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沧桑话演武(八) 特定年代的特定产物- 四清路 大寨渠文革渠

“四清运动”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好些人们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四清的记忆也慢慢地淡薄了,但在我们汾阳演武镇当地还留下了一条至今仍然服务于当地老百姓的几个工程; “四清路”、“大寨渠”、“文革渠”。

(1): “四清路”:

“四清路”是1963年四清工作队来了以后,为了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发动全公社的生产大队出人出力,修筑了一条纵贯演武公社南北,全长大约有十几公里的农田路,后来铺上了沙石,成了沙石公路(是现在冀村到孝义——冀孝公路的中继线,现在已经是平坦干净的柏油公路了)。

原来在没有修筑“四清路”的上世纪63年64年前,我们当地要去演武南边的村庄,大部分是走我们村庄东部的一条路。也就是出了南演武往东,大约有百十来米,就是当地称为“敌道”(叠道)的一条路。

当地的“敌道”(叠道)是一条古道,官道。也可以说是古代驰道的一条分支路,驰道: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

与“敌道”(叠道)相交处是一个十字路口。往东是当地称为“小官道” 的一条道。但不知为什么称为“小官道” ,是否因为当地没有出过大官。但据记载当地清朝年间,演武王家就曾经出过好些个二品、三品等官员(备注 )。

据说那条路是旧时当地通往汾河渡口,和平遥,沁源,晋东南,继而河北,山东的一条古道。

“四清路”北起演武公社白石村、南开社村之间的汾平公路,途经招贤村

通过十字路口往北的“敌道”,是路过招贤、南开社、菩提庄、东遥庄、城子、唐兴庄、冀村镇继而北上到并州城的一条古道。

“敌道”往南就是路过辛盖村,到韩家桥(据说韩家桥也是旧时汾河的一个渡口)继而南下演武公社南部村庄的一条走道。当地人们称为东道。记得小时候往辛盖、韩家桥、上达逛庙会时候就是走的东道。

“四清路”北起演武公社白石村、南开社村之间的汾平公路,途经招贤村、演武村、幸盖村、韩家桥村,三个上达村、西河堡村、到东大王村,基本上涵盖了演武公社东部的大部分村庄。

现在“四清路”招贤与演武之间的路段

它原来起点在演武白石村的东部,现冀孝线的西边,也就是招贤村与演武村之间,从汾平公路南下,从北往南紧贴招贤村西边,当时的演武棉花加工厂(我们当地叫大寺,寿圣寺,元代以前的建筑)东边,再往南紧贴演武古镇子夏庙魁星楼的东边(这一段旧四清路因为新路改线,前些年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但也有幸存留下来了。现在又整修的不错了)。过了我们演武村的“小官道”,紧靠南演武原来的八家庄的东南边斜刺往西南方向,通到演武村的正南,一直向南到东大王村。

(二):“大寨渠”:

在靠近磁窑河的西边,我们演武村为了排碱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在磁窑河西部的九支渠的西边挖了一条大约一千多米长的排碱渠,叫做“大寨渠”,“大寨渠”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当时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记得当时开挖“大寨渠”时候的支部书记是王志杰。好像是在当年的端午节前后挖的。在当时的武装部(那时候当地对大队部的称呼,地址在当时韩廷选,韩士义家的院子里)前面临街的门面房里立的灶,在端午节的时候,还给人们做得吃了大米凉糕。

当时“大寨渠”的开挖,阻断了磁窑河与九支渠的渗水,再加上后来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田整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措施,它基本上改变了我们村涝洼盐碱地的土地性质和面貌。

(三):“文革渠”:

而后来当地公社还审时度势在紧靠“四清路”的东边,贴着路基又开挖了一条也是纵贯北南的退水渠,叫做总退。而因为当时时间已到了文化革命的时候了,因此也叫做“文革渠”。

四清路东边,贴着路基挖了一条纵贯北南的退水渠。当时时间已到了文化革命的时候了,因此也叫做“文革渠”

“四清路”与“文革渠”这两个工程的名称,当时可能虽然不是刻意纪念“四清运动”与“文化革命”,但它却是自出机抒流传到了现在(一些上年龄的人还是叫“四清路”)。

但“四清路”“大寨渠”“文革渠”这三个工程在一个地方的同时存在着这个情况,恐怕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吧(从中是否也可看出当时当地与时俱进的一个发展过程)!

不过不管怎么说,“四清路”“文革渠”这两个工程确实是改变了演武公社及我们演武村当时至现在的交通状况和整个演武公社东部北半部的退水状况,极大的方便便利了当地人们的出行,以及退排水状况,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大寨渠”也确实为当时我们演武村的排碱治碱工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后来我们村年年的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那几个工程也是那个特定年代里的特定产物。

我们都是那个年代的人,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岁月不饶人,以往的事情,好像就在昨天那样,仍然是历历在目,它勾起了我们无限的回忆。

其实,回忆过去也并不是眷恋那时候的生活,只不过那时候记载了我们的青春,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里我们也曾经出过力,流过汗。

记载下来,也为后来的年轻人了解一下以前的状况;那个特定年代里的特定产物——汾阳演武的“四清路”“大寨渠”“文革渠”。

(备注附录)“小官道” 不知为什么称为“小官道” 的一条道;

明朝时期因为没有记载而不详,到了清代,演武王家相继出现了;

资政大夫(正二品)、武翼大夫( 正三品)、武議郎(正三品) 、中仪大夫(从三品)、昭武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正四品)、朝议大夫(从四品), 奉政大夫(正五品)、 武德骑尉(正五品)、武畧郎(从五品)、修职郎(正八品)、 知府、知州、插进箭岭守备、打箭炉同知、典史,候补布政司经厯、候选布政司经厯、国子监典簿、教谕、千总、守备,都司、按察司司狱、太学生、进士、武进士、武举、从九、吏员、乡饮大賓、等等官员大约有百十多人。而女氏被封赠为夫人、淑人、恭人、宜人的也不在少数(笔者演武古镇名门世家有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大寨   汾阳   文革   南开   官道   古镇   村庄   大夫   产物   公社   沧桑   公路   年代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