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逆差下的清朝-鸦片战争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清朝时期,中国曾陷入一场由英、美两国策划的鸦片贸易阴谋中。这阴谋涉及走私和贩卖鸦片,其背后的目的是不仅牟取暴利,还试图扭转贸易逆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揭示这段历史,从贸易的各个层面深入剖析,以及如何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屈辱。



早期,英国和美国对中国的鸦片走私活动相对低调,但各自有其原因。美国因独立日运动后建国不久,国力有限,于是在贩卖鸦片上采取了极为隐秘的方式。与之不同,英国却大规模运进鸦片,这是因为英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中国的茶叶畅销英国,但英国却没有足够的产品来交换。他们用白银购买中国茶叶,但逆差一直在扩大,导致英国商人净亏损了大量白银。为了弥补这一逆差,英国商人决定用鸦片来抵消,于是鸦片成为了他们的秘密武器。



英国殖民地印度开始生产鸦片,但印度国内缺乏粮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将棉织品和毛织品运到北美,以换取小麦,然后用小麦来换取印度种植的鸦片,最终将鸦片走私到中国贩卖。这一系列贸易循环让英国获利丰厚。



然而,鸦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早在元朝时,名医朱震亨就警告鸦片的杀伤力,尽管当时它仅被用作药物。然而,17世纪传入中国的吸食鸦片烟方法导致人们上瘾。尽管乾隆皇帝在1830年禁止销售吸食鸦片的烟具,但鸦片仍然被允许进口。直到嘉庆元年1796年,鸦片才被明令禁止进口,但从此变为走私贸易。英国商船在上海黄埔进行船边交易,而道光元年1821年,走私中心转移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这是因为英国商人已经成功地渗透了地方政府,形成了坚固的鸦片利益链。



直到道光十一年1831年,人们才开始真正认识到鸦片的危害性。监察御史冯赞勋在奏折中写道:“查烟土一项,私相售买;每年出口纹银不下数百万,是以内地有用之财,而易外洋害人之物,其流毒无穷,其竭财亦无尽。于国用民生,均大有关系。” 鸿胪寺卿黄爵滋也说:“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江苏巡抚林则徐更进一步将鸦片问题与国家存亡联系起来,他的奏折说:“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在重臣的催促下,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31日,派林则徐前往广州进行鸦片销烟运动。然而,英国早在中国呼吁禁烟之时,已经积极策划了入侵华夏的计划。1832年,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总管查理·马奇尔班斯指挥“阿美士德”号间谍船侦察中国沿海的边防设施,并详细测量航道深度,绘制了入侵地图。英国外长巴麦尊更是言辞激烈,他表示,对付中国,“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解释”。这表明鸦片战争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1840年,英国正式发动了侵华鸦片战争,暴露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脆弱性。尽管中国发明了火药和舟船,但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无法抵挡英国的进攻。从此以后,中国的航海事业陷入低谷,受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109年的屈辱岁月一直持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中国港口吞吐量、造船吨位和远洋航行逐渐恢复,最终重返世界航海大国的地位。历史上的那段有海无防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鸦片战争   逆差   奏折   贸易   印度   道光   英国   鸦片   清朝   中国   本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