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义厅排座次,公孙胜看后转身离去,从此梁山再无兄弟

前言

公孙胜原是河东人士,出身名门望族,自小家学渊源,涵养深厚。他博学能文,智勇双全,又有谋略,为人崇高节操,不屈从欺强凌弱,遇事号召仁义之气。

出身名门识大体,仕途坎坷意难平

公孙胜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个有学问的读书人,教他读古文、写才调,让他从小就打下了深厚的学识根基。公孙胜也确实资质奇佳,无论文史家,无不津津乐道,被称为“半桶水”。他还拜名师习武,既文能统兵,又武打好阵,是真正的文武全才。

他本可高枕无忧,清闲自得,将来功成名就,门当户对。但是公孙胜天生一个仗义执节之心,他看到朝廷腐败黑暗,奸佞当道,忠良平之气油然而生。

其父其母对公孙胜这些想法颇有微词,生怕他走火入魔,前途尽毁。公孙胜也明白家人的担心,但义不容辞,他必须为国家民生效力,这是他做为一个读书人的天职。

于是公孙胜考入太学读书,日夜沉潜苦读,终于中了进士,官至开封府推官,开始了他仕途生涯。

然而好景不长,公孙胜眼见朝中奸佞当道,忠良上,维护正义的声音越来越孤立无援。公孙胜多次直言规劝,希望能化解朝堂危机,却招致奸臣诬陷,陷害他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竟被贬为衙前小吏,权责尽失。

公孙胜自知明哲保身之计已无用处,只能选择退出仕途。他心中一片绝望与失落,多年苦心经营的功业一夕满,认为他

意气相投义结金兰,出谋划策扬名梁山

在漂泊江湖期间,公孙胜听闻梁山泊聚集了一群侠义之士,为乡里百姓解决了不少困难。梁山泊这个救苦救难的组织,正是公孙胜梦寐以求的理想归宿。于是公孙胜来到梁山,很快得晁盖赏识,以客卿之礼相待。

公孙胜汲汲求知,广泛收集梁山的信息。他得知梁山众人劫富济贫,仗义执事,与自己的志向不谋而合,遂产生了投奔梁山的念头。

经过深思熟虑,公孙胜决定离开家乡,踏上寻梁山之路。他没有告诉家人,只留下一封信,表示自己必须追随心中道义,去实现防微杜渐的宏愿。

历尽艰辛,公孙胜终于来到梁山,见到了传说中的晁盖。晁盖英姿飒爽,豪迈开朗,一见倾心,两人很快投契结为金兰之交。

在梁山,公孙胜找到了知音,大展鸿图。有他这个智囊做谋主,梁山泊的声势日趋壮大。公孙胜时常出谋献策,先后推荐了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好汉上山,使梁山势力大增。

在他建议下,梁山还联合了方腊和黑旋风李逵,一时间名人云集,声势浩大。公孙胜也借此机会扩充人脉,广交英雄好汉。

在公孙胜的智谋助力下,梁山泊名声大震,连杭州都有传闻,说是“梁山泊聚义,要做大事”。公孙胜也渐渐在梁山泊崭露头角,成为仅次于晁盖的红人。为了酬谢公孙胜,晁盖亲自为他取了“美目公孙三”的外号。

奸佞当道梁山变,两难取舍最终离山

好景不长,朝廷派遣书办承务郎李俊来讨伐梁山泊。双方大战不下,僵持许久。在这危急关头,宋江带人来到梁山投奔,获得晁盖接纳。然而宋江并非真心为梁山,他心术不正,野心勃勃,暗地里拉拢人心,想取代晁盖成为梁山泊领袖。

公孙胜看在眼里,十分忧虑。他劝谏晁盖提防宋江,但晁盖爽朗磊落,对宋江毫无戒心。公孙胜无奈,只能暗中观察宋江的言行举止。

公孙胜发现,宋江不同于晁盖这类草寇,他崇尚权谋,善于拉拢人心。手下多是原本混迹朝堂的官宦人士,向来瞧不起草莽出身的晁盖。

公孙胜引以为戒,更加留心宋江的举动。他发现宋江经常召集自己的心腹密谋,并开出丰厚条件拉拢人心。晁盖身边的人也时常向宋江告密,形势愈发不利。

果然,不久之后,晁盖在宋江设下的局中被害。宋江趁机控制了梁山泊的实权,自立为泊主,公孙胜所忧虑的局面到来了。

公孙胜陷入两难,他不想背叛晁盖等旧部,但也看到宋江掌控大局已成定局。经过深思熟虑,公孙胜决定暂时离开梁山泊,远避风头,等待时机。

百般无奈再投梁山,心知大限将至暗自离去

不久之后,梁山泊遭遇高廉大军围攻,陷入危机。宋江等人前去请公孙胜回山相助。公孙胜虽已看清宋江的真面目,也不忍兄弟之情,最终还是回到梁山,解救被困的众人。

公孙胜心中对宋江已有戒心,回到梁山后更加低调行事。他在众口铄金难定“36天罡星”排名时,主动让出第三的位置,得到宋江等人的信任。

经此一役,公孙胜的头脑和谋略也得以充分发挥。他替宋江出谋划策,扭转了梁山多次危机。同时暗中结交思想类似的俊杰好汉,以防不测。

表面上公孙胜倾心梁山,但他心知肚明,大限将至。108强汉名单敲定之时,公孙胜明白梁山已回天乏术。他了解宋江等人的根本取向,预见到梁山结局已定,自己的理想也无法实现。

公孙胜闭口不言,带着一丝落寞,再度离开梁山。临行前他留下一封信与乐和,表示自己对梁山已经绝望,但会永远记住这里的兄弟情谊。

识时务者为俊杰,避祸退隐山林

身怀绝技的公孙胜,本可以在江湖称王称霸。但他打心眼里向来瞧不起尔虞我诈的江湖争斗。梁山从仗义执事到分帮结派,已背离他的初衷。公孙胜识大体,看破红尘,悄然离去,不再卷入纷争。

他的选择,让公孙胜躲过了梁山血案的惨剧。其他英雄好汉,要么壮烈赴死,要么被官府所害。公孙胜早有预见,提前退出梁山,从而避开悲惨结局。

公孙胜离开梁山后,隐居深山,过起苦行僧的生活。他终日打坐修行,潜心研读佛法,不再过问红尘俗事。偶有江湖人士来访,也仅与之讨论佛理,不聊世事变迁。

在山林中,公孙胜过得很是潇洒自在。他早已看开名利荣宠,修心澄神,获得了人生的大智慧。后人来访,公孙胜也只留下“净命本自有,缘来则留之”的箴言便离去了。他于乱世浮沉,最终全身而退,平和地走完了人生,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结语:

公孙胜这段传奇经历,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缩影。他本有功名富贵在望,看清朝堂黑暗,愤而投身江湖侠义,却也目睹梁山变质,再次抽身离去。

公孙胜与众不同,不是为了名利,而是真心想为民请命。他明察秋毫,警世解民艰,其大智大勇,令人景仰。他历经沧桑变迁,而其仁人君子的本色,始终未改。

公孙胜的一生,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他超然物外,最终走向人生的终极目的地,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公孙胜的传奇经历,值得今人学习和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梁山   忠良   识时务者为俊杰   奸佞   英雄好汉   人心   仕途   当道   兄弟   江湖   人生   公孙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