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十大领兵书生,第三位,东吴陆逊

【陆逊,字伯言,东吴吴郡人,所谓,吴郡陆伯言,翩翩美少年!三国时东吴军事家、政治家,唯二单独列传之臣,出将入相,被人赞其为社稷之臣。

东吴四英将之一,唐武庙六十四将及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当然,更难得的是其教子有方,父子双入武庙】

【陆逊,出身江东四大家之一的陆氏,年少丧父,后跟随在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身边。嗯,记着是从祖父,不是祖父啊!

公元194年,因袁术与陆康不和,当然,很难说不是袁术这货觊觎庐江,反正双方闹掰了!

恼羞成怒的袁术派出小霸王孙策率兵攻打庐江,陆康则是选择死守,两年后庐江城破,陆康在城破月余后病逝。

在这两年内,本就不繁盛的陆氏一族死了近一半族人,所以,老实说陆逊跟孙家还有大仇来着】

【打……哈哈……嗯,言归正传!陆康死后,陆氏门庭衰落,而陆康幼子也就是陆逊的从父陆绩比陆逊还小上六岁,无力撑起门庭,无奈,只能是年仅十二岁的陆逊帮着。

话说辈分这东西是真难顶,年纪再大碰着个辈分大年纪小的该叫叔叫叔,该叫姑还得叫姑】

【公元200年,那曾经不可一世,让曹操都叹息说“狮儿不可与之争锋”的小霸王孙策遇刺身亡后,孙十,嗯,孙权继领江东,并招贤纳士】

【当然,这一年,年方十八岁的陆逊并没有积极去给孙权当差,毕竟还早,直到三年后,陆美男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方才小……书一扔,到孙权幕府任职,成为一名光荣与美貌并存的……幕僚】

【成为幕僚后,陆逊一直致力于文秘工作,为孙权掌管文书,这几乎是每位儒将领兵前的基操,陈庆之如是,左宗棠如是。

直到某年某月某日,陆同学的眼睛突然看向一处,再也没能偏移,哦!那地儿叫会稽,上面有个族群叫山越,山越有个大帅叫潘临,挺能闹腾。

好,破案了,什么叫枪打出头鸟,说的就是这,你潘大帅牛啊!挺能闹腾,这下好了,别人要出名,踩你脑袋上就行了。

没说的,陆同学立马给孙权上书说主公啊,咱去打山越吧,打山越好啊,能抢钱抢人抢土地,名声还贼好听,这是开疆拓土啊!

孙权呢,一听这忽……听这说法就觉得不错,当下也不墨迹,大手一挥,小陆啊,既然是你提的,那就由你去办吧,尽快办好哈!

兵马随手一划拉,陆同学开心了,成名自今日始,带兵一顿穷追猛打,潘大帅,宣告扑街。

战报一呈递,孙权也开心了,小陆人不错哈,能文能武,关键还能帮主公攒好名声。

事情脉络很清晰,孙权陆逊得了名,收了人,取了财,名利双收,人生赢家,两人都挺开心,唯一不开心的就是潘大帅,人在山中坐,祸从天上来,还不知道发生了啥,哦豁!人没了。

接下来数年时间,陆同学似乎就跟山越杠上了,有事没事打山越,心情好,打山越,心情不好,还打山越。

最可恨的是这位陆同学还带请外援,把打山越最狠的奋武将军贺齐一起叫上,混合双打,一套组合拳下来,山越,再次扑街】

【看看山越,大家会想起啥?我只能想到“经验包”仨字儿,而且绝对是三国最坚挺的经验包。

看看其他两大经验包,曹魏的合肥战场鉴于孙权大大不常去,就算去也有且只有五次,那也不是谁都能碰上的。

而季汉的南中战场,除了几任南中都督,也就大佬诸葛亮刷了一次,还他喵的差点儿刷绝种。

相比而言,山越绝对是三国最佳经验包,持久、耐揍,嘛!看看,全是优点啊!

所以说,在东吴,要想出名早,打打山越准能好,只要山越打得好,娇妻美妾必不少。

看看陆同学就知道了,就因为山越打得好,孙权一激动,直接把侄女嫁给他当老婆,一下子成家立业全齐活了】

【成为孙权的侄女婿后,陆同学也就成了孙权的自己人,一家人嘛!进核心圈子很正常,军国大事自然是要接触的咯!

按常理,到这一步,陆同学应该积极谋划的是怎样帮自家主公戡定南北枭雄,成就一番伟业。

但陆同学不是常人,所以当孙权问及陆同学接下来的打算时,陆同学还是那句话,打山越!

估计孙权当时挺懵,满脸都是不可置信,嘛!山越咋招你惹你了?天天喊打喊杀!

对此,陆同学的解释是:抢人。没办法,三国嘛!天下乱得一批,先是黄巾起义,后是诸侯争霸,打来打去人数骤减,整个华夏就他喵的剩下几百万人,你能信?

更何况吴国地处东南,在三国可不算富裕,人也少,自然要想方设法添丁进口,强盛国家,所以,陆同学就是这么瞄上山越的】

【孙权被说服了,大手一挥,交给你了,去办吧!好吧,再次心疼一下山越,一定是上辈子造了大孽,才遇上这么个主。

山越具体是些什么人?简单说就是人不咋聪明,还特爱搞事的一群异族,对付这些人,陆同学的招可太多了。

毕竟从春秋老六……啊不,是孙武子著兵法后,历代名将几乎都知道些招,对自己人可能效果不咋显著,但对付起外人,嘿嘿!只能说效果拔群。

山越何时见过陆同学这样的人?从不跟你正面打,就喜欢晚上跑山里给吹个号、擂个鼓,你要找他打吧,看看对面军旗猎猎响,满目尽吴戈,你就知道咋办了。

一番折腾,山越人是精疲力尽,加上陆同学还不断挑拨离间,整个山越族群被不断分化打击,没多久就散成了一个个小族。

兵法嘛!虽然对那些以弱击强的战役很推崇,但本质还是走的以强胜弱的路子,敌人很强咋办?分化啊,拉拢一批,打击一批,不断的折腾下来你会发现,敌人变弱了,而你变强了。

显然,陆同学的兵法学得非常好,对这些损……招数玩得也很顺溜,于是没多久后,一批又一批山越族人走出山林,走向陆同学给他们划出的居住地,编入户籍。

老弱妇孺或者体格偏弱的青壮开始学习农耕,缴纳赋税,体格很强,并且惯于械斗的编入军中,为吴国征战。

一次又一次的征剿,折腾,山越于吴国而言是祸害吗?不,不是,相反,这里简直就是宝地好吧。】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这一年是季汉梦想天团最为得意的一年,同时也是季汉梦想天团走向衰弱的一年。

这一年里,季汉老将黄忠在定军山砍了一个人,他叫夏侯渊。这一年,刘备与曹操会猎汉中,大胜而还,晋位汉中王。

这一年,季汉主镇荆州的前将军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打得曹仁龟缩、于禁跪服、庞德陨命,威震华夏,曹操都欲迁都以避其锋芒。

同样是这一年,东吴一位年轻书生走向了乱世争霸的舞台,继而露出深藏的獠牙!】

【“襄樊之战”发动后,东吴一帮子人见关羽打得实在太欢实,把一个曾经挺能征善战的曹魏上将军曹仁欺负得不要不要的,老实说有些心慌。

而且这么个猛人还他喵的就住自家隔壁,孙权觉得很没安全感,吕蒙也觉得住这么个猛人身边风头全被盖住了,忍不了,于是两人一合计,弄他!

计划开始后,吕蒙先是来了一波老套路,装病返回建业,让关羽放松一下戒备心。

结果途经芜湖时被陆逊看穿了,(当时陆逊驻军芜湖,话说这算不算最早的芜湖起飞?)

陆逊很生气啊,你俩想弄关羽居然不带我陆伯言玩?咳,吕蒙当时估计挺尴尬的,这到底是你太聪明还是俺老吕太蠢?这就叫你看穿了?

也不知道俩人密谋了啥?总之吕蒙一回建业就跟孙权推荐了陆逊代他镇守陆口,孙权自然也是满口答应。

话说陆同学这时候表现得相当阴,明明是个老阴……那啥,却非要装出一副柔弱书生的赶脚,就差脑门儿上刻字说:我很善良,很无害,还很好欺负!给关羽写封信也是极尽推崇,把自己贬到了泥泞里。

众所周知,关羽是个非常自傲的人,眼高于顶,看到这种措辞卑微至极的信,当下就有些看低了陆逊,觉得果然书生就是书生。

好,心里预想完全达标,陆逊心中一喜,且更让他为之惊喜的是关羽在此事发生后不久竟将用以防备东吴的兵马全部调往前线,并且荆州内部还隐隐不合。

此等境况,大概也只能说一句,“天狂有怒,人狂有伤”当然,感叹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东吴苦苦筹谋的背刺关羽的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乎,东吴积极发动了战争,吕子明白衣渡江,关云长败走麦城,加上糜芳、傅士仁献城出降,荆州,瞬息间易主改姓】

【公元221年,称帝不久的季汉皇帝刘备不听诸葛亮与赵云等群臣劝谏,执意发兵攻吴。

嗯,这大哥能处,有事儿是真上啊,倾国之力给兄弟报仇也是独一份儿了!

有人说刘备假仁假义,关羽都死两年了才报仇,早干嘛去了?对此呢,本人是挺无语的,关羽死是什么时候?那是219年冬,你直接算一年啊!

而220刘备干嘛去了?称帝啊,毕竟曹丕那家伙都称帝了,刘备能眼睁睁看着,大义名分总要握手里吧?

紧接着221年刘备就出兵给兄弟报仇了,倾国之兵那种,当然,人不多,也就4万多点儿,还得让马良跑了趟五溪蛮借了一万蛮兵,顺带把蛮王沙摩柯忽悠来帮忙。

所以说,夷陵之战没小说里那么玄乎,双方也就各有五万大军。假设季汉真有七十五万大军,好吧,关羽的狂傲我觉得还能翻几倍。

七十五万啊!也不知道罗老爷子在想啥?季汉老弱妇孺全加起来也就百来万,你扯七十五万大军,怕不是把奶娃子全算上了?】

【话归正题,虽然季汉大军没有七十五万这么夸张,但确实是将刘备半辈子心血搭上了。

221年7月,刘备亲统四万精兵远征东吴,留丞相诸葛亮守成都,上将赵云为后军督,留守江州。

大军沿江东进,开始时确实跟演义没两样,孙权遣使请和,刘备没同意,与此同时汉将吴班、冯习攻破由陆逊、李异镇守的巫、秭归等城,得了个开门红。

刘备由此信心大增,一边让马良去忽悠沙摩柯帮忙,一边令吴班、陈式封锁长江两岸,又令黄权率江北诸军防备江北吴军,并监视魏军动向。

俨然一副不许曹丕摘桃子的表现,哦!他还立下营寨数十座,虽说没有演义中连营七百里壮观,但确实挺有排面哈!】

【调兵遣将事毕,已然万事俱备,只差一个突破口,要说刘备虽然颠沛流离大半生,但总归还是学了两下子的,并非就是后世人眼中的刘知兵形象】

【战局开始,刘备第一时间选择了东吴宗室大将孙桓把守的夷道作为突破口,派了张南率军去围攻。

按说常人见是宗室被围肯定派兵去救了,但显然刘备遇上的不是常人,而是陆逊陆伯言。

夷道被围的消息一传来,一众吴将都嚷嚷着出兵去救,毕竟这救不救是一回事儿,救得了救不了是另一回事儿,态度很重要。

但陆逊死活不答应!他心想着孙桓把守的夷道兵精粮足,加上面对的又不是季汉军主力,要你们添什么乱?跑出去让人围城打援?蠢死你们得了!

得,围城打援宣告失败!那就挑战吧,听说陆逊这家伙年纪轻轻,总不至于像曹操那等人物一样耐得住性子吧?

然而事实证明,人家还真有那个耐性,任凭季汉军怎么挑衅,怎么谩骂,陆同学打死不出头,并且一守就特么半年。

刘备都无语了,我打了半辈子仗就不能……啊不对,我打了半辈子仗就没见过这么固守的人,这是狐狸吗?不,这纯纯是乌龟啊!

狐狸也好,乌龟也罢,陆同学是打定了主意不见机会不出寨,一直等到盛夏降临,天气酷热,刘备把水军全带上了岸,陆同学才终于出了寨子。机会来了!

什么机会?即答:季汉军后勤出问题了。

想想吧,四万大军深入敌国境内数百里,补给线得多长?原来还有水军帮忙分担压力,结果现在好了,老刘把水军撤上岸了!

麻了,毁灭吧!没见对面陆同学的獠牙又露出来了?这他喵的是会吃人的啊,凶残的一批!

陆同学准备反攻了,在此之前他给孙权上书说了声,大意是这么的:主公啊,你就别担心啥了,臣瞧着刘备那老帮菜啊,打仗一直不怎么地,总是败多胜少,当然,这次也不例外哈,您就等着捷报吧,啊对,放放心心的就行。】

【挂完电话,哦不,是上书完毕,陆同学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转身面向众将,此刻,东吴四都督之老幺,纵火团副团长,陆逊陆伯言正式……爆发了!

面对城外遍布竖立的季汉军营寨,陆副团长先是派了一支小分队试探着攻了一下子……没打赢。

没打赢不要紧,反正陆副团长也没想着一拳头把老刘捶倒,而且,他已经找到大败老刘的办法了,那就是,东吴必杀术,火攻!

反攻正式打响,可以看到,我们的陆副团长正悠闲的站在城上某个国国里,举目远望,手里阔能还拿着些东吴特有嘞好吃嘞!

而在城下,无数纵火团团员正披甲执兵,每个手里都攥着一束干草,咳,不是去放牛,别破坏气氛。

夜幕降临,无数纵火团团员似蝗虫般……悄么么地摸进了季汉军大营,然后,点起了火,啊,小朋友们不要学,危险得很。

当然,放火不是最可气的,最可气的是陆副团长为了节省干草,居然下令隔一营点一次火,这就比较气人了,懂得多很了不起吗?好吧,真的很了不起。

火势飞快蔓延,季汉军大营顷刻间化为一片火海,而这个时候,无数披甲执兵的吴兵已经杀至,憋了半年,受了半年的气,这时候的吴兵火气最大,也最凶残。

果然,季汉军此时完全不是对手,刘备被众将护着一路西逃。

其余众将,张南遭朱然、孙桓夹击,战死!

杜路、刘宁投降。

冯习、沙摩柯被杀!

后卫将军傅彤战死!

侍中马良遇害身亡!

镇北将军黄权归路断绝,无奈降魏!

史载夷陵一役,季汉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一战,打断了季汉复兴汉室的可能,大好局面,一朝葬送。

于私而言,刘备对得起关羽这个兄弟,真的尽力了!

但于公而言,刘备对不起那些个为了兴复汉室聚在他麾下的名臣名将,主不因怒而兴兵!他这一战,直接破灭了无数人的兴汉之梦。

当然,刘备本人更惨些,兴复汉室什么的,随这一次战败全没了,正如那句配音:

夷陵一把大火,焚尽了我半生心血!】

【赤壁周郎败曹操,夷陵陆逊焚刘备!两次改写天下局势的战役,都离不开那一把大火,不得不说,东吴纵火团实至名归】

【夷陵战后,陆逊因功升任辅汉将军,领荆州牧,改原封娄侯之名为江陵侯,很受孙权器重。

至于刘备,一战精锐尽丧,狼狈逃入白帝城,默默舔着伤创。成都也不回了,一直待到死,估计也是怕回去后见到那些劝谏他的大臣太尴尬。

东吴这边,徐盛、潘璋(嗯,这位演义里死了,现实里没死)宋谦几人觉着刘备大败一场,兵马折损殆尽,干脆乘胜追击,抢抢地盘儿啥的。

孙权挺动心,多年孙子熬成爷,很想扬眉吐气一把,然后让陆逊、朱然、骆统几位给劝住了。

毕竟这天下又不止东吴、季汉两国,北边儿那曹操的娃可是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兵发南边呢!

果然,陆、朱几人的预料一点儿没错,曹丕刚接受了黄权投降就马不停蹄的发兵攻吴,只是东吴这边儿准备挺充足,没让他占到便宜,只能折返。

一场大战至此方才真个落下帷幕,得利最多的就是曹丕这家伙,毕竟啥也没干就得了黄权投靠,刘备最惨,半生心血全赔进去了,至于东吴,勉强算无利无损吧!】

【夷陵之战后,乘着刚刚大胜一场,国威远扬,陆逊、孙邵率群臣一起上表,劝孙权称帝。

孙权没答应,不是他没有称帝的想法,而实在是没有称帝的理由,言不正名不顺的。

毕竟曹丕称帝是汉献帝禅让,刘备称帝是继承汉统,别管是不是扯淡,反正有这么个理由。

反观他孙权呢?一没皇帝禅让,二不是皇室后裔,拿什么理由去称帝?就很尴尬。

不过,更尴尬的明显还在后头,223年六月,刘备死了,这位乱世枭雄、仁主,白帝城托孤后便带着满腔惆怅离开了人世,给诸葛亮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孙权这下是真麻了,这回真就要跟曹刘的子辈争雄,关键这俩都是皇帝,就他还是个王,嗯,大魏吴王,曹丕封的。

然而,又是然而,尴尬远远没有结束,没几年时间,曹丕下去陪他爹去了,帝位由曹睿继承。

到这里还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是孙权最后一次征战合肥居然被曹睿打退了,惨,被曹家三代轮着欺负,老惨了!】

【话归正题,在公元228年5月的某天,魏国扬州牧曹休(那位曹家的千里驹)收到了一封来自吴国鄱阳太守周鲂的亲笔信。

信中,周鲂对曹休大倒苦水,详细描述了吴王孙权是如何如何欺负他这几十岁的老头子的悲惨经历,简直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曹休一看当场就怒了!天啊!孙权你丫也未免太畜生了吧,几十岁的老帮菜你都下得去手?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曹休决定拯救一下可怜的周老头。

当然,曹休觉得自己虽是出于人道主义去救,但老实的周老头想来是会为出战的十万将士负责的。

比如负责一下军粮不过分吧?献上鄱阳郡不过分吧?再顺便带个路报复一下孙权不过分吧?看,我曹休就是这么喜欢助人为乐。

喜欢助人为乐的曹休出发了,同样喜欢助人为乐的曹睿连忙派司马懿、贾逵领兵去帮帮场子。

八月,吴国这边派出大都督陆逊统军,朱桓、全琮为左右督,领兵迎战曹休。

曹休怒了,麻蛋,果然糟老头子坏得很,那些话都是骗人的。随后他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助人为乐大军,好吧!虽然被骗了,但我不怂,助的人没了没关系,这为乐一定要进行到底,没说的,打他。

打吧!地点选在石亭,双方摆开阵仗,掐了一架,结果……陆逊表示要不是贾逵那货在外头接应,曹休已经扑街了。

石亭之战,曹魏十万大军大溃而逃,被吴军擒斩一万余人,缴获马步军资无数,而且更重要的是曹休逃回去没多久就病死了。

大概应该是被气病的,毕竟,被骗了不要紧,但打架居然打输了……真的好气人。

联合吕蒙灭关羽,独战夷陵败刘备,加上石亭破曹休,别说,陆同学是真的猛,名将身份不容置喙。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连续打败季汉、曹魏两国,孙权终于终于可以称帝了!

多年媳妇熬成婆,孙权不禁热泪盈眶,不容易啊!而对于帮他实现称帝梦想的陆同学,孙权也没有想着亏待,直接创造性的设计了一个新官职:上大将军!

由此,这个凌驾于大将军和三公之上的官职终于闪亮登场,而这个官职似乎也是属于吴国独有】

【俗话说:自古只有君负臣,哪有臣负君?(别问我哪里的俗话说的,毕竟万物皆可俗话说)

随着孙权称帝,这位江东孙郎也是有些飘了,当然,换个人可能也会飘,毕竟魏、蜀都叫他麾下将军干败过一次。

虽有合肥五败,但是完全不影响孙郎也是个明主的事实。

但是吧,似乎历代君主身上都有个魔咒一样,越是活得长,晚年越疯狂,比如菩萨皇帝萧衍,唐之玄宗李隆基,孙权显然也不例外。

随着石亭一战风波平息,吴国迎来了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时机,这个时候的孙权显然还没老糊涂,军国大事都要问过陆逊、顾雍、诸葛瑾这些人的意见,一片和平。

甚至于孙权还让陆逊教导皇子,辅佐太子孙登,一副信任非常的样子,更甚于在顾雍死后,令陆逊兼任丞相一职,军政大权操于一人之手,可见信任。

然而,坏就坏在辅佐太子这事儿上,倒不是孙登太勇,敢造十万兄的反,而是孙登英年早逝,没了!

虽然太子英年早逝是皇室常见戏码,但一个大臣参与进来明显有些不合适,所以从孙登死后陆逊就保持着与皇子们的距离。

但也不知孙权是咋想的,孙登没了就立了孙和,但立完孙和又去亲近孙霸,两宫争权,一派乌烟瘴气,史称“南鲁之争”

乌烟瘴气就乌烟瘴气吧,反正跟陆逊没多大关系,陆逊除了时常上书劝谏也不多干预。

可这事儿显然不是陆逊不干预就跟他没关系的,因为陆逊虽然不参与立储,但陆家人参与了,而且干系很深。

得,这波直接被坑了,族侄陆胤是太子孙和亲信,名臣“吾粲”又多次拉他入伙,还给他传递宫中消息,简直想赖都赖不掉。

话说要孙和能平安继位也没啥可担心的,但是吧,世事显然不尽人意,因为不久后孙和跟他老子闹矛盾了。

孙和生气最多砸点儿东西,但孙权一生气……易储,随即孙权就把坚定的鲁王孙霸的支持者杨竺找来,商量换太子的事儿。

然后让人最迷的事儿发生了,殿里皇帝孙权和大臣正商量大事儿,但殿内孙权的床下居然藏着太子孙和的人,这他喵的真是开了眼了!

然后孙和很快就知道孙权想废他的事了,怎么办呢?造反肯定是不敢的,那就只能找人说情,显然在当时也没谁比陆逊更合适了。

说干就干,孙和立即让陆胤去请陆逊帮忙说情,而让人惊奇的是此前两不相帮的陆逊居然真就帮忙了,还找了一个理由,也就是嫡庶之分,更是上书孙权请求进京面见。

盲猜孙权当时一定懵逼极了,不是,你陆逊远在边区突然给朕上书说嫡庶之争是几个意思?

然后联系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后便会得出了一个结论“禁中语泄漏”这是什么?这是窥探皇帝隐私啊,皇帝还要不要有秘密了!

没说的,杨竺、吾粲、陆胤下狱问罪,陆逊也被遣使责备,当然,事情如果只到这里也没多大事儿。

最狠的是杨竺这货临死想拉个人垫背,然后就给陆逊安利了二十条大罪,嗯,当时说的是招供。

面对这些大罪,陆逊族侄陆胤不发一言,反正就是咬死宫中机密泄漏跟太子没关系,嗯,还是个忠臣。

陆逊麻了!合着宫中机密泄漏跟太子没关系那就是我的错咯?没人会听他辩解,大概孙权也怀疑上他了。

因为这事儿到现在已经不是宫中机密的事儿了,而是一国太子和一位手握军政大权,又是上大将军又是丞相的人勾结危害有多大了!

换言之,孙权已经怀疑起了陆逊的忠诚,毕竟陆逊的权势太大,再和太子勾结……嘛!换个皇帝好像也不是不能做到。

245年3月19日,戎马一生的陆大都督含恨离世,他没想到自己为孙权尽忠职守一辈子,到头来居然落了个不忠的名头。

而且这案子里指向他的罪证满满,有杨竺招供的二十条大罪,有他所谓嫡庶之分的上书,还有族侄陆胤的一言不发,这罪名好像掉黄河里一般,洗不清,撇不尽。

此后,“南鲁之争”落下帷幕,吾粲论罪处死,鲁王孙霸以罪赐死,杨竺自然是跟着老板一起奔赴西天。

孙和废去太子身份贬到外地,至于陆胤,这位到是没死,最后甚至还封侯了,所以,难说这是不是孙权故意给陆逊下的套。

毕竟东吴大都督一职向来是个高危职业,而且就人选来看,前面三位周瑜、鲁肃、吕蒙都跟江东士族没关系。

而偏偏最后一位那已经不是有关系了,直接就是四大士族之一,且最重要的是陆逊的从祖父陆康可是间接死在孙策手里的。

而以三国整体局势来看,也就是曹刘孙三家和世族斗法的故事,比如曹操手下的颍川士族、河北士族,刘备手下的荆州、益州派,加上江东士族,啧,很难让人不想到阴谋。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鬼知道是不是真的?听个乐就行】

【上榜理由:文武双全士,社稷柱国臣!】

幼而知战争离乱,族人亡命!

少时见家族势微,独支门庭。

青年入仕,幕府舞刀笔。

主政一方,兴兵讨山越。

谋关羽,取荆州,夷陵破刘备。

御汉魏,征合肥,石亭胜曹休。

出将入相,总揽军政,社稷之臣。

太子辅弼,皇子之师,帝王腹心。

禁中密语泄,君臣两相忌,帝王疑心起,老臣含恨亡。

英名传千古,父子两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东吴   庐江   荆州   山越   士族   汉军   吴国   书生   太子   将军   同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