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青年时代,为艺术辍学街头,因穷困而心理扭曲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1889年4月20日的傍晚,夕阳渐渐西沉,染红了勃劳瑙小镇的天际线。在莱茵河畔的波麦客店内,一个新生命诞生了,发出了他人世间的初啼。这个孩子后来将成为一名重要历史人物,阿道夫·希特勒。然而,这个小镇的位置却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它位于奥地利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边界,这一边界分隔了两个日耳曼国家,这一现实在希特勒眼中显得荒谬不可思议。他在《我的奋斗》中曾表达过对这一边界的不满,认为它是一项伟大使命的象征。



然而,这一切都是后话。在希特勒诞生的那一刻,他的父母无法预见他未来将走上何种道路,否则他的父亲可能会严肃地规劝他,或许会挥动腰带和拐杖,以确保他不会远离传统的道路。就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希特勒的父亲设想了一个他认为理想的未来,希望儿子能像他一样成为一名海关职员。在当时的奥地利奥匈帝国,这种职业虽然不算高贵,但足够维持温饱,被认为是一个安稳的职业。



然而,希特勒的雄心却与父亲的期望格格不入。在他的小学时代,他表现出色,但他对父亲的规划持强烈反感,因为他梦想成为一名画家,而非公务员。希特勒的父亲或许会因此大发雷霆,告诉他如果他坚持要成为艺术家,那他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因为他们的家庭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持他的艺术梦想。希特勒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了下来。



1900年,希特勒被送到林茨的一所中学接受教育,但他对学校生活持不满情绪。他开始采取非暴力的不合作态度,常常逃课,不做作业,以及在老师面前展现出明显的反抗。很快,他成了学校里备受老师憎恨的学生,最终因成绩太差而被开除。他不得不转到希泰尔州立中学,但也未能顺利完成学业。希特勒对老师们抱有强烈的不满,认为他们是专制者,不允许学生展现独创性。这一经历让他后来对专制和独裁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中学辍学后,希特勒不同于普通社会闲散人员。他没有去工厂工作,也没有涉足不太合法的领域,而是在图书馆度过了大部分时间。这并不是因为他打算通过自学来实现他的艺术梦想,而是因为他开始对政治产生兴趣。如果当时有互联网,他可能会成为一名活跃的键政人。然而,20世纪初的欧洲充斥着各种政治活动,因此希特勒的举动并不引人注目。



1906年,希特勒说服母亲同意他去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母亲非常宠爱他,竟然同意了他中学辍学后追求艺术梦想的请求。然而,他并没有如愿被维也纳艺术学院录取,这让他非常沮丧。此时,他已经失去了双亲的经济支持,生活变得极为困难。他不得不在维也纳靠卖画和做零工为生,有时甚至不得不乞讨来维持生计。这段时期是他生活中最为贫困的时光。

在这个困苦的时期,希特勒开始思考自己的失败。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而是将失败归咎于整个世界。他相信,如果日耳曼民族都能统一在一个国家内,他的境况就不会如此困顿。同时,他开始怀疑社会中的坏人,将自己的困境归咎于他人。这种心态使他将矛头指向犹太人,认为他们是祸根。这种对犹太人的仇恨在当时的欧洲并不罕见,但没有人能预见到这位年轻的艺术家会将来会走向何种可怕的极端。

与此同时,奥匈帝国的兵役随时可能找上门,希特勒不得不面临一个选择:是留在奥匈帝国服兵役,还是坚守他的艺术梦想并拒绝服役?这个抉择将成为他人生道路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希特勒   日耳曼   维也纳   奥地利   穷困   帝国   边界   本文   父亲   街头   梦想   心理   中学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