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皇宫有一账本,邓艾一看,终于明白诸葛亮为什么救不了蜀国

前言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个多智近乎于妖的智者,在演义和真实历史中,他的智慧总是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即使是如此多智的诸葛亮,也有着他的遗憾和难解之谜。

诸葛亮被誉为睿才,他深谙兵法、智谋,以巧妙的策略和军事手段屡次击败敌人,是蜀汉的主要支撑力量。然而,他在一生中的最大遗憾之一,就是虽然六出祁山,但未能匡扶汉室,最终只能带着满腔悲痛于五丈原抱憾而终。

为何诸葛亮没有成功匡扶汉室?他的智慧是否不够,或者是“天助尔曹不助刘”?这个问题在当时几乎很少有人能解答。直到蜀汉灭亡之际,邓艾得到了刘禅的一本账簿,其中记录了蜀汉内部的不和谋划,也解释了部分谜团。

一、囚禁之才终获施展

建安十三年,北方曹操大军南下荆州。此举牵动的,不仅是刘表部下的惊恐惶乱,更有无数荆楚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其中就有一个叫邓艾的少年,性格固执,言语上有轻微的口吃。

迁徙到汝南后,邓艾虽有才学,却因言语不便而无法施展抱负。他只得被派去看管粮草,但胸中自有一片热忱与抱负。每每眺望险要地势,便指点营寨布防,引人侧目。周围人或嗤之以鼻,或暗地取笑,但邓艾丝毫不介意这些非议,只是更加笃定自己的抱负。

日复一日,邓艾依然认真地记录着各处地形地貌,在心中思索最佳的军事布阵。他覆抄兵书,钻研着先人的军事思想,经常闭门独处,在心中演练各种战役。邓艾坚信,自己理应为国尽忠,无需在意言语上的障碍。只要拥有真才实学,终究可以施展抱负。

近二十年光阴流逝,邓艾仍只是一介典农功曹。他依然认真履行每一项繁琐工作,即便是众人眼中鄙陋的粮草看管,也从未有过懈怠。邓艾明白,天道酬勤,只要自己不放弃,机遇终会来临。

终于,在一次前往洛阳进献农事的途中,邓艾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司马懿正与数人围桌论谈,看见邓艾来访,便随口向他提出一个军事布阵的疑问。邓艾沉吟片刻,以流畅的言辞和精准的比喻,为司马懿详细解析了这个疑难问题。

司马懿赞叹不已,立刻决定留用邓艾为尚书郎,专责屯田事宜。许久以来,邓艾隐忍不发的才干与抱负,终于有了施展的舞台。这一刻,他激动难抑,甚至激动得湿润了眼眶。长久以来的等待与期盼,终于换来了希望的曙光。

二、才遇知己,关山可平

此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已故,其门生姜维接掌军权,意欲北伐中原。曹魏大军节节败退,局势一度陷入胶着。邓艾作为屯田使者,对当前军国大事了如指掌。他明白,姜维固然英明,但其进兵中原之举势必遭遇重重阻碍。唯有选择适当时机,深入敌后,才可扭转局面。

然而,朝中众将谁人也不敢与姜维正面对敌。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损兵折将。邓艾在内心暗暗捏了一把汗,明知此举冒险,却也再难忍心眼见大局一再受挫。

终于,甘露元年爆发的段谷之战成为了邓艾梦寐以求的机会。他带领曹魏军队深入蜀境要害之地,凭借地形之势,以迂回包抄之策,将姜维大军彻底击溃。此战可谓一场漂亮的防卫之胜,邓艾也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与胆识。

自此之后,姜维与邓艾成了蜀汉与曹魏的宿敌。两人屡次在战场上交手,你来我往,难分高下。然而,邓艾能够与之抗衡的实力,也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原来这个口吃的屯田使者,是个可堪大用的奇才!

邓艾终于等到了心中的知己。他意识到,与自己抱负相投的司马懿,能成就自己的抱负;而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姜维,能引出自己的全部潜力。有了这两位知音,关山终将可平。

三、背水一战 城破江阳

景元四年,魏廷大举伐蜀,三路大军同时出动。邓艾统领三万人马,奉命拖住姜维主力。此时的他已然成长为大将,但并未因功业而骄傲。邓艾明白,这场战役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日后谁能够称王称霸。作为大局的一部分,自己责无旁贷。

然而,出乎意料的变故还是发生了——钟会意图独揽功劳,借口诸葛豪畏罪不前,将其拘捕。姜维立即抓住了这一战机,在剑阁设下层层防线,将钟会大军拦在关外。

“我们的大好局面,这下全毁了!”众将垂头丧气,士气濒临崩溃。纷纷收拾行装,准备就此放弃进攻。这时,邓艾的声音突然响起:“继、继续打,不能、不能回去!”

所有人都惊讶地望向邓艾。可就在这一刻,所有犹豫与不确定都烟消云散了——因为邓艾的眼神中透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急切。此时此刻,他必须为大局两难,这是他这个位置的使命。

“屯田使者也敢指点大军?”有人试图讥笑,却被邓艾的气势压倒,再也发不出声音。钟会默默凝视了邓艾一眼,然后沉声说道:“就依艾先生的计策办吧。”

邓艾的计策极端冒险——让钟会困住姜维于剑阁,自己则率三万残部从阴平小道绕行,直接攻下成都。这条路既没有补给,又须翻山越岭,简直就是背水一战。三万壮士,生死就在此一举。

可就在出发前一晚,邓艾却异常平静。他默默点点手下将士,目光坚定而温暖——我与你们共进退。来日成功,则同享功勋;若结果命,也绝无怨言。

这份坦荡与大无畏,鼓舞了全军。大军在蜀山深处缓慢前行,邓艾更是身先士卒,亲自开路。经历七百里艰险,三万大军终于翻过最后的马鞍山。此时,士卒们一个个面带疲色,却无一人言退。因为他们信任自己的统帅,亦敬佩邓艾的气魄与胆识。

江阳城破的那一刻,邓艾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背水一战,他与士卒们终于改写了历史轨迹,为大业添上了崭新一笔。

四、皇帝丢盔弃甲,不战而降

成都传来邓艾来袭的噩耗时,刘禅吓得魂不附体,待在棺材旁求饶。此前姜维、诸葛亮等人不遗余力的北伐,似乎都成了泡影。一朝梦寐成空,刘禅彻底绝望,只想自己保全性命要紧。

谯周见状,立即建议投降。他规劝刘禅,目前的大势已去,蜀汉已经山穷水尽,不投降只会白白牺牲,不如趁早结束这场战争,避免更大苦难。

刘禅听后,低声啜泣。他想起父亲刘备千里迢迢寻求桃园三结义,想起诸葛亮舍生忘死地辅佐自己;又想起百姓苦不堪言的支持与付出......可惜了,都成空乌有。

“先帝在天之灵,请保佑我做出正确决定。”刘禅抚摸着刘备留下的玉玺,终于点点头,答应了投降。

于是刘禅请出使者,献上了投降书。不仅如此,他特意送上了蜀汉的士民簿,将国家的底细全部交代给了邓艾。刘禅明白,这一仗注定失败,不如趁早结束,免遭更大灾难。

邓艾拿到簿册后大吃一惊。原来蜀汉军民仅百万,而曹魏军民已达两百多万。蜀国想抗衡魏国,简直是自不量力。这一切终于说得通了——诸葛亮为何六出祁山,也为何屡战屡败,却仍要与魏国正面对抗。

刘禅选择投降,也许是当下最明智的决定。邓艾不禁唏嘘不已。历史的洪流,君臣的命运,竟都难逃这无奈的宿命。

五、狂妄之心终致歧途

邓艾进入成都后,开始表现出令人不安的狂妄。他径自封赏蜀汉群臣,甚至当面嘲笑刘禅:“碰上吴汉你早死了,碰上我,你偷着乐吧。”还大言不惭地说会取代姜维之位。

这些举动都让钟会看在眼里。他本就暗自忌惮邓艾的才能与功绩,只等一个绝佳的陷害时机。邓艾上书讨伐东吴之事,钟会趁机歪曲其意,让邓艾的上书充满了狂妄猖獗之语。他心知,以邓艾的排场,必然难逃一死。

果然,司马昭见信后勃然大怒。他了解邓艾为人,知道绝非会有如此蠢话。然而形势所迫,他也只能立即调遣钟会,要将邓艾押解到洛阳受审。

邓艾震惊万分,他哪里想到自己会被这样冤枉?明明大功当前,却被说成谋反,实在冤枉得很!

邓艾此时此刻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自己沉醉功业时,已经招来了旁人的忌惮与算计。曹魏朝中权力斗争重新上演,而自己已经成了首要除掉的眼中钉。

“苍天啊,我明明一心为国,怎会沦落至此!”邓艾绝望地仰天长叹。他始终没想到,正是自己的功高震主与狂妄自大,催生了这场劫难。明哲保身的人生之道,他终究还是没能学习到。

六、悲哀平生,乱世终老

邓艾在绵竹之死,也代表着蜀汉的灭亡。姜维、诸葛亮等一生心血的北伐梦想,终究幻灭。百姓再次背井离乡,走上流离飘零的道路。曾经辉煌一时的蜀汉王朝,归于尘土。

而这场乱世风暴中的失败与牺牲,也绝非他一人。东汉末年以来,赤眉、黄巾各色叛乱不断爆发。国力日衰,最后仅余百万人口。各路诸侯彼此倾轧,虽都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与抱负,却也牵连了无数生灵涂炭。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乱世之中,不仅皇权易主,生灵涂炭;就连那些心怀天下、要一统江山的英雄豪杰,也多是半途夭折,功败垂成。邓艾不过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缩影。

邓艾从建安荆州开始便与乱世为伍,至死方长眠;他的一生坎坷,又在乱世中崭露头角。但最后却也只能怅惋地离场,未能完成北伐大业。

七、谋反挟天子 终究一场空

邓艾的冤死,为钟会暗藏的谋反之心提供了绝佳借口。他立即掌控了邓艾留下的三万大军,加上自己原有的兵力,手握重兵,势力倍增。

此时此刻,钟会心中涌起了蠢蠢的野心。眼看权倾朝野在即,他岂会甘心止步于此?于是钟会设下天罗地网,声称太后有诏,要其起兵讨伐司马氏,并携同姜维前来响应。

姜维苦心孤诣多年,一直期盼扭转乾坤、光复蜀汉。眼见曹魏上下一片混乱,这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当钟会来信时,姜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誓要竭尽全力。

两人合兵数十万,气势如虹。兵到城下之日,钟会已经脑海中描绘了自己受九锡,称帝的盛况。可就在这时,护军忽然来报,称太后并未发出讨伐诏书。

钟会脸色猛变,顿时明白大势已去。不久,司马昭的追讨大军也到了城下,钟会无力反抗,很快败退溃败。姜维则在混战中受伤,不治身亡。

一场谋反,就这样在初现端倪时便宣告失败。钟会此番与虎谋皮,终究是自取死路一场。他咬牙切齿,为这失败愤恨不已。然而一切都太迟了,命运的洪流再难回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魏国   剑阁   蜀汉   关山   司马   账本   蜀国   抱负   皇宫   大军   乱世   使者   百姓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