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并不了解杜甫

杜甫写诗没得说,写的确实好,被称为“诗圣”。

上学时学了那么多他的诗,不管是书上介绍的,还是诗里体现的,感觉杜甫都是一个忧国忧民、一心为公、胸怀天下的人,堪称完美。

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命运不济呢?

这是真实的杜甫吗?

杜甫草堂塑像


1


杜甫其实出身不错。

他的爷爷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这是一个隶属于“三省六部”中礼部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中央部属官员,级别为从六品上。

他的父亲杜闲,官终奉天令。

唐朝的奉天就是今天的陕西乾县,因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在此,所以称“奉天”。奉天离长安很近,又是皇陵所在,因而这个县的级别很高,属于“畿县”,它的县令是正六品下的级别。

杜甫父亲的官级只比他祖父低一点。


到了杜甫这,天宝初年,他考进士,没考上。

天宝末年,托人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献给唐玄宗,李隆基很欣赏他的文采,就直接封了他一个官,名为京兆府兵曹参军,这个官职的级别为正七品下。


杜甫上任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皇帝出逃,整个国家乱了。

玄宗李隆基跑到了成都,太子李亨跑到了灵武,并在大臣的劝谏下自行登基称帝,招揽人才。

还在长安的杜甫历经艰险,投奔了肃宗李亨,被授予右拾遗。

右拾遗隶属于中书省,虽然级别不高(从八品上),但贵在能在皇帝面前说上话。


再后来,杜甫的世交好友严武出任剑南节度使,出于这层关系,杜甫被奏为节度参谋,挂名工部员外郎,级别与其爷爷的膳部员外郎一样,他的“杜工部”就是这么来的


严武死后,杜甫辗转流落,再也没有被授予过官职。

所以,杜甫当过的官,没有一个是走科举这个正常途径得来了。

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可以说是高起低落。


2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投奔肃宗当了右拾遗。

这个官职是武则天创建的,就是在皇帝身边提提意见和建议。


当时有个宰相名叫房琯,名气很大,很得肃宗李亨器重。

房琯自己也是一腔热血,一心要早日收复长安,于是便自荐为兵马元帅,统兵上阵。

但房琯毕竟是一文官,从来没有带兵经验,虽然自负有才,以为读了些兵书就能打仗,但实际是纸上谈兵。

陈涛斜一战,房琯用所谓的“春秋牛车战法”,将李亨好不容易攒来的五万人马损失殆尽,被罢免了相位。


房琯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杜甫的好朋友,两人为布衣之交

看到好友被免了官,杜甫说话了。

他上言肃宗,说房琯有大才,有当宰相的器度,不应该被罢免,还说肃宗容不下一个正直的人。


按当时的情况,房琯被免职是一点都不冤。

那五万人马可是肃宗的心血啊,就被他一战打光了,换谁能不生气?

往小了说,正是房琯这一败,大大延迟了安史之乱的结束时间;往大了说,他这是改变了历史进程。

别说只是罢相,就是砍了也不为过,不久前封常清、高仙芝不就是因为在潼关失利,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的吗?


杜甫此时还要替房琯求情,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啊,出了这么大的事,还说他有才,真拿李亨当傻子?


所以杜甫真的是心怀天下吗?眼里只有国家吗?

杜甫与房琯的关系肃宗李亨是知道的,在李亨的立场上来看,杜甫只是个重朋友情义,而不是以国家为重的人。


因为这件事,杜甫被贬职外县,出任华州司功参军。

而此时的华州还是过兵之地,杜甫根本无法上任,他便跑到了甘肃的成县,由于没有收入,过了一段相当凄惨的生活,几个儿女也是在此时被饿死的。

很久之后,才又被召回,出任京兆府功曹参军。


3


有一个关于杜甫爷爷杜审言的小故事。

某年的进士考试,杜审言参与了选拔工作,对考生的文章进行点评。

结束后,杜审言对别人说,“苏味道必死”。

身为天官侍郎的苏味道是这次考试的主管,大家听了杜审言的话,很是不解,便问他为什么。

杜审言说:苏味道看了我的点评语,肯定会当场羞死。


杜审言这种恃才傲物、傲慢自大的性情,也遗传到了杜甫身上。


杜甫在长安混不下去了,靠着好友严武来到了成都。

杜甫在成都的日子,是惬意的,是洒脱的。

领着丰厚的工资,却不用干什么具体的事情,整日就在浣花里种竹种树,纵酒吟诗,与当地村夫野老们吹吹牛、扯扯淡。

杜甫能享受这一切,完完全全靠的是身为节度使的严武。

杜甫草堂

但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杜甫其实打心眼里是看不起严武的,然而现实身份的落差又让他充满矛盾。

一日,杜甫又喝醉了,他看着躺在对面床上的严武,便借着酒劲过去,爬到严武眼前,瞪大了眼睛看着他说:

严挺之(严武父亲)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儿子?


要知道,严武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人,但面对杜甫的酒后挑衅,他并没有去计较。


4


杜甫这样的好日子过了没多久,唐代宗永泰元年,严武死了。


杜甫失去了依靠,在成都待不下去,蜀中又大乱,于是便顺着长江东下,来到江陵(荆州),谁知还没下船,江陵也爆发了战乱。

他又划着小船继续沿江而下,在岳阳驶入湘江,来到衡山,最后暂住在耒阳。

自从杜甫离开成都后,生活就没有了保障,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大家也许奇怪,这么大的一位诗人,怎么混成这样?

其实杜甫出名,是在几十年后,而真正名声大噪,已经到宋朝了。

当时的杜甫,并不像李白那样名在当下,过得不好时会有像汪伦这样的人管吃管住。

当时的他,只是成百上千会写诗的人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再后来,《旧唐书》记载,一日,杜甫大口吃牛肉、大口喝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他总算临死前是吃饱了的。


最后


所以,你从课本上看到的、从诗里体现出的杜甫,再加上上述这些,可能才是一个真实的杜甫,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京兆   杜甫   耒阳   奉天   江陵   天宝   安史之乱   长安   官职   级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