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时,质子重要,还是留在身边的王子重要?

从最初的原理上来讲是质子最为重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拉长,那就不一定了,因为任何事情或者事物都抵不过岁月的蹉跎,也可以这么说,“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它可以摧毁一切规则。

要说起“质子”这一外交形式来讲,最为出名的就是发生在春秋初期的郑庄公的“周郑互质”的事件。

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质子”这种外交手段的出现吧!

最早最早的,就是两个国家为了升华彼此关系,化解彼此之间的隔阂,因此就把各自的继承者,也就是嫡长子以使者的身份送到对方国家里生活,美其名曰:学习先进的治国经验。

后来,慢慢转变为重要的外交环节了:作为一国未来的储君,去到另一个国家生活,那么这个储君在异国的一举一动可以说都是牵动着两国的外交关系。

注意,在这个节点,“质子”这工作还算是体面的,为了外交关系,质子在异国他乡的生活都是不错的,而且,等老爹死了之后,自己作为嫡长子的储君为自己的国家“流落”异国他乡那么多年,肯定是劳苦功高,自然而然的回国继承国君之位。

还有一点是最为重要的:质子所在国肯定也会千方百计的以最高规格护送以及帮助质子回到自己的国家顺利继承大业,不为别的,就为了能从这个新国君身上捞点利益——那么多年在我这吃喝玩乐,可是需要成本的啊~!

其实,在这个时候,质子可以算是最为体面的工作了——在异国他乡见识新鲜事物、吃香的喝辣的、完了还有好名声,就等老爹死了回家继承大统了。

但是,随着“周礼”的崩塌,周王室一次又一次沉浸式地为天下诸侯上演夺嫡、篡权的政治事件,那么下面的诸侯国也就有样学样了——君位并不一定要嫡长子才能继承,简单来讲,谁手腕硬,谁就可以继承。

于是,两国之间互为“质子”的工作就不是那么体面了——对于留在国内的世子或者王子来讲,巴不得外出的“质子”能够死在外面,自己好有机会继承大统。

还有就是,这个时候的诸侯国之间更多的都是利益,而绝非王道乐土之下的彼此其乐融融了。

还有一点,以前质子是能够继承本国的储君,而这个时候的质子,已经演变成在国内最不受待见的妃子所庶出的孩子,直接扔到对方国家,基本就是自生自灭了。

在此期间,如果两国交恶,估计最倒霉的就是这些质子了,通常会被拉出来祭旗!

其他的例子不用讲,大名鼎鼎的始皇帝嬴政他爹嬴异人就是秦国发配到赵国的质子,落魄的要死,不是遇到吕不韦,估计历史上都不会出现他的名字。

从春秋开始,一直到始皇帝一统天下,基本上,质子的政治命运从质子的那一刻起就结束了。

别抬杠,抬杠就是你对。(毕竟秦庄襄王、始皇帝都曾为质子)

不过,也有一种特例,那就是强势的一国,要求敌对国把国内最倚重,最有才华的,人气最旺。最有希望振兴国家的世子作为质子。

这一招,秦国玩得最溜。最早玩这一招的就是秦穆公,让晋国的夷吾回晋国继承君位,而不扶持重耳。(夷吾死后,才护送的重耳)

秦昭襄王的时候,还这样搞过楚国的质子,嬴政的时候还搞过赵国的质子。

这样的方式是足以搞乱对方国家的,毕竟对于自己来讲,敌对国的国君落在无能庸才的手里,才是对自己最大的益处。

其实,对于“质子”这种外交政策上来讲,历史上最有名的我认为就是东周时期的“周郑互质”事件。

这一件事,不仅仅是简单的互为质子,而是彻底的撕掉了周王室的遮羞布事件。

周平王东迁之后,虽然从多种意义上来讲,周天子的尊严没那么体面了,但是作为天下共主,表面上的礼节,天下诸侯还是尊重的。

但是吧,这个时期,在血缘上与周王室最近的郑国却让周平王乐呵不起来。

郑国,始祖为郑桓公姬友,他是周宣王的弟弟,由于功劳比较大,在宣王时期封了爵位得以建国,国都位于如今的陕西华县。

可是,郑桓公眼光比较长远,他看得出周王室这样搞下去,迟早要有祸事,自己的封国离周王室这么近,肯定会被连累,于是,就申请把郑国东迁,周宣王也同意了。

于是,郑桓公就叫自己的儿子掘突带着封国的百姓以及财产把郑国迁到了如今河南的中部,北边是卫国,东边是宋国。这个地方如今叫做新郑。

而郑桓公,则继续留在周王室辅助天子,周宣王死后,周幽王来了,作为叔叔的郑桓公继续辅政。

郑桓公自然是个有能力的人,一直在周幽王身边死心塌地的辅佐他,提醒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但奈何周幽王实在是太能作死了。

擦屁股的再厉害,也架不住他周幽王窜稀啊。

结局大家是知道的,镐京被犬戎毁了,周幽王挂了,郑桓公也殉国了。

郑桓公的儿子掘突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老爹的爵位以及封国,是为郑武公了。

后来,护送平王东迁里,也有郑国的帮助。

郑武公不仅仅继承了爵位和国君,连自己老爹大夫的职位,也继承了。

就这样,作为周平王叔叔的郑武公继续作为大夫辅佐周平王。

在这个时期,从情感上到血缘上,周王室跟郑国的关系是真体面。

到了郑武公死后,郑庄公上位了,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一来,此时的郑庄公比较支棱,先后灭了几个小国,扩张了地盘,要知道,在那个时期,没有天子的号令,作为一个诸侯国随意的去吞并其他国家那可是大不敬。

二来,在那个“周礼”还没有完全崩塌的时期,郑庄公跟自己的弟弟段相互厮杀,这也是违背伦理的。

三来,你郑庄公也太忙了吧,今天忙着吞土地,每天忙着杀弟弟,要知道你在朝也是有官职的啊,不上班,白拿俸禄,在地下自己作私活儿,纵是天子也容不下的嘛。

于是,周平王跟郑国之间的矛盾就出来了。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见郑庄公久不来朝,打算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留在周王室做人质。周郑二国交换人质以后,郑庄公继续留在朝廷辅政。

周郑互质,事件一发生,天下诸侯为之震惊:天子是真的不行了,郑国是真的支棱啊!

其实,这个时候,郑庄公是有点后怕的:天子都把自己的王子质押在我这了,这可是大不敬啊!

但是,随着时间的拉长,郑庄公心头的恐惧逐渐淡化了,所作所为就更加嚣张了。

抢收周王室的麦子和水稻,而且收麦子的时候,只收割麦穗,麦秆就那样直愣愣的杵在地里,可谓是熊猫点外卖——笋(损)到家了。

后来,更是在周桓王的时候,发生了周王室与郑国的兵戎相见,郑国勇士祝聃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堂堂周天子,差点死在战场上。

事情最后也是郑庄公象征意义的赔礼道歉,周桓王做做原谅的样子,以闹剧的形式结尾了。

#古籍里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质子   晋国   周礼   国君   王室   人质   体面   天子   春秋   战国时期   时期   王子   身边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