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中国打仗靠战术,外国却靠正面硬刚?其实道理很简单

古代战争史上有着一个有趣的现象:东方向来讲究战术,比如中国的兵家三十六计等,而西方却以肉坦互搏著称,如著名的斯巴达等,为何会存在这样的差别?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主要和东西方的发展过程和文化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还和东西方的地理条件等因素也有着深厚的联系。

思想和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向来讲究“以和为贵”,这一点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比如《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在两千余年前,就认为战争和广大老百姓的存亡息息相关,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特别是孔子诞生后,他的学说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仁”的思想深入各国人民心中,也极大地影响了统治阶层,对此后的战争产生了一定影响。

实际上在春秋战国初期的时候,当时各国之间的打仗和西方没什么差异,都是一股脑地冲上去,纯粹的比拼武力值,而在孙武和孔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改变,打仗也不再是纯粹的杀人掠夺资源。

据说在当时,战场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例子:一国战败后,士兵驾战车逃跑,期间车轮损坏,而另一国追赶的士兵,竟然原地等待他们将车轮修好后接着追。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追求以和为贵,但是在资源有限和人口发展的古代,战争依然是获取资源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在思想和现实矛盾的冲突下,人们开始讲究以最少的代价,来获得最多的资源和回报,兵法自此之后就成为了战争的主旋律。

其次,中国古代作战,从来都是以将领为核心,一名优秀的将领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败,而衡量一名将领的优秀与否,兵法就是一条重要的标准,只会领兵陷阵的人,皆是有勇无谋之辈,就好比吕布虽有三军之勇,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是莽夫。

所以,能够成为将军领兵作战的,都是熟读兵法之人,两军的交战也可以说是兵法之间的较量。

再后来,军中逐渐产生了谋士这一职位,专门负责排兵布阵以及出谋划策,目的就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丰厚的收益。

相比之下,古代西方各国,讲究的是个人主义,即便是今天,大多数西方国家依然如此,这一点我们从一些西方电影中就可以看出。

从古罗马时期,古代西方的人们就已经开始追求个人的武力,当时的士兵普遍身穿重甲,手持盾牌长枪,在战争中陷阵冲锋。

相比于我国古代的采用战术取胜,西方的战争形式,决定了取胜往往要依靠士兵的英勇,因此个人的战斗力极其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也诞生了与之配套的训练体系,对士兵个人的训练极其严格苛刻,逐渐形成了一支士兵素质极强的部队。

从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西方极强的个人战斗力:70人硬是靠着自身强硬的素质和战力,在重重包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而这70人都是身经百战、个人武力值Max的角斗士。

即使是到了后期以骑兵为主力的时代,个人主义依旧是古代西方战争的主旋律,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士兵们都会与对方比拼个人武力,而不会使用战术取胜,因此才会形成两军肉坦互搏的画面。

所以说,思想主导行为,中西方不同的思想,催生出了截然不同的作战形式,如果我们也像西方那样追求个人主义,那孔子还用得着周游列国游说?撸起袖子直接干不就完了。

除思想外的其他因素

虽然说思想是行为的主导,但是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中西方古代战争形式来说,政治制度、工业发展、地理形势等都是影响战争的重大因素。

从工业发展上来说,使用兵法有一个前提,那便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否则没枪没剑,就算你占据优势,也无法取胜。

而我国古代时期,在冶炼金属方面要远比西方国家先进,商朝时期的人们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器的冶炼和制造,青铜兵器在那时就已经应用在了战争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铁剑铜戟等兵器层出不穷,发达的冶炼技术,为轻便甲胄的出现提供了基础,也为出奇制胜提供了支持,使得运用兵法战术成为可能。

而此时的西方,相关技术还不发达,士兵们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即使想要实战兵法,也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只能比拼个人的武力。

其次,从地理形势上来看,我国的地形地貌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地貌种类,而且自西向东呈现阶梯状,古代各国在打仗时,往往需要长途跋涉,甚至要翻越太行山、跨越黄河长江之类的天堑,这就会消耗大量的粮草和体力。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硬碰硬就会得不偿失,所以利用地形地貌等条件,也是催生出兵法的因素之一,孙武就深知这一点,在《孙子兵法》中就层提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再来看欧洲大陆,相比于我国,欧洲大陆的地形整体以平原为主,起伏较小,高山峻岭较为集中于南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大约占到了整个欧洲面积的70%。

换而言之,欧洲大部分国家之间,没有太行山、长江这类的自然屏障作为天堑,这一点从如今的欧洲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出。

在这种情况下,交战的双方几乎没有自然因素可以借助,只能依靠个人拼杀来决出结果,所以地形因素,也是影响古代中西方战争形式差别的原因之一。

结语

总的来看,中西方的战争形式差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还是思想上的差异,是双方在各自的实际情况下,演变出的一种适合自身的战斗形式,就好比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族的区别。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人类战争史的组成部分,这些战争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历史篇章,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演变,总结历史规律,以更好的姿态走向未来。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古代   中西方   这一点   欧洲   兵法   地形   中国   士兵   战术   道理   因素   外国   战争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