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十多年的混战,为何没有分裂成小国家

1916年至1928年推叛袁世凯后,北洋军遗留的势力城池,分割出数个重要军阀,如冯国璋,吴佩孚、曹锟,的直系和段祺瑞的皖系,以及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他们各自掌控中国的战略重地,另有一些地方实力派,如云南地区、广西地区等。为了争夺北京政府,这些派系展开了一场规模严重的内战 —— 军阀混战。

尽管在命名上有一个统一的政府,这个时期的中国政府实际上被视为战争的战利品,成为各派军阀眼中的橄榄球。

1. 朝中权利争夺

其中,段祺瑞早期掌握了北京政府,然而直皖战争以后,折败的段祺瑞失去了领土和影响力。隔了不久,再度爆发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被张作霖击败,从此接手北京政府。至此,张作霖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2. 地方军阀的自保行为

在蔓延全国范围的军阀混战中,地方军阀更加注重维护自身势力,他们口头上都会表示效忠北京政府,然而事实上则尽可能地为自身谋求利益。独立寻求利益的行为需要经济和军事支持,而地方军阀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承担独立运行的成本。

3. 幕后的外国势力

然而,中国的列强并没有打算放弃对国家利益的索求。虽然清朝覆灭,但却依然希望利用中国情况的混乱,进一步操纵中国的局势。受中国内战影响,英国联合其他大国在1919年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但也无法遏止中国的内乱。甚至有军阀为了增强自身,不顾国家利益,投靠外国势力。

4. 国共合作北伐背景

在这个混乱的时期,军阀们为了自身的利害关系互相窜通、拖延、对人民实行掠夺和勒索等行为,使得他们在民众当中的形象逐渐恶化,民心崩溃。而自1926年开始,国共合作的北伐军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的40万军队,攻克了武汉、南京等地区,但是因为国共分裂,北伐战争暂时停止。

5. 蒋中正的二次北伐

随着国共的暂时分裂,1928年,蒋中正扬起了第二次北伐的旗帜,很快便攻下了北京。而张作霖在这次战争中无法抵挡北伐军的攻势,自北平撤退回东北途中,遭暗杀身亡。在他的儿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蒋中正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北洋军阀混战并于此终结。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历经了十多年的凌乱和动荡,民众深受其害。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思想在混乱之中却因此而生发和壮大,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历史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北洋军阀   中正   北伐军   国共合作   军阀   北京   中国   势力   地方   政府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