194年)封长沙王吴芮子吴浅为便侯,元鼎五年(前112年)坐酎金国除,改为便县。此县因“便水”(今便江,为耒水在永兴县境内的名称)得名。治所即今湖南省永兴县。东晋废入郴县。南朝陈复置,隋又废入郴县。

4.南平县。秦置县,属长沙郡。西汉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省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隋废入临武县。唐咸亨二年(671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蓝山县。南宋绍平年间迁县城于今址。

5.耒[lěi]阳县。秦置县,属长沙郡。西汉属桂阳郡。《水经·耒水注》:耒阳县“盖因水以制名”。治所即今湖南省耒阳市。南朝梁、陈间徙治骜山口(今耒阳市东北二十二里大市圩)。隋改洡阴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名耒阳县,还治今耒阳市。1986年改设耒阳市。

山、舂水】山,一名舂陵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北七十里,接新田县界。《方舆胜览》卷24道州:舂陵山 “五山相接,山势峭秀,舂陵水所出”。舂水,一名舂陵水。源出今湖南省新田县西北舂陵山,东南流折东北,经桂阳县北入耒阳、常宁二县市间,入湘江。

6.桂阳县。西汉置县,因在桂山之南得名。治所即今广东省连州市。隋初、唐、宋为连州治。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为桂阳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并入连州。

【汇水】又名洭水、湟水、洸水。即今广东省连州市东南连江。《史记·南越列传》: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即此。

7.阳山侯国。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封长沙孝王子刘宗为阳山侯,王莽时国绝。治所应在今湖南省攸县西南(或说载今衡东县洣水南岸的吴集镇一带)。东汉并入阴山县。

8.曲江县。西汉置县。《元和郡县志》卷34曲江县:“江流回曲,因以为名。”治所在今广东省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东晋移治今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岸。唐武德初移治韶关市西一里武水西岸。五代南汉时移治今韶关市。1949年析城区置韶关市。

9.含洭[kuāng]县。西汉置县,以境内有洭水得名。治所在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浛洸镇。唐代改为浛洭县。宋作浛光县。元并入英德州。

10.浈[zhēn]阳县。西汉置县,因处浈水之阳得名。治所在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滃江)北大站镇。南朝宋改名贞阳县。隋废入曲江县。唐复置浈阳县,并移治今英德市。宋作真阳县。元并入英德州。

11.阴山侯国。该侯国情况不详(《史记》、《汉书》侯表失载)。其治所可能在今湖南省衡东县境(约在洣水南岸、湘水东岸的两水交汇之处)。东汉时侯国已被废除,改为阴山县。隋初废入湘潭县。

注:关于阳山、阴山两侯国的地望、存废,历来存有争议。可参见论文《西汉桂阳郡阳山侯国、阴山侯国考辨》。《中国历史地图集》对阳山侯国的定位似有误。

四、桂阳郡地理形势图解

汉代桂阳郡的地理方位如下两图所示:

汉代荆州刺史部的地域范围

桂阳郡在荆州刺史部七郡国中的相对位置

西汉末桂阳郡各属县的地理位置可参见下图:

西汉末桂阳郡属县地理方位图

结合周边地形来看,汉代桂阳郡的地缘结构如下图所示:

汉代桂阳郡属县地缘结构图

由图可见,汉代桂阳郡位于今湖南省南部的丘陵、山脉地带,是江汉平原通往岭南地区的主要通道。这一地区在西汉时仍是地广人稀的状态,东汉以后逐渐得到开发,人口快速增长。《三国演义》中赵云率郡收复桂阳郡、太守赵范要将其寡嫂樊氏许配给赵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临武县   耒阳市   临武   阴山   耒阳   阳山   郴县   湖南省   汉书   长沙   西汉   详解   地理   桂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