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以色列人与王国简史:始于巴比伦,终于巴比伦

文/万物君

犹太历史长剧的第一幕是古以色列人的时代。他们先是从巴比伦南部的乌尔城迁徙到迦南之地,然后因为饥荒而迁徙到埃及。400多年后,因沦为奴隶而离开埃及返回迦南。在经历过士师时代和王国时代后,最后一任犹大国王西底家看着儿子们在他眼前被杀,随后被弄瞎双眼带到巴比伦。紧接着耶路撒冷遭焚毁,犹大国彻底灭亡。

1.族属

明确提到古以色列人的最早资料,来自一段大约公元前1220年的埃及碑文。内容是纪念埃及法老梅内普塔在迦南地战胜古以色列人和其他几个民族。

关于古以色列人的来源,则含混不清。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他们属于西闪米特人。

闪米特人的历史十分久远,按语言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

东闪米特,按现代分类法,此支称“闪米特北支”。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德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

西支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

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民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迦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后,有腓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

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公元前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是闪米特人最年轻的一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

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七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成为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各族的祖先。

从一些记载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米特人的摇篮。闪米特人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

2.希伯来人

最早的犹太人被称为“希伯来人”,属于“他称”。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三千纪的时候,古希伯来人游牧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草原。公元前二千纪中叶,古希伯来人的族长亚伯拉罕率领族人从巴比伦南部的乌尔城迁入到迦南地区,据说是受上帝之命西迁到“应许之地”、“希望之乡”。当时的迦南人(腓尼基人)把入侵者叫做“希伯来人”,意思是“渡河而来的人”。

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和孙子雅各住在迦南,雅各的儿子合谋将自己的弟弟约瑟卖给一帮以实玛利商人。约瑟被带到埃及,历经艰险,当上大官。

公元前16世纪,迦南地区发生了一次特大饥荒。雅各和他的其他11个儿子逃荒到埃及。约瑟接济了他们,并把他们安置在尼罗河三角洲某处,《圣经》称此地为歌珊地。

在约瑟和器重他的法老去世后,雅各的后代继续繁衍,数量之多,引起新统治者敌视,终使他们沦为奴隶。埃及法老还命令:凡希伯来人生的男婴,都应丢在尼罗河里。

当时,利未支派的一对夫妇生下一个儿子,见这个儿子俊美。他们冒险把其匿藏。三个月后,孩子再也藏不住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摩西的父母决计将婴孩放进一个用蒲草筐子做的箱子里,涂上沥青和石漆,放在尼罗河边的芦苇丛中。

法老的女儿很快就发现芦苇丛中的箱子,她把摩西从水里救了出来,并为他取了名字摩西,意思是:从水里拉上来。

公主将摩西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摩西长大后一次失手杀死了一名殴打以色列人的埃及士兵,为了躲避法老的追杀,摩西来到了米甸并娶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生有二子,革舜和以利以谢。一日,摩西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为奴的犹太人,离开那里回到上帝应许的流着奶与蜜之地。

古以色列人逃离埃及的过程叫“出埃及记”。

他们在摩西的带领下离开埃及,然后在西奈山获得“摩西十戒”。这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此后,“希伯来人”一词就很少在《圣经》中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色列人”。所以,一般说来,“希伯来人”主要是用来称呼从亚伯拉罕到摩西时期的古犹太人。

摩西

3.旷野漂流40年

古以色列人在巴兰旷野的加低斯(Kadesh,也叫加低斯巴尼亚)安营时,摩西派十二探子前往迦南。

虽然他们均回报那里是肥沃美好的,但其中10人却惧怕迦南人,不主张进入迦南地,只有约书亚(摩西的助手)和迦勒(摩西的姐夫)愿意前往占领那里。

会众都附和不愿进入迦南,并决意选出一位新领袖,带领他们返回埃及,免得死在迦南人的刀下。他们拟用石头打死摩西和亚伦(摩西的兄长)。

根据《圣经》记载,在那一刻,神亲自干预这事。若不是摩西求情,神便把全会众都消灭了。

神再一次勉强答允摩西的要求,饶恕了以色列人,但补充说,民众中2岁以外,曾埋怨神的,不得进入应许之地,他们要在旷野漂流40年,直至那一代的人全部死去,他们的儿女才可进入迦南。

出埃及

在旷野漂流的末期,米利暗(摩西的姐姐,迦勒的妻子,七位女先知之一)在加低斯死了,并且葬在那里。不久,亚伦死在何珥山,他的儿子以利亚撒接替他。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击败了米甸人,在摩押平原驻扎时,上帝令摩西登上尼波山,在山上上帝指给摩西看他给的应许之地,惟他不能进入。

在遥望了应许之地后,摩西死在山上。

4.士师时代

接下来的事情,《圣经》中有两种说法。一说古以色列人征服耶利哥,通过三次迅捷的战役横扫此地,再由古以色列人的十二支派将它瓜分。但是,《圣经》又说这次征服进展缓慢,缺乏协调,到约书亚去世时仍未竟全功。

从公元前13世纪末到公元前11世纪末,迦南的古以色列人组成一个十二支派的联盟。

两个支派(流便和迦得)完全定居在外约旦,一个支派(玛拿西)控制约旦河两岸的领土。犹大支派控制着约旦河以西的南部领土,约旦河以西的中部领土被便雅悯、以法莲和玛拿西占领,较小的几个支派占领耶斯列平原北部的领土。

古以色列人的联盟没有正式的中央政府或首都,各个支派因为一个圣约和一位叫耶和华(Yahweh)的共同的神而同气连枝,互相负责。圣约收纳在圣龛即约柜里,后来安放在中部山区的示罗。必要时会召开所有支派的长老会,共同谋划统一行动,但各个支派通常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魅力超凡的领袖不时出现,领导几个支派或者所有支派,讨伐征战。《圣经》管这种领袖叫“士师”。

摩西、约书亚都曾是全民族的领袖,士师则是各支派的地区性首领。他们打仗时是军事统帅,平时则是管理民事的审判官。

这些豪杰智勇双全,一生的事迹丰富多彩,以笏、底波拉、基甸和参孙是其中最有名的士师。他们的战迹分布于迦南领土的四面八方,对付的敌人也各不相同。战斗都是地区性的,卷入的支派各有不同。按区域分述如下:

在东南方,以笏以献礼为名,刺杀了多次侵犯河东各支派和河西便雅悯支派的摩押王伊矶伦,使“国中太平八十年”。

在北方,以笏死后,迦南王耶宾欺压以色列人,女士师底波拉和拿弗他利的巴拉奋起抗战,联合以法莲、便雅悯、拿弗他利、西布伦、以萨迦等支派,在以斯德伦平原与迦南王西西拉对阵,避开敌人的“铁车”优势,利用大雨击败顽敌。

女士师底波拉

在东方,底波拉之后,河东的米甸人、亚玛力人入侵劫掠。玛拿西支派的基甸应召而出,从玛拿西、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支派中选召士兵,智攻米甸兵营,以寡胜众,打死米甸首领,并攻入米甸境内,杀死王子西巴和撒慕拿,制服了米甸人,使“国中太平四十年”

在西南方,以色列人受到非利士人的辖制,但支派玛挪亚的儿子参孙力大无敌,击杀众多非利士人,最后和3000名非利士人同归于尽。

约于公元前1100至公元前1020年之间,撒母耳作了先知兼士师。作为最后一位士师,撒母耳是士师时期和王国时期之间的过度性人物。他膏立了统一王国的国王扫罗和大卫。

撒母耳膏立大卫

5.王国时代

古以色列人的联盟不够强大,不足以对付非利士人,后者一直想占领整个迦南。

古代希腊人称非利士人(Philistine)的居住地为巴勒斯坦,意即非利士人的国家,这就是巴勒斯坦地名的由来。显而易见,非利士人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腓力斯丁人究竟源自何处?他们是哪些人组成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古代文化史中的难解之谜。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和菲利普·李·拉尔夫认为,腓力斯丁人是从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进入巴勒斯坦地区的。以色列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阿巴·埃班也认为,腓力斯丁人是爱琴海上的一个民族,入侵的北方部落把他们从家乡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的沿海地区赶了出来,腓力斯丁人最初想在埃及找到立足之地,但没有成功,然后他们才进入巴勒斯坦的。

前苏联著名的古代史专家阿甫基耶夫认为,腓力斯丁人是在公元前12世纪突然出现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他继而含混地说,“腓力斯丁人是属于爱琴部落集团的,在埃及铭文中这些部落被称为海上民族。”但对这一集团包括什么人这一问题,阿甫基耶夫却避而不谈。他认为,腓力斯丁人的强大无比在于他们广泛地使用铁,而铁在公元前13世纪时却是十分珍贵和稀少的。

总之,非利士人占有重大技术优势,懂得制铁,能熟练驾驭战车。在公元前1050年左右,他们在亚弗(Aphek)的一场大战中获胜,夺得(被带到战场的)约柜,摧毁示罗城,占领大部分地区。作为回应,古以色列人建立君主制,以便协调作战,他们选出便雅悯支派的扫罗任首位国王。

扫罗能当选,不光是因为得到德高望重的先知撒母耳的支持,还要归功于他的人格魅力。不过他虽然一开始对非利士人的作战卓有成效,但后来就变得反复无常,时不时流露出沮丧和愤怒,还屡有误判。撒母耳转而支持扫罗王麾下的年轻将领大卫,此人和非利士著名英雄歌利亚打仗,获胜后声名远扬。作为战士,大卫受到爱戴,让扫罗相形见绌。扫罗妒火中烧,将标枪冲着大卫投去,欲刺杀他,大卫只能逃到非利士人那里避祸。

撒母耳膏立扫罗

大约公元前1000年,古以色列人在耶斯列平原惨败于非利士人。扫罗的三个儿子被杀,扫罗自杀;扫罗幸存的儿子伊施巴力(Eshbaal)继位,但没能坐稳王位。

大卫被南部犹大支派推举为王。软弱的伊施巴力遭谋杀后,大卫轻易获得北部各支派的支持。几年之内,他又征服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交界处一块重要的迦南人(腓尼基人)飞地,将其主城耶路撒冷作为自己的领地,并把约柜(之前已从非利士人手中收回)运到那里。这样,耶路撒冷成为一个君主国的首都。

大卫,米开朗基罗雕塑

大卫的登基标志着成熟的以色列君主制正式启动,也标志着古以色列人明确出现在历史上。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统治了大约80年,在后世犹太人的想象中,这段时间是犹太史上的黄金时代。

6.王国分裂

大卫生前把王位传给了所罗门(约公元前961-前922)。

所罗门把注意力从战事转向国家的商业发展。由此实现空前的繁荣。繁荣使所罗门可以大兴土木,包括建造耶路撒冷的大型王宫和圣殿。

所罗门的建筑工程和帝国的行政管理,不但带来复杂的行政系统和沉重的赋税,而且为了国家利益强迫民众服劳役,此举不得人心。

地方祭司眼见耶路撒冷圣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自己的地位日渐式微,也滋生不满情绪。

所罗门自己没有尝到这些不满的恶果,但他一去世,王国就一分为二。他的儿子罗波安虽然继续掌控犹大和便雅悯两个支派,但是北方各支派拒不承认由大卫促成的与犹大支派的联合,另立耶罗波安为王,此人青年时智勇双全,为所罗门王所器重。

耶罗波安深为北方支派所拥护,他即位后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北方王国为以色列,南方王国为犹大。为对付南国犹大,他即位之初便建示剑城,后来迁至得撒(Tirzah),最后定都于撒玛利亚。

无论犹大还是以色列,都不够强大,守不住大卫和所罗门打下的江山。换言之,犹大经常面临埃及的压力,以色列经常面临大马士革的压力。

另外,这两个国家还不断相互竞争和施压,主要体现在宗教上。耶罗波安设立自己的官方崇拜,在但、伯特利两地修建神殿,其臣民不再把耶路撒冷圣殿这个大卫皇室的官方圣地视为自己的崇拜中心。

耶罗波安向异神献祭

7.以色列王国终结

以色列和犹大两国一直比较弱小,直到公元前8世纪80年代,亚述势力遭到削弱,而两国都出现能干的国王,遂使国力暂时中兴。

但在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公元前785-前745年)去世后不久,亚述在强大的新统治者提革拉毗列色三世领导下卷土重来。

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先发动战争,征服巴比伦,再把注意力转向西方。到公元前738年,所有位于叙利亚和迦南北部的国家都向他进贡,其中就包括几近无政府状态的以色列。

以色列和大马士革试图向犹大施压,令其加入对抗亚述人的地区性联盟,但被犹大国王约坦和亚哈斯先后拒绝。亚哈斯在位期间,这个联盟的成员国侵袭犹大,想改立一个听话的国王。面对侵略和来自其他地方的攻击,亚哈斯只得向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求助。亚述人的大军横扫这一地区,所向披靡,联盟瞬间土崩瓦解。

占领以色列后,提革拉毗列色三世迁走当地部分人口,缩小其领土,还扶植傀儡国王何细亚掌管残山剩水。然而,何细亚拒不纳贡,还向埃及求助。

藐视亚述大帝国,无异于自取灭亡。公元前724年,亚述王撒缦以色五世发动进攻,俘获何细亚,占领大部分土地。公元前721年,撒珥根二世攻占首都撒玛利亚,北方王国的历史就此终结。

8.犹太王国灭亡

公元前703年,非利士各城市、犹大和其他一些势力组成反亚述联盟。

公元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进军耶路撒冷,骇人的屠杀和大规模的外迁接踵而至,犹大王希西家不得不割让部分领土并增加贡赋。但西拿基立没有占领耶路撒冷就突然撤离,根据《圣经》的叙述,这是由于他的军队忽然奇迹般地出现大量死亡。

在约西亚统治时期(公元前640—前609年在位),犹大王国尚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但已是强弩之末。他收复被亚述人占去的北国以色列的部分领土,还发起一场席卷全国的宗教改革,以清除由亚述人强行推广的外来膜拜。

公元前627年,亚述王亚述巴尼帕去世,帝国出现相当不稳的情况。

公元前626年,巴比伦尼亚宣告独立,由亚述派去驻守该地的迦勒底贵族尼布甲尼撒的父亲尼布普拉撒自立为王,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西北、同受亚述统治的米底人结成同盟。

公元前612年,米底人和新巴比伦人联合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尼尼微陷落后,亚述人在哈兰建立他们的新首都。

公元前609年,埃及法老尼哥二世决定帮助垂死的亚述帝国抵抗巴比伦人。约西亚王试图率军挡住埃及人,预先阻止埃及-亚述联军的胜利,但战死沙场。巴比伦王国这时控制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只得转而控制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犹大的新国王约哈斯遭废黜,由约雅敬取代,他向埃及纳贡。

巴比伦王国向西扩张,蚕食埃及领土,犹大王国覆灭的序幕拉开。

巴比伦将领尼布甲尼撒(很快称王)在叙利亚打败埃及人,向南逼近犹大,胁迫约雅敬在公元前603—前602年间向他称臣。约雅敬试图反抗,转而求助于埃及人,但在随后与巴比伦的战争中死去。

公元前598年,约雅敬18岁的儿子约雅斤继位。约雅斤在抵抗尼布甲尼撒三个月之后投降。他和皇室成员、高官以及犹大王国的大量财宝被掳往巴比伦;他的叔叔,即约西亚王之子西底家(原名叫玛探雅。巴比伦王把玛探雅的名字改为西底家,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义”),被立为傀儡国王。

犹大皇室中有一个强而有力的亲埃及派。这派的支持者相信埃及能够帮助他们摆脱东方宗主的掌握,西底家无法抵抗这些政治压力,终于决定效忠埃及。

面对埃及敌人所策动的革命,尼布甲尼撒被迫领兵西行。他在叙利亚北部的利比拉设立大本营,决定以耶路撒冷为主要目标。对耶路撒冷的初次围剿曾中止了一段时期。然而,第二次围城却残酷地继续到城破为止。

公元前587年,经过长期围攻,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攻破耶路撒冷的城墙。西底家看着儿子们在他眼前被杀,随后被弄瞎双眼带到巴比伦。耶路撒冷遭焚毁,城墙被夷平。许多高级将领被杀,剩下的被掳走,犹大国彻底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巴比伦   王国   迦南   摩西   耶路撒冷   大卫   以色列   支派   埃及   犹大   简史   公元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