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支书到中央候补委员,她曾任湖南省委书记,1977年主动辞职

黄炳秀:从贫穷村支书到改变命运的领导者1973年,中共中央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名单出炉,湖南省委书记黄炳秀的名字意外地出现在其中。

她的晋升速度之快,让人们纷纷猜测她究竟凭借了什么才能在短短十几年内从一个普通的村支书成为中共中央的候补委员。而在1977年,黄炳秀却主动离开了这个职位。她的离去引发了人们对她为何选择离开的思考和猜测。

本文将探讨黄炳秀的成长历程和她对家乡的改变,以及她在担任省委书记期间的贡献。黄炳秀出生于1938年,来自湖南省张家界的长峪铺村一个贫苦的土家族家庭。

在新中国成立前,黄炳秀一家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每天的饭食主要是包谷面拌野菜,甚至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黄炳秀一家的困境,长峪铺村的绝大多数人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长峪铺村的贫困主要是由于连年的战乱和特殊的地质环境所致。村庄位于湖南慈利县北部地区,地势呈东高西低梯形状,喀斯特地貌使得村子内沟壑纵横、崎岖不平。

土地几乎全部掌握在地主和富农的手中,普通村民只能选择为他们打零工,甚至被迫流浪乞讨。长峪铺村的地理环境虽然不适合人类居住,但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成为了重要的走廊。

随着商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经由此地,于是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黄炳秀从小在长峪铺村长大,亲眼目睹了村民们贫困的生活。她怀着怜悯和斗志,决心改变长峪铺村的命运。

年仅17岁的黄炳秀成为了社团出纳会计,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村支部书记。黄炳秀相信,通过改造土地,长峪铺村能够改变贫困的现状。她首先计划将崎岖的岩凸改造为梯田,以提高耕种条件。

黄炳秀亲自带领村民炸岩凸、清理碎石、修建岩堪,通过几年的努力,长峪铺村成功开垦了2000亩梯田。然而,这些土地仍然贫瘠,缺乏足够的肥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炳秀号召村民从其他地方迁土,用以填充梯田。

在黄炳秀的带领下,全村人开始风风火火地迁土工作。几年时间里,长峪铺村陆续挑来了20多万立方米的客土,原本贫瘠的土地得到了改善。有了耕种条件,黄炳秀又解决了水源问题。

她带领村民治理干溪沟,修建了一条长4000米的涵洞,解决了水患问题,还开垦出1000亩农田。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革,长峪铺村的百姓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村庄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变。黄炳秀的领导能力和实干精神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她在工作中始终是一个参与者,亲自动手完成各项任务。黄炳秀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她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极其充沛。然而,由于工作的繁忙,黄炳秀无法兼顾家庭和家人。她的丈夫一个人照顾着年迈的双亲和三个上学的孩子。

黄炳秀的付出和奉献让人们敬佩,但也让人们思考,一个领导者是否应该将工作放在家庭之上。黄炳秀的实践经验和成功吸引了上级部门的关注。她的农业改革成果在慈利县、张家界市乃至全省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长峪铺村成为了全国农业发展建设的一面旗帜,吸引了众多贫困村庄学习。1973年,黄炳秀被列入中共中央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名单,她成为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然而,黄炳秀并没有因此满足,她选择回到老家,继续投身基层工作。

黄炳秀表示,她从来没有想过能当官,更没有想过进入省委工作,是人民群众和历史潮流将她推上了这个位置。在新的岗位上,黄炳秀仍然秉持着一贯的实干作风,兢兢业业地完成组织下达的任务。

回顾黄炳秀的成长历程和她对长峪铺村的改变,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是否值得称赞?黄炳秀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人定胜天的道理,她的领导能力和实干精神改变了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庄的命运。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她在家庭方面的付出,一个领导者是否应该将工作放在家庭之上?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探讨和思考的话题。总的来说,黄炳秀是一个令人敬佩的领导者。

她凭借实干精神和领导能力,改变了长峪铺村的命运,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她的经验和成就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一个榜样。然而,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是否应该以家庭为代价。

黄炳秀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在工作中有所成就,也要在家庭中有所关爱。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家人的需求和关怀。那么,作为读者,你对黄炳秀的故事有何感想?

你认为一个领导者是否应该将工作放在家庭之上?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黄炳秀:一位无怨无悔的共产党员黄炳秀,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曾经是一名村支书,用自己的汗水和奉献,为家人和社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她却深感自己对家人的照顾不够,对丈夫的关爱不够,对孩子的陪伴不够。这让她时常感到愧疚。然而,黄炳秀并没有因此而后悔,她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

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伟大之处。黄炳秀从小就懂得孝道的重要性,然而,在她忙碌的工作中,却常常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她深知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合格的女儿、儿媳妇和母亲的责任。

黄炳秀向人们坦言自己的愧疚,她说:“对待父亲母亲,我没有尽到孝道,反而是他们时常关心我的身体,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儿、儿媳妇。对待孩子,我很少关心关爱他们,我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抚养责任。

对待我丈夫,我更是亏欠他太多,我不是一个好妻子。”这番自责的话语,让人感到心酸。然而,黄炳秀的爱心并不仅仅停留在家庭中。作为一名村支书,她付出了太多,却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据她的同事透露,黄炳秀自从任职村支书以来,工资一直没有涨过,每个月只有固定的35元。组织上每次要给她涨工资,她都会拒绝,表示自己更希望把更多的钱用于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黄炳秀选择了这条艰难的道路,并从未后悔过。

她说:“如果给我机会重新来过,我仍然会选择同样的道路,谁让我是共产党呢!我相信我的家人会理解我、会支持我。”黄炳秀的坚定和自豪让人感到钦佩。1977年10月,黄炳秀回到了她的老家慈利。

她并不是因为无法胜任工作或对岗位厌倦而做出这个决定,而是因为她始终觉得自己并不是这个职位最合适的人选。黄炳秀一直秉持着谦逊、务实的态度,她认为自己在资历和经验上还有很大的不足,所以心甘情愿将位置让给更优秀的人。

回到慈利后,她被任命为慈利通津铺公社党委副书记,主管公路建设和老年人口保障工作。职位下降了,岗位调整了,但黄炳秀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却没有改变。她喜欢亲力亲为,深入到一线的工作中去。

在公路养护期间,黄炳秀曾在48个养路工班蹲点工作过。她与工人们一起住宿、吃饭,带领大家清除路障、拆除违章建筑。她带领队伍啃下了3000多个妨碍公路养护建设的“硬骨头”。

在老龄人口工作期间,黄炳秀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的老人,深入到基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她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慈利县的老年人口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张家界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黄炳秀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了一辈子。

即使离任之后,她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改革开放形势。她也积极通过信访向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见。她决心为国家和人民燃尽自己的余生。黄炳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她当初在党旗下的誓言。

回顾黄炳秀的一生,她是一位无怨无悔的共产党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为家人和社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她是一个普通人,但她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伟大之处。在现代发展建设中取得的成就,长峪铺村是慈利县的典范。而黄炳秀则是这段辉煌历史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她的贡献被写入了长峪铺村的历史之中,占据了整个村史资料的一半。这足以见证她对长峪铺村发展的重大意义。如今,已经84岁的黄炳秀老人仍然健在,她仍在见证着长峪铺村的进步与发展。

她的故事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黄炳秀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怀揣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不断追求进步,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最后,我们不禁要问自己:我们是否愿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是否愿意像黄炳秀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誓言?让我们一起反思并行动起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在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省委书记   慈利县   慈利   中共中央   候补委员   湖南   领导者   村民   家人   主动   努力   中央   家庭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