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体采访行-宣化辽墓壁画:见证民族交流与融合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如意 作者 亢春宁 赵娜 臧波 和颖

宣化古城历史文化悠久,洋河孕育了这片土地,从秦上谷郡到清宣府,历朝历代都在这里留下过历史痕迹,唯独没有宋,这还要从燕云十六州说起。

936年,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建立了后晋王朝。借兵的代价就是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宣化正是燕云十六州中的武州。

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可能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最大的遗憾,却也成就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流融合,宣化辽代壁画墓群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实证。

宣化辽代壁画墓群位于宣化区河子西乡的下八里村,距离宣化古城4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目前,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辽墓暂未开放,想要来一次“城市考古”,不妨到宣化博物馆一探究竟。

辽代壁画墓群共发掘了10余座,主要以张世卿墓、张文藻墓为代表的张氏家族墓。绘在墓室墙上的彩色壁画是宣化辽墓的精华,共有100多幅、400多平方米,有天文图、茶道图、散乐图、出行图、启门图、挑灯图、备经图、备宴图、对弈图、婴戏图、花鸟图等。其中,张世卿墓中的散乐图,11人组成乐队,1人手舞足蹈。这些人头戴幞头,身穿圆领长袍,脚蹬高筒靴,服装色彩各异。每人手中持一种乐器,有琵琶、大鼓、腰鼓、笙、笛、箫、拍板,场面极为壮观。

张世卿墓是最先被发现的,墓室里共出现39个人物,女性大都身穿短襦、长裙,有的梳着契丹族的发式。男性面部表情庄重严肃,有汉人装束,有契丹人的装束,画中汉人与契丹人共同生活,其乐融融。仔细观察这些人物,从他们的神态、衣着、妆容,还能找到一些唐朝遗风,与宋朝境内的汉人穿着打扮有所不同。

辽墓壁画以写实为主,可以看出,虽然“燕云十六州”事件距张世卿时已有百余年,但因为辽太宗实施的“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汉人依旧保持汉人的生活习惯,过着农耕纺织的生活。

壁画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天文图,在墓顶中央有一个洞,这里曾悬有一枚铜镜,在洞周围画着莲花,莲花外绘有淡蓝色的苍穹。苍穹之上绘着中国传统的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外又绘着古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十二星座。这十二星座的标志,充满了东方地域特色,代表水瓶座的是平常人家里用的罐子;代表人马座的是一个穿着汉服的小人牵着一匹马;代表双子座的是两个小人并排而立。虽与西方的不同,但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各个星座。这种将西方的记星法与中国传统的记星法结合在一起,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足见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可惜的是,张世卿墓早期被盗过,盗洞正好在黄道十二宫中的金牛宫,所以墓室顶只能看到十一宫。

除了壁画,辽墓还出土了1000多件文物。在大辽归化州清河郡张文藻墓室里的桌上,发现一个绿釉鸡腿瓶中盛满了橘红色的液体,考古现场专家,大胆尝了一下,有些涩涩的味道,与酒相似,专家判断,应该是辽代时期的美酒。

辽国时,宣化改名归化州,这里是辽代皇族与王公贵族往返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的必经之路,成为沟通燕、云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最终促进了汉文化和契丹文化的相融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宣化   化州   契丹   壁画   辽代   墓室   黄道   星宿   汉人   水路   见证   草原   采访   民族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