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5岁当太子,逍遥10年死活不登基,最后被父亲打晕强行抬上龙位

前言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他在书画诗词、茶道等文艺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和成就。他创立的瘦金体书写体系开创了全新的书法流派,他本人的书法造诣更是高深非凡,享有“圣手书帝”的美誉。他创办的宣和画院则培养出一大批文人画大师,使宋朝画坛艺术成就达到鼎盛,被后人称为“宣和文化”。

不学无术的才子皇帝

然而,赵佶对文艺事业的热衷让其忽视了政事。他大肆营造皇家园林、道观等建筑,虽然这些建筑成为后世建筑瑰宝,但当时却严重耗费国库、劳民伤财。朝中奸佞当道,贪腐盛行,战备空虚,宋朝国势日衰。就连赵佶的文艺成就,也遭到后世批评他不务正业、误国。

赵佶整日沉迷在他的艺术圣殿中,以为通过文能彰显其治世功绩,获得千古赞誉。他常说“朕与文征明何异”,意欲与古代文宗之君媲美。殊不知文采与治国能力并不相干,一个不能理政的皇帝终究会被历史所唾弃。赵佶沉溺文艺,好大喜功,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他的宏伟建设。工匠、运输民工日以继夜地建造宫殿、庙宇,百姓们辛勤劳作的血汗都化作皇帝荣耀的基石。

“皇上整日沉迷书画,不管朝政也罢了,偏偏还重用奸臣,天天挥金如土兴建宫殿呢。我们百姓苦不堪言啊!”村民马大爷看着一车车运输金碧辉煌建材的车队感叹道。年复一年,赋税与徭役让老百姓难以为生,孩子们哭喊着饿极交加,村民们却只能默默忍受,以完成皇上的伟业。

赵佶自我陶醉在艺术成就中,却忽视了百姓疾苦和国家危机。他似乎也感觉到自己的统治有问题,于是急切地想逃避责任,把皇位传给儿子赵桓,早日退位隐居,过上逍遥的文人生活。

太子有意无力,不愿继位

赵佶对儿子赵桓寄予了厚望,自赵桓一岁便册封为王,八岁进爵为定王,获得封地,随后更是飞速升为太子、监国。赵佶希望儿子能尽早接替自己的位置,减轻他的负担。

然而,承继了赵佶艺术细胞的赵桓也没有丝毫政治手腕,整日沉溺享乐,对政事不闻不问。赵佶屡次表达要禅让的意思,赵桓都避而不谈,丝毫不想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赵桓深受皇帝宠爱,过着锦衣玉食的豪华生活。他整日在宫中听音乐、观赏舞蹈,或者与一群朋友畅饮作乐。处理国事对他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苦差事,赵桓根本不想过早结束逍遥的太子生活。赵佶屡屡以皇位相诱,他也只是笑骂“父皇急什么”便错开话题,将禅让之事搁置。

“太子爷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对政事不关心。这种人坐上龙位,朝政只会更加一团糟。”朝中大臣李清眼看着赵桓的作为担忧地说。太子这样的态度让众臣对未来更加绝望,宋朝的前景黯淡无光。

赵桓也许在心底知道,自己并不具备治国的能力与魄力。他惧怕接过皇位后无法驾驭大局,被权力拖垮。因此尽管父皇屡次催促,他还是借故搪塞,不肯面对这无法逃避的责任。

金兵压境,父子强行交位

北方的金国势力日益膨胀,终于在1125年灭了辽国。次年,金国兵指京师,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宋朝边关接连沦陷,京城濒临危机。

眼看金兵逼近,赵佶彻底慌了神,立即传位诏书,强行将皇位交给赵桓。赵桓还想推辞,但在赵佶坚决要求下,只能勉强接受。

“天呐,金兵就要杀到京城了!皇上这个时候还在为传位的事争吵不休,简直是暴殄天物啊!”朝野人士纷纷议论道。百姓和士大夫们都看在眼里,皇帝父子在这危难时刻,仍然心思全在皇位的纠结上,没有统帅全国之人的气概。

赵佶只想逃避责任,将危局丢给儿子;赵桓则想方设法推拖时间,不肯接过烫手的皇位。两人互相推诿,争执不下,任凭金兵兵临城下。直到母后强行斡旋,赵桓才在1127年正月勉强登上了帝位。这使得赵佶得偿所愿,从此隐居深宫,与政事再无瓜葛。

新帝登基谈和求存

新登基的赵桓既无政治经验,也无统率天下的魄力与胆识。面对金兵压境,他惶恐失措,四面楚歌。

赵桓一心想着与金国讲和,派出使者前往金营乞和。金国乘机提出天文数字的赎金与割地要求。这无异于国家的投降,但赵桓为了自保,还是下令在京城大肆搜刮、勒索百姓的财富,试图筹措数额的赎金。

“哎呀妈呀,皇上这是要我们背负起赎回他的皇位啊!他自己不想坐,却要我们百姓买单。”百姓们愤愤不平。“新皇帝刚登基就想讲和求存,这是想保住宋朝江山还是保住自己的小命啊?”朝野疑虑的声音不绝于耳。

赵桓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择手段,搜刮百姓积蓄与财富以充当赎金。百姓们毕生积蓄,或是变卖田产宅第,才勉强筹到一点点钱财上缴朝廷。赵桓急于求得金国退兵,对百姓的死活毫不在意。他甚至不肯派出使者据理力争,降低赎金数额,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靖康之耻,宋朝覆灭

金国得到馈赠后志气更加膨胀,转眼又来犯宋境。眼见金军杀到京城外,赵桓惊恐万分,仓皇出逃。在逃亡的路上,他被金军擒获,与其父赵佶一起被掳到北方。这就是震惊中华的靖康之耻。

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但国势已瘫。北宋的覆灭,与这对无法担当大任的父子脱不了干系。赵佶重文轻武、不理朝政,赵桓则懦弱无能、临难思逃,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个文艺之才却不务正业的皇帝,一个被迫继位却胆小怕事的新帝,加速了宋朝一次伟大帝国的覆灭。历史终究是实事求是地进行评判,荣辱兴亡,唯有自强不息、守正不阿。

结语

赵佶和赵桓这对父子可谓过分相似,都是才高八斗却不学无术、不能为政的文人;都面对国家存亡之际,一个想逃避责任,一个坐享其成。他们的昏庸无能直接导致北宋覆灭,也给后人带来深刻教训。一个国家的命运终究掌握在司局者手中,文采武略都需兼备,才能开创伟业,阻止乱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功过终有公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靖康   太子   京城   赎金   政事   皇位   宋朝   皇上   死活   逍遥   皇帝   父亲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