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为什么保工资这么难!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这两年口罩原因,经济明显不够给力,一些地方政府税收下降,土地出让也受到影响,让原本大手大脚超前消费的很多地方政府一下有些无所适从,是的,他们也开始资金紧张起来了,所以有的地方直接宣布破产监管。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口罩原因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太依赖房地产了。以我所在县为例子,全县人口28万,口罩之前财政收入大概是10个亿左右,支出却是接近30个亿,除了上级项目拨款一部分之外剩下的都是债务,早期土地出让金能够让县财政有恃无恐,大不了多卖几块地不就好了。就像一个大地主,平时开销大,因为长期入不敷出导致债务压力也不小,不过实在紧张的时候就吃老本卖点地来补充下资金。而县级财政因为连续20几年的时间里都在举债搞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三通一平等大额投入,而原本畅销土地因为市场原因出现了停滞,即便是好地段也没有好价格了,而税收也下降的厉害,于是为了保住基本盘,开始到处搜刮剩余资金,很多单位一些陈年资金全部被归集用于保工资,一位主要领导曾说,其他事情都不如保工资重要,是啊,保工资也是保民生,一旦工资都保不住了那社会不就乱套了,特别是一些重要工作岗位。不过我比较好奇的是我们这的财政保工资的顺序永远是这样,退休干部的工资和生活补助第一顺序保,老师工资第二保,接下来才是干部工资,也就是说财政在发完了退休干部的工资和生活补助以后才考虑在职人员的工资。原因也很可笑,老干部比较会向上反映,这几年退休干部工资经常上涨,这几年还开始发放生活补助,退休的工资比在职还高,说实话我不是太理解,老干部应该得到保障是应该的,谁都有老的时候,可是作为年轻人拼命工作就是为了家庭和缓解生活压力,是不是更多些物质支持,而退休老干部拿的明显比在职人员高那么多的工资完全花不完,而且医保也很完善,这不是倒挂了吗?这不紧让我想到平时坐公交上班的时候老是看到一些老人也每天早早的挤免费公交去买菜,而年轻人都不敢坐,必须给这些赶着去买菜的老人让座,那些上学的小孩们又经常挤不上车。其实这些老人早早起来坐公交并不是一定要坐车的,只是公交刚好对老人免费,而离家几个公里的菜市场比他家边上的市场要便宜几毛钱,如果让他花钱坐车其实是不划算的。真正需要坐车的人挤不上车,没必要坐车的人因为免费可以省几毛钱买菜来占用有限的资源,到底是我们的体制出了问题还是怎么了,要用钱的人工资不如不用钱人,拼命干活的人过的苦哈哈,退休的人拿着高工资没地方花,怪哉怪哉!

所以总的说来,县级层面财政保工资主要负担还是摊子太大,财政供养人员多,比如老师、退休干部数量就特别庞大,还有早期基础设施投入大部分都是举债建设导致债务基数庞大,未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希望经济快点恢复,人民也能安居乐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县级   工资   财政   口罩   债务   老干部   老人   公交   资金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