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

舞笛| 我劝天公重抖擞:《千秋诗光照西湖-龚自珍篇》连载之十一


编者按


当大清王朝气数将尽之时,国家已呈现出万马齐喑、气息奄奄的衰落景象,整个社会败象严重,国家机器锈迹斑斑,世人已经麻木不仁,民族肌体已是弱不禁风却少有忧患精神,但有一个人却非常清醒,他就是龚自珍。他整日呐喊,呼吁社会变革图强,可非但得不到任何响应,还受到无端的嘲弄和莫名的排挤,于是又呼唤天下大乱,期望通过大乱使天下英才挣脱羁绊,脱颖而出,国家重新焕发生机,避免民族陷入危亡,他因此成为变革中国社会,反抗皇权统治的急先锋。他的诗句犹如震天号子,声震云霄……


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



杭州的西子湖四面环山,环山之处,胜迹多不胜多。西湖的诗不可胜数,其诗人也多如胜景。在杭州籍的大诗人中,有一个宛如六和塔一样高耸入云、巍峨凸现、令人景仰而夺目的人物——

当中华民族处于风雨飘摇的垂危之时,有一个人却异常清醒。正因为他清醒着,他才比任何人都痛苦。他说,这是一个人心混混、朝廷无才相、兵营无才将、学校无才士、田野无才农、居宅无才工、工场无才匠、街士无才商,甚至连才偷和才盗都没有的衰落时代。他早晚哭号以求天下大治,求治不得,就哭号以求大乱。他整日带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大声呼唤,旨在唤醒我们的民众,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他就是近代史上那位喝西湖水长大的晚清大学者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后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庵”。汉族,祖籍仁和,即今浙江杭州人。清朝道光九年进士。他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系书香门第,书生气甚重,他曾经在内阁、宗人府、礼部任过主事和礼部主事等职务。道光十九年,他因触犯时忌而愤然自辞内阁中书等诸显官阶,南归钱塘故里。他精通经学、史地之属等,渊雅博识。据记载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宜南诗社”,讲求经世之学。力主改革内部弊政,抵御外侮势力,为近代改良主义运动之先驱人物之一。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有《定庵全集》传世。其诗善于抒发感慨,笔力遒劲,气势充沛,有着与桐城派古文迥异的风格。提起晚清诗坛的健将,龚自珍的知名度数得上前三。四十八岁辞职回乡,一生写过三百多篇文章和七八百首诗词。



龚自珍在朝廷中对政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一度明确的指出朝廷腐败问题的根本,对君权专制提出意见并抨击,成为走在政治改良前头马前卒。有学者指出,“龚自珍在朝廷任职二十年期间,屡屡上书提出自己的意见,但都不被采纳,并且还被同朝官员所妒恨。在这一期间,龚自珍写了一些讽刺官员昏庸的文章如《大誓答问》、《古史钩沉论》等。龚自珍大义凛然的态度被昏庸的官员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常常受到一些排挤和打击。”

他曾作过一首七律《咏史》揭露当朝官场的龌龊和社会的黑暗: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他的散文《病梅馆记》,就是他忧患意识和对其腐朽的封建专制思想批判地折射。这篇文章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清王朝当时已经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象之势,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桎梏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到处是一派万马齐喑的病态之相。此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华大地黑云压顶,险象环生,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国际关系异常紧张,他族觊觎我华夏蓄谋已久,大清王朝几近于风雨飘摇。然而帝国的统治者不是积极诊断病入膏肓的肌体,查找病因,寻求治疗良方,而是讳疾忌医,严厉打击“扁鹊”们,这样虽然可以保持水面上的暂时太平表象,但难抑水下暗流涌动,却加速了“病入膏肓”进程。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爱国者的龚自珍,清醒的认识到社会四伏的局势危机,他托物言志,用强制修理梅花树枝使之丧失勃勃生机,来比喻压制扼杀人才,束缚思想的危害性,呼唤社会要改变,制度要改良,人才要解放。可是,他这种思想要求在当时是不是过于天真了?根本不会有作用。他呐喊没用,就呼唤天下大乱,以求大乱中释放出压制的能量,人民自由得到解放,人才于乱局中脱颖而出,砸烂旧世界,挣断朽乾坤,乱世开太平。

他的这种思想意识几乎渗透于他的所有诗文里。不是吗?一提起他,几乎人人都会立刻想起他那震聋发聩的《己亥杂诗》。己亥这一年中,他曾写下三百一十五首锋芒犀利的七言绝句,统名之《己亥杂诗》。其中第五首就是人们熟悉绝句之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诗一出,立即受到进步者追捧,遂成为经典金句。


腐朽的封建政体使他宦情暗淡,他抽响马鞭,毅然离开官场、世风污浊的京城,别去朝廷,总算会有一些“天涯海角”清新之感。诗人有着“出污泥而不染”的思想境界,他以落红自况,代落红立言。古人咏叹落地红花的作品不少,但象他这样以极高品格来颂扬和评价落花的诗句则十分罕见,他为世人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他失去的是官场乌纱,得到的是成名成家,世事无常,人生难测。倦鸟归巢之时,却听天边有闷雷渐渐响起……

《己亥杂诗》中的第一百二十五首,便是那首霹雳般的七言绝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一生作诗填词著文无数,常常细叹苦吟,字雕句酌,反复推敲,总觉佳句难得,这一回纯属意外,系偶然得之。实乃“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没想到这首本为应景之作的青词,反而成为他一生苦苦未得之顶峰佳作,甚至也可视为大清一朝的诗作峰巅。看来超级灵感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这里有必要说说什么是“青词”。我虽然知道得较早,但读到的解释多有差异,舞笛说不囫囵,后查阅不少资料,较为简练而完整的解释是这样的——青词实际是用于人神沟通的文件,是唐朝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一种新文学体裁,系道教专用诗词之一。它与步虚词一样,曾被广泛地运用于唐代道教斋醮科仪之中,成为斋醮仪式中表现斋主意旨心愿和道教之教义思想意识的一种文学形式。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其中有个仪程叫“进表”,或叫“上表”、“读词”、“宣词”,即把人需上奏天神的表章祝文进行宣读,然后将表文焚化,称为“化表”,以期送达天庭,祭告上苍,使众圣光临坛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表章祝文又称“荐告词文”或“祷告词文”,因最初是用红色的朱砂写在“青滕纸”上,故叫“青词”或写作“青辞”,亦名曰“绿章”。青纸朱书表达披肝沥血之意。后来人们就用青词来统称斋醮时上奏天神的表章祝文,而不管它是否写在青滕纸上皆曰“青词”。龚自珍还乡途中,路遇道士祭奠天神,应邀凑热闹作祭天诗词,自然也属于“青词”之列无疑。

龚自珍当时“官场挂靴”——辞官离京在路过江苏镇江途中,所过之地,总有许多旧友慕其鼎鼎大诗名前来拜会。同时当地正在组织一种祭祀风神和雷神及玉皇大帝的活动,其场面人涌如潮,气势恢宏,热闹非凡。出于好奇前来看热闹,结果被认出他这个名冠京城的钱塘才子,主持祈神盛典的道士知道了,便慕名邀他前来留墨,他盛情难却,一时兴起,仰观风雷大神,他饱蘸浓墨,对着至高无上的天公大神大神呐喊起来……


他被这壮观的场景激发得胸臆翻滚,心潮澎湃,遂借题发挥,托物言志,借景抒怀,长期淤积心头的愤慨已难以自制,一首绝句犹如风神雷神威力发作,乘兴喷薄而出,诗意豪气奔放,思之气势如虹,诵之声贯云霄,锋芒直指昏暗时政。他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所造成的死气沉沉局面,表达振兴国家的愿望。当时观众摩肩接踵,献诗的文人如云,征集的诗文辞章楹联等等已经过万,如雪片飘飞祭堂,早已布满会场,然此诗一落笔,立时引起轰动,迅速被广为传诵,遂被捧为冠压群芳的顶级颂词,已成为后代传世之作。

可以说,这首诗对唤醒中华民族觉醒意识与反抗精神,甚至鼓动人民团结起来打破满清王朝陈旧统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是中国人民戮力同心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的震天号子。


(未完待续:下集《秋瑾——耐得寒霜是此枝》)





舞笛,本名蔡全胜,大学文化,祖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长期工作于中原某大型国有煤矿企业,高级企业培训师,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中国煤矿作协、河南省报告文学研究会和群众文艺研究会、河南民间文化研究会会员,《鹰城人》杂志主编,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文艺创作协会副秘书长、平顶山卫东作协分会副会长。曾在报刊上用多个笔名发表文学、新闻及理论作品,出版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等三部文学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天公   道教   万马齐喑   王朝   西湖   绝句   天神   朝廷   思想   人才   龚自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