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封之死解密蜀汉鲜为人知的夺嫡之争,一代青年翘楚却含冤而死

公元220年秋,成都汉中王的宫殿内,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息,此时,有一人正在焦虑的等待着自己的命运,此人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

此时,刘备的一生之敌曹操已经去世,而且就在一年前,刘备占领汉中,又乘胜拿下了上庸三郡,全据汉水中上游,然后又在群臣的劝谏下进位汉中王,紧接着荆州方向又传来关羽北伐襄樊,全歼灭于禁三万大军的好消息,这一切都让这位颠沛半生的枭雄喜不自胜,似乎13年前,那个躬耕于隆中的少年为自己规划的宏伟蓝图马上就要实现了

然而同年底,东吴背盟,关羽被杀,还没等刘备从损失头号猛将的悲伤中缓过来,接着又传来孟达投魏,上庸三郡得而复失的消息,连续的噩耗让年近六旬的刘备备受打击

说起来刘备这人也挺悲催,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刘胜一生没干别的,光忙着生孩子了,一生有120多个子嗣,但刘备却没能继承祖宗的优良传统,年过四旬仍膝下无子,为了不让自己绝后,便收了寇封为义子,并改名为刘封

史书中刘封的资料并不多,三国志刘封传全文仅有1080字,其中孟达给他的劝降信就占了578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封绝对是个被低估了的人,首先,刘备为后世基业考虑,必然不会收庸才为义子

另外,孟达给刘封的劝降信中,用到了商鞅白起等十几处典故,而且言之有物,裁剪得当,堪称是教科书般的通儒之作,如果刘封是个文盲,孟达如此佳作,就不怕他看不懂吗,可见,刘封却绝非有勇无谋之辈,而是位允文允武的儒将

正因为刘封是可造之才,才被有识人之明的刘备一眼相中,并将其当作亲儿子加接班人培养,假如自己一直没儿子,刘封将会顺利接班,但公元207年,刘禅的降生,让刘封的地位变的尴尬起来

开始还好,刘备依然重用他,而刘封也不负刘备之望,在入川和汉中之战时均表现不俗,但到了公元219年,刘备将12岁的刘禅立为太子,储君问题彻底尘埃落定,其实这也无可厚非,继承人肯定首选自己的亲骨肉,如果刘备真的传位刘封,将来荣登大宝后,刘封恢复寇姓,那刘备岂不白忙活一场

但刘封能征善战,若就此雪藏,属实可惜,若加以重用,又怕他的特殊身份导致动乱,于是刘备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关羽之死和孟达叛逃真的是刘封的责任吗

公元219年夏天,刘备派孟达攻打上庸,但刘备并不信任他,为了更好的掌控孟达,刘备随后又让刘封出兵上庸,表面上是支援,实际上却是监视孟达,在刘备看来,这样既可以让刘封远离权力争夺的旋涡,又能监督孟达,可谓一举两得,但最终反而鸡飞蛋打

让有威望,但没有继承权的儿子掌握实权,这本就不是明智之举,如果将来刘封在上庸作乱,刘备当何以自处,这种教训不胜枚举,前有赵武灵王身死沙丘,后有江东孙氏的两宫之争

刘封到上庸没多久,便发生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关羽在取得了威震华夏的辉煌战果后不久,便被东吴擒杀,接着孟达叛逃,而刘封也背上了不救关羽的罪名,其实这很不公平,在之前的视频中,我曾详细的阐述过刘封没有出兵援助关羽的原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关羽败亡,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蜀汉内部决策的问题,更有背后捅刀子的孙权,但无论如何都扯不到刘封身上

而孟达的叛逃,也不能全怪刘封,前文说过,刘封本就是带着刘备监视孟达的使命去上庸的,因此二人发生摩擦不可避免,而且,纵观孟达一生,先叛刘璋,后叛刘备,最后又叛曹魏,可见,他才是真正脑后有反骨的人,投降曹魏时,谋士刘晔便直言其久后必反,刘备天下雄主,且以识人闻名,岂能看不透孟达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关羽死后,孟达担心自己成为替罪羊,这才是他叛逃的最直接原因,孟达投魏后,转身带着曹魏大军,兵临上庸城下,而之前被迫投降的申氏兄弟也倒戈一击,刘封腹背受敌,败归成都,刘封作为上庸主将,丢城失地确有责任,但这也不能全怪他,外有孟达徐晃夏侯尚,内有申氏兄弟,以刘封那点兵力,换了谁也挡不住

但即便力量相差如此悬殊,刘封还是果断拒绝了孟达的劝降,可见,他对刘备是足够忠诚的,但他的悲剧命运也就此注定

刘封被赐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还在犹豫如何处置他,此时诸葛亮说,刘封刚猛,恐怕将来会威胁到刘禅的地位,刘备这才下定决心,将其赐死,一代将星,就此陨落,这就是孟达在信中说“恐左右之人,必离间于汉中王”的原因,此时的左右之人,指的就是诸葛亮

然而刘封之死,表面上看是因为诸葛亮的谗言,但决策人终究是刘备,诸葛亮只不过说了刘备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

孟达在信中说刘封“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可见,刘封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和声望是很高的,另外孟达还说“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识之士相为寒心”,这说明刘封在蜀汉是有自己的支持者的,所以刘禅被立为太子后,才会有人寒心,在很多刘备集团的元老看来,平平无奇的刘禅与文武双全的刘封相比,确实相差甚远

但就是因为刘封文武双全,威胁到了刘禅的地位,才招来祸患,所谓不救关羽,逼反孟达只不过是个借口而已,如果刘封是个废柴,反而没事,干儿子越出色,亲儿子就越危险,正如孟达在信中所言“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

刘备自然深知其中道理,如果自己不替刘禅把这个脏活做了,将来刘禅还要背个杀兄的骂名,刘备虽是雄主,但终归血浓于水,而刘封无必死之罪,却受必死之刑,可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而刘封死后“先主为之流涕”,也表明刘备对此心知肚明

当赐令自裁的诏书宣读完毕后,刘封如五雷轰顶,他没想到自己忠心耿耿,却换来如此结局,最终留下了一句无限悲凉的“悔不用孟子度之言”后,便悄然自刎

而这句临终遗言,不知隐含了多少辛酸苦楚,更不知连表字都未能传世的刘封,又承受了多少不白之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蜀汉   东吴   汉中   襄樊   义子   翘楚   成都   鲜为人知   公元   将来   地位   原因   青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