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少将易耀彩夫妇回乡,发现童养媳苦等22年,此事如何解决?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农村里童养媳这一传统实践相当普遍。童养媳指的是女孩在童年时由婆家抚养长大,然后在成年后与婆家正式结婚。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开国将帅都来自贫苦的背景,他们在参加革命之前,家中也有童养媳的情况,其中之一便是开国少将易耀彩。

1957年,新中国已成立八年,易耀彩强烈地怀念着他的家乡和亲人,特别是已经去世的父母。他渴望回家一趟,去祭拜他们。在获得组织批准后,易耀彩与妻子范景阳一同坐车前往他们的故乡江西泰和。

易耀彩成为开国少将后,他的老家村民们为他感到自豪,迫不及待地希望将军能够早日回家探望大家。当听说易耀彩要回来时,村里的居民们一早就起床了,他们仔细打扫了村庄,准备迎接将军的到来。

"他来了!他来了!" 村民们高声欢呼,向易耀彩挥手致意。易耀彩夫妇一抵达家乡,村口早已聚集了一群人,街坊邻居纷纷涌上街头,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易耀彩待人亲切平易近人,携着夫人范景阳向村里的老人们表达亲切的问候,毫不摆架子。

就在这时,一位年长的老伯悄悄走到易耀彩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说:"孩子,你总算回来了,这些年一定不容易吧。风娃子在家等你呢。"

"风娃子?难道是张凤娥,凤娥姐吗?" 易耀彩心中一动,竟然回想起了过去的一些往事。

一段包办婚姻

易耀彩,江西泰和人,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表现得聪明伶俐,帮助父母分担劳动。易耀彩的父母是赤卫队员,他们渴望参与革命事业,常常向孩子们述说自己的经历。这些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易耀彩,激发了他的志向,他立志长大后也要投身革命,为广大穷苦百姓开辟一条光明之路。

易耀彩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名叫张凤娥,是易家养的童养媳,年龄比易耀彩大两岁。张凤娥平时非常懂事,照料着易耀彩和公公婆婆,她勤快而贤惠,深受家人的喜爱。

易耀彩与张凤娥的相识发生在他只有12岁的时候。这对"姐弟"之间相处融洽,张凤娥充当了慈爱的姐姐,照顾易耀彩,渐渐地,两人之间萌生了情感。

于是,易耀彩和张凤娥度过了将近一年的宁静生活。然而,随着国内形势的动荡,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平淡的日子已经是一种奢望。为了自己,也为了广大的工农同胞,易耀彩下定决心参加了当地的农民暴动。

1930年,易耀彩投身农民暴动已经一年,他的父母担心儿子的安危,决定将他送上井冈山。张凤娥留在家中,继续照料公婆,她没有怨言,尊重丈夫的选择,为家庭默默奉献。

易耀彩在井冈山参加了艰苦的反抗斗争,与国民党反动派激战,参加了反对"围剿"的战斗。张凤娥在家担心丈夫的安危,她常常独自向上天祈祷,保佑远在他乡的丈夫平安归来。

然而,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易耀彩被迫离开了根据地,与家人分离。在离别前,张凤娥虽然心情沉重,但她坚定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将自己的忧虑深藏心底。她为易耀彩亲手制作了一双鞋,嘱咐他在外要小心照顾自己。

在易耀彩离开家的那个早晨,张凤娥陪他走了很长一段路。两人深情拥抱,当看到丈夫远去的背影时,张凤娥默默流下眼泪,大声对他说:"家里交给我,照顾好自己,我等着你回来!"

易耀彩含泪告别,他明白自己欠张凤娥太多。尽管暂时无法给她想要的幸福生活,但在分别前的一晚,他向张凤娥郑重承诺,革命胜利后一定会回家,再也不分离。

易耀彩和张凤娥的婚姻虽然曾经是一场包办婚姻,但在相处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如果没有战争的干扰,他们本可以成为一对幸福快乐的夫妻。

无法回到过去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历经无数困苦,生还成为奇迹。途中,易耀彩接到了家乡的消息,得知父母遭受敌人的暴行,而张凤娥下落不明,很可能也受到了反动派还乡团的威胁。他深感痛苦,发誓要为家人复仇。

凭借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易耀彩顺利完成了长征,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因而受到组织的重用和提拔。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晋察冀军区担任团长,并且组织非常关心他的个人问题,为他介绍了一位名叫范景阳的女性。

易耀彩,一个战场英雄,范景阳,一个美丽而有学识的年轻女子,二者相得益彰。经过组织的牵线搭桥,范景阳和易耀彩喜结连理,他们一同抚养着孩子,享受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易耀彩决定再婚之前,他曾思考过张凤娥的命运。然而,在长征途中,他获知了张凤娥可能已经不在人世,这一前提下,他接受了新的婚姻,与范景阳共度余生。然而,时光飞逝,已有二十多年,曾经的红小鬼易耀彩因革命胜利而晋升为少将,担任要职,成为革命的功勋者。

1957年,易耀彩夫妇盛装回乡,探望故乡亲人。当易耀彩踏上家门前的院子时,他在废墟中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仔细一看,竟是张凤娥。

那一刻,易耀彩的眼中充满了泪水,他激动地喊道:"姐,你还活着,真的还活着!" 张凤娥转过头,看着易耀彩,她的眼泪如泉涌般流淌而出。

原来,自从易耀彩离去后,张凤娥和公婆因为被视为"匪属"而遭到敌人的追捕。在村民的帮助下,张凤娥侥幸躲过一劫。自那时以来,她一直居住在易家,照顾公婆,她坚守着二十多年的等待,不愿改嫁,唯一的信念就是等待着易耀彩的归来。

一旦得知丈夫已经有了新的家庭,张凤娥感到毫无奈何,现实的残酷让她承受了沉重的打击。易耀彩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家庭幸福美满,而她则被留在了遗憾的阴影中。对于如何弥补对张凤娥的亏欠,易耀彩陷入了沉思。

然而,过去的破裂关系无法重新修补。范景阳提出一个建议:每月将一笔钱寄给张凤娥,这个做法从未间断,试图以此方式尽量弥补多年来的遗憾。与此同时,易耀彩制定了一份遗嘱,规定病逝后将他的骨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葬在老家,另一部分则散落在他曾工作的青岛。

范景阳作为一个女性,深刻理解张凤娥的艰辛遭遇。她做出了一项充满爱心的决定:在易耀彩去世后,将他的骨灰与张凤娥合葬,让他们永远伴在一起。这一举动满足了张凤娥多年来的期待,同时也为易耀彩的愧疚心提供了一种补偿。这对原本相爱的夫妻因战乱被迫分离,而范景阳的慷慨行为最终将他们圆满地结合在了一起。

注:本文章已开维权,搬运必追究。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童养媳   泰和   井冈山   少将   公婆   回乡   此事   夫妇   年少   丈夫   父母   婚姻   组织   发现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