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的抗氧化物

什么是抗氧化物?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硒、锰、谷胱甘肽、褪黑素、尿酸、辅酶Q10、硫辛酸、黄酮类化合物、酚类、茶多酚、植物雌激素,等等等等,数不清的等等。看见了吧,有吃的有用的,有号称能治病也有号称能防病的,有美容的也有丰胸的,抗氧化物的这个大旗养活了一多半海淘。

抗氧化剂的说法来自自由基理论。自由基是机体将食物转变成能量的副产品,呼吸、阳光照射在眼睛和皮肤上也会产生自由基,自由基理论认为这些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是衰老的原因。在年轻的时候,机体靠超氧化歧化酶来控制住自由基,年老之后,超氧化歧化酶不管用了,等自由基损害到了一定程度,机体便走向死亡。

对自由基理论的质疑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究竟是自由基损伤细胞导致衰老,还是衰老后才出现自由基损伤?如果相信自由基理论,延缓衰老或者采取措施避免自由基,或者研究自由基形成的机制以求使之消失。因为自由基是呼吸、日晒、食物等无法避免的过程,所以就只能靠科学了,就这样出现了抗氧化物。

20世纪90年代,抗氧化剂火了起来。因为发现自由基损伤可能和早期动脉硬化、丧失视力、癌症和其他慢性病有关,也有的研究发现摄入含抗氧化物的水果蔬菜低的人比摄入高的人更容易患慢性病。从这方面推理,开始做一些抗氧化物的临床试验,包括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以期发现能够预防癌症和心脏病。

媒体和商家闻风而动,食物和饮料贴上抗氧化物的标签,抗氧化剂补充剂更是满货架,很快成为每年数以亿计的市场,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因为事关皮肤,化妆品中更是抗氧化物泛滥,还有注射抗氧化物来追求美白效果的美白针。抗氧化剂这个“青春泉”已经深入很多领域,营养和食品专家、养生节目和美食节目的嘉宾和主持,若是不提抗氧化物,就好像没穿衣服似的。

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不表明其有效,从统计学上看,经过临床试验证实无效、效果不好甚至有害的比例远大于证明有效的比例,抗氧化物也不例外,过去20年临床试验的结果并不一致,但大多数临床试验并没有发现抗氧化物的预期效果,尤其是那些大型的随机双盲试验,结果基本上是负面的。

妇女健康研究,将近4万人服用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或安慰剂10年之久,没有发现两组在心脏病和癌症发病率上的区别。心脏病人服用维生素E的临床试验,不仅没有益处,反而会增加心衰的风险,也没有发现维生素E对于心脏病病人有任何预防效果。唯一有效的是对于遗传易感性或高氧化应激的2型糖尿病病人,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就是说只对某种病人有效。生育酚则对肺功能有害。

β-胡萝卜素的临床研究发现对心脏病和脑卒中没有任何益处。

那么就联合使用。

一项研究发现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硒和锌7年半,对心脏病没有益处。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联合使用在心脏病上也没有益处,只是患有心脏病的妇女服用维生素E有小幅度益处。

因此在心脏病上,可以说抗氧化物无效。

服用β-胡萝卜素没有预防肿瘤的效果。硒有可能降低皮肤癌患者患大肠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和死亡率,尤其是低硒人群。复合抗氧化物对于体内β-胡萝卜素水平低的男性能降低患癌风险和死亡率。

在肿瘤方面,抗氧化物的效果证据很少。

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锌能够预防黄斑变性,但不能预防白内障。叶黄素也有可能保护视力。这是抗氧化物的亮点,正在做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此外,服用β-胡萝卜素可小幅度减少认知能力下降。

虽然证据很少,但是不是属于不管有没有用,反正吃了无害的情况?

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服用β-胡萝卜素会增加烟民患肺癌的风险,并因此不得不终止。另外一项类似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维生素E也与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这些有害的结果虽然还有限,但足以提醒我们,对于抗氧化物尤其是抗氧化物补充剂,一定要谨慎。

迄今为止的临床研究结果,让抗氧化物从青春泉变成了然并卵,但并没有改变抗氧化物日益充斥我们生活的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抗氧化剂   胡萝卜素   益处   心脏病   衰老   维生素   病人   风险   效果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