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敌人一句口号,就将自己恩师腰斩于市,自古帝王本无情?

汉景帝为何亲自下令将恩师晁错腰斩于市?

相伴多年的师生情竟抵不过敌人的一句口号,到头来还是汉景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晁错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汉文帝时因文采出众,才能过人,因此官拜太子家令。从此开始悉心教导尚未成熟的汉景帝刘启,两人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做重大决策时汉景帝都要询问其一二。



在刘启即位后,晁错顺利成为内史,官至九卿,位高权重,成为汉景帝的得力助手,并修改多项法令,稳固景帝的统治,也因此遭到朝廷许多人的嫉妒和不满。

自汉高祖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至景帝时,地方诸侯王的权力不断膨胀,严重威胁着中央的权力。加上边境不断有匈奴侵扰,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

景帝因此终日忧心忡忡,不知所措,便与自己的老师商量对策。


晁错指出匈奴的危害固然大,但应先削弱诸侯的势力,提高中央的实力,再将匈奴逐出塞外。

景帝也赞同老师的观点,二人私下进行一番谋划后,在第二天上朝时,晁错上书《削藩策》,陈列诸侯数项罪过,指出诸侯的危害。请求景帝下令削藩,收回诸侯的部分土地收归中央。


景帝当即下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晁错此举引起众诸侯的不满,一时间晁错提议削藩成为天下的热点。

晁错父亲听闻此事,专程赶来劝说晁错不要参与皇帝的家事,并指责他上书削藩令,引起刘姓子弟间的矛盾。


但晁错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观点,其父亲见晁错油盐不进便气的服毒自尽。

自削藩诏颁布后,诸侯如热锅上的蚂蚁,眼看自己的王国将要被瓜分,诸侯们便串通起来叛乱,爆发了以吴国为首的七国之乱,并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口令。

景帝得到诸侯反叛的消息,便与晁错商量出兵事宜。这时朝廷大臣窦婴入宫,请求景帝召见袁盎。袁盎曾当过吴国丞相,于是景帝问计于袁盎。


袁盎认为吴楚七国造反不足为患,并请求景帝屏退旁人,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乱,兵不血刃。”

景帝听到此话后左右为难,一方面是来自诸侯的压力,一方面自己与老师相处多年,感情深厚,何况老师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而建言献策,诛杀自己的老师万万不可。

就在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墙倒众人推,在多人轮番劝说下,景帝最终批准了这道奏章,下令将晁错腰斩于市,以此换来诸侯的撤兵。


晁错此时并不知道景帝的诏令,看到景帝派人来接他,以为是进朝商议要事,殊不知自己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

行刑者手起刀落,晁错被腰斩两段,不知弥留之际的晁错是否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事情并没有按照景帝预料那样发展,在晁错死后,诸侯并未撤兵而是继续反抗,景帝也意识到杀自己的老师真是一步错棋,不仅让自己威严扫地,也损失了一名重要智囊。不用武力,自己的叔叔们是不会撤兵的。


汉景帝痛定思痛,派出武将周亚夫与自己的弟弟梁王联合出兵,进行镇压,最终平定了叛乱。晁错的经历验证了自古帝王本无情,皇帝权衡的只是你能带来的价值,历史上无数功臣名将都难以善终。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无数英雄豪杰的故事历历在目,关注账号接下来为您介绍,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西王   豫章   封地   吴国   丞相   叛乱   匈奴   恩师   诸侯   帝王   口号   敌人   无情   中央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