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3台根服务器,美国10台中国1台没有,若被关闭服务怎么办?

文/观文史说

编辑/观文史说

如果现在的生活没有网络会怎样?

不能耍短视频,不能打游戏,不能微信跟朋友们聊天,收发邮件也不可以,这样的生活想想就令人窒息。

这一切都基于负责全球网络的13台根服务器,早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已经被划分完毕,中国连一台都没有,反而和中国一直不太对付的美国,一下子独占了10台。

中国处于如此被动的境地,若被关闭网络该怎么办?

01

美国关闭根服务器,中国网络会瘫痪吗?

中国网络大多数依靠美国对根域名服务器的控制,但技术实力提升和镜像服务器的建立让中国的网络在根域名服务器关闭的情况下有了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

据统计,全球共有13台根域名服务器,其中美国独占10台,中国没有获得任何一台,根域名服务器可以解析网站域名,找到正确的IP地址,是互联网正常运行的基础,由于美国对根域名服务器的控制,使其可以随时关闭某个国家的网络连接。

中国起步较晚,早期互联网技术依赖美国,但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实力的提升,中国已经建立了近千台镜像根域名服务器。

这些服务器可以与美国的根域名服务器实现数据同步,即便美国关闭某网站的连接,中国也可以利用镜像服务器保持正常访问,另外,中国也在积极提升互联网核心技术,打造国产操作系统、浏览器、芯片等,这些都有助于保障中国网络的独立性

尽管中国网络曾经高度依赖美国的根域名服务器,但随着技术实力的增强,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自主可控的网络体系。

即使在极端情况下美国关闭根域名服务器,中国也有一定的能力保证重要网络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全网瘫痪的严重后果,中国网络正朝着更加独立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更深入地看,美国对全球网络的控制权源自互联网初始阶段的技术布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域名系统和根服务器都由美国主导建设。

当时中国互联网发展还处于空白,没有能力参与全球互联网体系的规划,只能被动接受美国的网络架构。

但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中国已经开始主动打破美国在网络领域的长期垄断,除了镜像根服务器外,中国还自主研发了国产操作系统、浏览器、数据库等互联网核心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网络安全和开发人才。

此外,中国还在积极参与全球网络治理,争取在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中获得发言权,中国不再是互联网技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即使美国试图利用根域名服务器进行网络威胁,也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

02

什么是根服务器?

互联网的运转离不开域名系统,而域名系统的核心就是根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扮演着互联网世界的交通枢纽角色,承载着全球互联网的命脉。

根域名服务器存储了顶级域名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当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本地DNS会向根域名服务器查询对应的IP地址,从而建立链接。

全球共有13组根域名服务器,其中10组驻留在美国,由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根域名服务器数量有限,是因为早期互联网使用IPv4,地址空间有限。

一个IPv4地址对应一段数据,而当时数据包大小限制为512字节,IPv4地址为32位,因此一段数据中只能容纳13个IPv4地址,这就限制了根域名服务器的数量,但随着IPv6的广泛应用,其中数据包大小超过了以前的数千倍,根服务器数量将持续增加。

少数根域名服务器集中在美国掌握中意味着互联网命脉被掌控,任何国家的网络连接都可以被随时中断,这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网络优势,已经在多次冲突中发挥了效用。

2003年,美国中断了伊拉克的域名解析,瘫痪了其军队指挥系统,2021年美国直接割断伊拉克的互联网连接,造成全国性网络瘫痪。

类似手段也被用于对付伊朗核设施,以色列与美国合作,使用名为“震网”的病毒袭击伊朗的离心机控制系统,导致设备瘫痪,迫使伊朗中断核项目,这种高效低成本的网络战给世界带来了隐患,可能被恐怖分子滥用来制造更大的灾难。

有专家戏称根域名服务器为“真理”,足见其在互联网世界的重要性,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电话交换机,处理着全球数十亿次网站访问请求。

一旦交换机受控或瘫痪,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互联网社区呼吁建立透明、分布式的根域名服务器管理机制,而非单一国家控制。

中国也意识到根域名服务器的重要性,启动了“雪人计划”,在全球16国完成了25组IPv6根服务器的部署,形成了一个由原有的13组根服务器和新增的IPv6根服务器组成的新格局,这为建立多边、开放、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奠定了基础。

03

中国需要自己的根服务器

随着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对于网络基础设施缺乏自主掌控能力。

近年来,中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大力投入和布局,通过建设属于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中国不仅可以实现网络通信的安全稳定,也能够在互联网治理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目前,全球共有13台根域名服务器,其中10台由美国控制,由于缺乏自主可控的根服务器,一旦发生国际冲突,中国就面临域名解析被切断的风险。

2015年,“美国可以随时切断中国的互联网”的消息曾引发广泛关注,尽管中国已建立本地DNS服务器并参与IPv6根服务器的架设,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美国手中,拥有自主的根服务器,关系到国家网络安全和经济发展。

2020年,中国工信部批准设立中国根服务器管理机构,负责运行维护F、I、K、L等根服务器,这标志着中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重要一步,随后,北京市也获批建设本地根服务器,业内认为,这有助于提升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域名解析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民群体和互联网经济体量,构建自主可控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网络空间安全的必然选择。

这不仅能够保障国家在关键时刻的网络联通,也使中国在未来的互联网治理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同时,自主根服务器的部署也能促进IPv6根服务器的建设,为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提供基础支持

当然,建设属于自己的根服务器体系不意味着脱离全球互联网体系,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互联网治理,推动网络空间的和平发展。

中国应该在继续加大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的同时,与全球互联网组织和国家进行良性互动与合作,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推动互联网安全与开放的重要力量,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网络空间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9亿,网民规模世界第一,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位居全球前列,与之匹配的,是中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不断进步。

过去十余年,中国已经建立起遍布全国的高速宽带网络,实现了互联网全面覆盖,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不断涌现,5G网络商用步伐不断加快,可以说,中国已经从互联网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工信部批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设立域名根服务器管理机构,正是基于这一考量,这使中国第一次拥有了自主的根服务器管理权限。

04

美媒:中国或已能绕过美国制裁!

美媒最近报道,近日华为突然悄然发布其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5G手机Mate 60 Pro,引发了美国方面的高度关注。

作为长期受到美国技术封锁的对象,华为此次引发关注的原因在于这款手机采用的关键芯片技术来源于中国本土研发,表明中国可能已突破美国在芯片技术封锁上的限制。

报道指出,日本实验室第一时间购买了这款新机进行拆解测试,结果发现其中不含任何美国芯片,采用的都是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这一发现让美国感到惊慌,因为它意味着华为不再依赖美国芯片技术就能独立设计和生产性能强劲的通信设备。

尽管目前华为的自主芯片技术与全球领先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从零开始突破封锁研发出关键芯片已经实现了关键一步。

中国完全有能力在没有美国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设计和制造性能相对强劲的产品,未来随着技术积累,中国有望进一步弥补差距,在更多高端芯片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这对美国来说预示着其长期依赖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对华封锁战略已开始失效,中国拥有强大的人才基础和产业体系,能够在关键领域重新建立自主的技术体系,一旦中国掌握核心技术,美国将失去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控制能力。

当前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例如在存储芯片领域,中国企业的3D NAND闪存技术已领先行业老大三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这种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势必会打破美国长期对全球科技规则的主导地位。

总体来看,华为的自主芯片突破只是一个开始,标志着中国科技产业已开始突破美国科技封锁的阻碍,为中国在更多高科技领域实现自主创新打开了空间,这预示着一个不受美国主导的新科技格局正在形成,中国有望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

更重要的是,华为此次芯片技术突破背后并非个案,而是中国科技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企业正依靠自主创新快速弥补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例如中芯国际已掌握7nm工艺,为华为等提供最先进水平的芯片,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寒武纪、海光等中国企业也在加速突破,其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一流水平。

在核心基础领域如光刻机技术上,中国也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研制的EUV光刻机就是一个例子。

这项对制造精密芯片至关重要的设备,过去长期被少数国家垄断,如今中国已加入最前沿的研发队伍,今后,中国将能减少对进口光刻机的依赖,为芯片产业提供关键支撑。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积极布局下一代信息技术如量子计算,最近,中国科学家实现了量子虚拟交互的突破,这被视为构建可扩展量子计算网络的关键一步。

在量子通信、超导量子芯片等多个前沿领域,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取得重要进展,这为中国未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三星   美国   中国   华为   服务器   全球   芯片   自主   域名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