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到底是怎样的李白?

《长安三万里》最近很火,火到不断有人跟我分享(tu cao)观后感:

——差评,歪曲历史,抹黑李白

——我心目中的诗仙,碎了一地

——错付了,李白粉转路人了

——李白太不靠谱了,得亏没让他当官

——李白竟然给叛军歌功颂德,接受不能

……


看完觉得整部电影的观感还是不错的,属于个人比较推荐的水平。当然,也有不少同学表示,这个李白跟我想象中的诗仙有亿点点差距

这个差距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信息碎片与诗仙滤镜造成的,深入探究则涉及到李白诗歌原动力和独特的风格特质,从这个角度切入,或许也是一种理解诗歌的途径

这篇文章试图探讨李白形象撕裂背后的个人特质原因,以及这种个人特质如何造就影响了其诗歌。本文充满了个人体验甚至是主观暴论,如有不同意见,以你为准



纵观李白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力非常充沛的“碰壁者”。

他一辈子执着于入仕建功,孜孜矻矻,从未中辍,甚至不惜攀附权贵,两度入赘也在所不辞,又试图通过终南捷径达成自己的理想

然而,造物主和他开了个极大的玩笑,他有多努力,现实就有多残酷

他汲汲于功名,却缺乏政治敏感性;他一心想成为管仲、诸葛亮那样的王佐之才,却不曾认识到自己的政治才干和识见都很有限;他在各种渠道里满怀热情地挣扎,换来的永远都是碰壁碰壁再碰壁

为了追梦,他四处干谒游历,长期缺席于家庭,不是一位合格的儿子、丈夫和父亲

在追梦的途中,他似乎也算不上坚定,多次变更赛道,既想干这个,又想干那个,最终什么也没干成

他在世俗生活中是一个失败的角色,用尽全力,却还是徒劳一生。

是的,褪去后世的诗仙滤镜,李白满身都是“黑点”,连真爱粉杜甫都说“世人皆欲杀”。


就《长安三万里》而言,李白攀附权贵、两度入赘、一生拼命想入仕却处处碰壁、为李璘军歌功颂德,都不是空穴来风,自然也谈不上对李白的丑化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觉得李白“人设崩塌”,进而感到不适和失落呢?

这大概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惊才绝艳的诗句认识李白的,是通过震铄古今的诗仙身份了解李白的,是通过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传说追慕李白的,而非通过这些隐蔽于诗句之下的史料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明明是个武艺高强的剑客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他还是个豪气干云的饮者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他一身傲骨,满腔壮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便遇到困难,也积极乐观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他年少多金,轻狂放浪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蔑视权贵,向往自由

我们心目中的李白,是我们长期阅读李白诗句而形成的印象,我们把所有对于诗人的美好想象都寄托在这样一个印象上,因此,这个李白魅力四射、璀璨夺目,是无与伦比的巨星

而影片中的李白,则是通过各种史料勾勒出来的形象,这些史料可以说是李白的至暗时刻,由于长期被李白的诗句所掩盖,不为大众所熟知,因此,这个李白显得那样的陌生,那样的突兀,那样的让人难以接受

其实,大家心目中的李白固然是李白,或者说,是李白的一部分,而电影中的李白,也是李白的一部分,这两部分的“李白”,是李白的“黑点面”和“光芒面”,都是真实的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李白   滤镜   长安   黑点   权贵   心目中   史料   诗句   特质   诗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