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末代皇帝溥仪的帝王生活

皇帝,尤其是末代皇帝,其实没什么可羡慕的,他们的光鲜是暂时的,也只是给别人看的,真正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还不如普通人过得自在。本文就为各位读者朋友揭秘末代皇帝溥仪的帝王生活:排场大是给别人看的,苦是自己受的!

溥仪年轻时

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生于1906年2月7日,1908年12月2日,3岁不到的溥仪在太和殿即位,就是宣统皇帝,他是光绪皇帝的侄子,所以,就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他的父亲载沣摄政。

1911年(宣统3年)10月10日爆发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胁迫和劝说下,隆裕太后无力抗衡,溥仪不得不退位,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溥仪虽然退位,但仍然享有袁世凯承诺的优待条件,也就得以暂且享受小朝廷的帝王生活。

袁世凯划定了溥仪的宫禁范围是乾清门以北到神武门为止这个区域,溥仪从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一直到1924年11月4日被驱逐离宫,他在这个活动范围里度过了他12年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溥仪退位时虽然只有6岁,但他的皇帝身份已经深深地刻进他的脑子里,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与众不同,比如,他住的房子屋顶是明黄色的,坐的轿子甚至椅垫子都是明黄色的,生活用品也都无一不是明黄色的。这种所谓的明黄色是帝王的象征,只能他独享。

溥仪11岁时,祖母把他的二弟溥杰和大妹接进宫里陪他玩。他们3人年龄相仿,又好久不见,显得格外兴奋,刚开始都玩得无拘无束。突然间,被溥仪瞥见二弟溥杰袖口里的内衣竟然是明黄色的,他立马把脸一拉,训斥二弟,说这是明黄色,不该你使的!

二弟溥杰吓赶紧垂手而立,得忙不迭地“嗻、嗻””地应着,在溥杰忙不迭的“嗻、嗻”声中,刚才那种兄弟之间无拘无束的气氛瞬间没了踪影,又恢复了君臣的身份。而大妹更是被这种突如其来的紧张气氛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快要哭了。

溥仪从小就听惯了别人对他发出“嗻、嗻””之声的应答,假如有人不以这个声调应答他,他是无法容忍的,这就等于挑衅他帝王的尊严。至于大家对他跪地磕头,他更是习以为常。因为他从小就看惯了别人给他磕头,哪怕年纪大他十几倍的长辈、清朝遗老或者民国官员。

当然了,令溥仪印象最深的,还是从小就看惯了的排场。这个排场就有点类似于现在某些官员或者明星出现在公众场合时,总是前呼后拥地簇拥着一大群人,某些官员和明星非常享受这样的排场,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排场就是他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溥仪也不例外。

小时候的溥仪

溥仪每天去毓庆宫读书,或者给太妃请安,或者游一次御花园,后面都跟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比如,他去游一次颐和园,就有几十辆汽车组成的尾巴跟在后面,还要请民国警察们沿途警戒,这样的排场一次花费就要几千块大洋。

溥仪去宫中的御花园游玩,通常最前面的是一名敬事房的太监,他的嘴里会不时发出“吃吃”的声音,目的是警告前面的人,赶紧回避;隔二三十步远则是两名总管太监,在路两侧鸭行鹅步地前进;再后十步左右就是溥仪。

如果溥仪是坐轿子出行,那么,两边就各有一名御前小太监扶着轿杆随行,好随时照应;如果溥仪是步行,那就要由他们搀扶着走。虽然溥仪腿脚好好的,但也要这样。在溥仪后面会有一名太监举着一把大罗伞,再后面是一群拿着各种物件或徒手的太监。

这些太监有捧着马扎以便溥仪随时休息的,有捧着衣服以便气候或体温变化让溥仪随时可以换用的,有拿着雨伞或者旱伞的。再后面,还有御茶房的太监,他们捧着装了各种点心茶食的若干食盒,还有热水壶、茶具等等。

后面还有就是御药房的太监,他们挑着担子,担子里面装着各种常备小药和急救药,最不可少的就是灯心水、菊花水、芦根水等,夏天必备的是藿香正气丸、六合定中丸、痧药、避瘟散等。排在最后的是带着大小便器的太监,如果没有坐轿子,跟在最后的就是轿子。

坐的轿子也是有讲究的,根据季节不同分为暖轿和凉轿。暖轿是围着灰鼠、貂皮的,凉轿的轿壁都是纱的。所以,每次溥仪出行就跟着一个杂七杂八的由好几十个人组成的尾巴,走起来呼啦啦、浩浩荡荡,很是壮观。

在溥仪印象里,每天排场最大的莫过于吃饭。普通百姓吃饭是吃饭,皇家吃饭更多的是吃排场。溥仪吃饭并没有固定时间,他想吃饭时吩咐一声“传膳”,御前小太监就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太监传一声“传膳”,殿上太监传给养心门的太监,再传给御膳房的太监。

不久,就由几十名穿戴整齐、套着白袖头的太监们抬着膳桌、捧着绘有金龙的红漆盒来到养心殿,再到明殿里,由小太监接过来,在东暖阁摆好。菜肴有3桌,各种点心、米膳和粥品又是3桌,还有一小桌是各种咸菜。

少年溥仪

食具则是明黄色、刻着龙和万寿无疆字样的瓷器。如果是冬天,食具就换成银器,下面托着的是盛着热水的瓷瓦罐。为了防止被下毒,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牌,而且,每道菜送来之前都必须要经过一个太监尝过。

这些菜品摆好之后,在溥仪入座前,会有一个小太监叫一声“打碗盖”!就有4、5个小太监动手把每个菜上的银盖取下来,放到一个大盒子里以其拿走。这时,溥仪就可以“用膳”了。隆裕太后用膳,每餐有百样菜肴,用6张桌子才放得下;溥仪差不多有30多种菜肴。

1910年农历9月,溥仪一家六口人,加上宫里每天为他们六口人效劳的军机大臣、御前侍卫、师傅、翰林、画画的、勾字匠等人,一个月在鸡、鸭、肉上的分例钱高达14794.19两白银。这些银子除被人贪污中饱私囊之外,基本上都是为了表示帝王的排场而白白糟蹋掉了。

溥仪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为子,本来,同治和光绪的妻子都算是溥仪的母亲。但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干脆直接把同治的3个妃子打入冷宫,连光绪的瑾妃也得不到庶母的待遇。直到隆裕太后死了,同治的3个妃子和光绪的瑾妃才得以被明确了太妃的身份,都成了溥仪的母亲。

隆裕太后活着时,溥仪主要受她的管束。隆裕太后死了,溥仪就主要受端康太妃(瑾妃)的管束。溥仪有这么多母亲,实际上却没有谁真正在乎他、关心他,什么事情都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溥仪生病了,4位太妃都会来一趟,大家都问一样的话,几分钟就走了。

隆裕太后和端康太妃在管束溥仪的问题上,其实都在刻意模仿慈禧太后管束光绪皇帝的那一套。对于不听话的太监,端康太妃会命人下狠手毒打,也会派自己的亲信太监监视溥仪,所以,溥仪的一举一动,端康太妃都了如指掌,这让溥仪对她心生憎恨。

有一回,溥仪因一件事情爆发了对端康太妃的不满,溥仪跑去指责端康太妃过于专擅,气得端康太妃脸色发白。气急败坏的端康太妃把溥仪的父母和祖母都叫来,向他们大哭大叫。溥仪的祖母和母亲吓得一起跪下来恳求端康太妃息怒,可2天后,溥仪的母亲还是自杀了。

端康太妃得知溥仪的母亲自杀后,担心溥仪追究她,因此对溥仪一改过去的恶劣态度,再不对他加以管束,也对他变得非常随和。于是,溥仪和这些太妃之间又恢复了母子关系。但溥仪内心却是伤痛的,因为死去的是他的母亲,世上真正最疼爱他的人。

参考书目:

《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著 群众出版社1964年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爱新觉罗   宣统   帝王   光绪   皇帝   同治   末代   排场   太后   太监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