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湾石码宫之楹联探究侯刘同宗之缘由

以台湾石码宫之楹联探究侯刘同宗之缘由

——刘侯裔孙 侯建源 于台湾嘉义

侯刘同宗的形成与演变,是双岸刘侯宗亲不断在追寻探讨的重要议题,作者2018-2021年在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硕士班就读时,以侯刘同宗与林元帅之信仰为研究题目,硕士论文为「双溪口石码宫林府元帅信仰之研究」,将台湾侯刘同宗与林元帅之信仰,配合整个村庄的的历史脉络以学术化的方式来研究,其中在台湾石码宫内的楹联,对于侯刘同宗与林元帅之信仰有相当独特的阐释,有别于两岸宗亲会目前所发表的信息,故将其中相关内容提出供宗亲及学者参考。

福建南安是整个刘侯宗族与林府元帅信仰的发祥地,按理应是保存侯刘同宗与石马宫林府元帅信仰资料最原始最丰富的基地,但中国大陆却遭遇到文化大革命严重的洗礼,许多珍贵的文物与文献遭到破坏,近年来也开始进行宗谱的整理与信仰中心的重建,并积极的与台湾宗亲连系并进行祖谱的接轨,在整个宗族与信仰重建的过程中,两岸同根同源任何的文献与史料甚至相关的口碑,亦是重建工作中相当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侯刘同宗的部份,对岸宗亲和学者则常引用刘林大祖祠的一副对联作为一个依据,刘林大祖祠内崇奉文静公、永斋公、玉峰公真容像,供奉永斋公派下、三郎公派下神主位,刘林大祖祠正厅立柱对联:

「派衍天潢不负卯金苗裔」

「支分上谷勿忘子月明湮」

以其中「卯金苗裔」解释为刘姓也是一个相当好的说法,那台湾嘉义的双溪口庄为台湾侯刘同宗比例最高的地区,所以清代集结成庄建立庄头庙之际,才能完完全全复制大陆南安的石马宫,在双溪口建立属于侯刘同宗、属于林府元帅信仰的庄头庙「石马宫」,清朝时期渡汉人所谓渡台湾、下南洋大量移居海外亦将此一信仰传播出去,目前整个南安旅外的华人聚落中,台湾双溪口石码宫与马来西亚石马宫这两座石马宫,是可以见证侯刘同宗与石马宫林府元帅信仰重要的分灵庙,也是见证清代宗族向海外传播这段历史的地方,双溪口石码宫与马来西亚石马宫,在填补南安所欠缺的那段历史与文物上更显重要,那整个双溪口与石码宫有没有留下侯刘同宗的蛛丝马迹,据作者的研究调查,对于刘侯同宗与林府元帅的信仰,大多是代代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保存这一段远古的历史,并没有相当完整的文献数据的传世,加上种种天灾人祸的影响,留存的相关文物也不多,从双溪口邻近周遭村落的访谈与当地居民的认知,基本上都知道在在「侯」这个姓氏上是有所区别的,甚至用简单的四个字「跟外嬷姓」的来叙述整个看似复杂的姓氏变化,或将书写时常常会写错的「侯」与「候」两个字来做区别,刘侯的侯为「候」字,正侯才是「侯」字,但至少「跟外嬷姓」 这个简单的说法,也是两岸现在有列入思考即将拼凑的一个模式,那「物」的方面是否可以提供一些文物的信息来印证侯刘同宗这个说法,因为朴子、六脚这一广大的区域内文物流传并不多,我们试着从侯刘同宗比例最高的双溪口的古墓区、双溪口石码宫内的文物、与口碑传说中寻找相关的共同记忆。

双溪口庄是全台湾侯刘同宗这一脉比例最高的地方,从清代开始双溪口庄的北边靠牛稠溪的地方,在1904年日本人所绘制台湾堡图上看已清楚的看到,从清代开始即是双溪口庄的墓葬区,理应有相当多侯刘同宗的线索可以寻找,但相当可惜的是双溪口清代的墓葬区,在日治时期因总督府责令进行土地整理与墓地迁移的迁葬,加上后续层层迭迭的续葬,且在台湾民间的习俗中土葬后一定的时间内也都会进行捡金二次葬,捡金后的墓碑都会予以敲毁,所以目前所留存的古墓,不是已经经过迁葬,不然就是因没有后代祭祀的墓,而被后来的新墓层层堆栈在下面,而整个侯姓区域内的墓葬区因为没有高官、富商等大户家族特殊巨大的墓存在,作者这两年在双溪口与相关侯姓村落的古墓区作的田调,目前双溪口庄的墓葬区清代的墓均已完全捡金重葬,尚未捡金的墓最久的为日治昭和年间的墓(1926-1947),仅剩一座捡金重葬的墓,其墓碑是沿用清代的花岗岩的旧墓碑。

目前双溪口硕果仅存最完整尚未公开过的一套墓碑,为道光22年(1842),二甲厝来台第一代祖侯艳梅之子侯铜的墓碑,此套墓碑因在日治时期被要求捡金迁葬增加耕作面积,在未敲毁完整的状态下运回保存,此套墓碑含青斗石雕墓碑一块、两旁泉州白石雕雌龙一组、花岗岩雕后土一座、花岗岩雕墓桌与两块桌角石等四样,该墓碑上面堂号为南邑,中款为皇清显考厚慎侯公之墓,右款为道光壬寅葭月,左款子孙已列到曾孙,目前为止这二块墓碑为双溪口庄仅存的清代墓碑。

整个双溪口的墓区所使用的堂号亦有新旧之分,现代新葬的墓碑堂号已通用为上谷,上谷为所谓正侯所使用的堂号,旧的墓碑又可区分沿用大陆祖籍地与台湾在地化的堂号,沿用大陆的堂号有南安、南鞍、南邑、上谷、皇明。在地化的堂号或年号有皇民、嘉邑、双溪、东郡、民国、皇天等。

其中有一个独特的情况是1950-1960年代,台湾光复后陆续重葬的新墓碑,虽为重葬但墓碑书写内容完全抄录旧墓碑,两者的堂号最大的差异是旧墓碑书写的堂号名称与现行的名称不同,有的为知道来历继续延用,另一种为不知道来历的状况下,在尊重前人的考虑下,沿用旧墓碑的名称,毕竟在民间传统习俗上风水地理会对阳世后代子孙产生严重影响的观念仍根深蒂固的存在,也因为如此才可以看见墓碑上旧名称被沿用保存下来,例如:皇明、彭城等,其中彭城是双溪口庄侯刘同宗最有力的证明之一,因为彭城为刘姓常用的堂号,而双溪口的墓碑中许多堂号使用代表刘姓的彭城,但其碑上所刻墓主姓氏却都为侯公与侯妈,彭城的侯公与侯妈,表示当时姓侯的先祖本身都相当清楚侯刘同宗这一件事,自己为由刘姓易为侯姓的一脉,虽未改回刘姓,但在其墓碑上不是使用代表侯姓的上谷,或原祖籍地的南邑、南安或南鞍,而是采用刘姓常见的堂号「彭城」。综观整个双溪口墓葬区的堂号目前仍以上谷、南安、南鞍与南邑为最多。

另外在双溪口石码宫的楹联方面,因中国的诗词是一种相当有内涵的文学创作,在短短的句子中,可以包罗万象的展现出一个让读者可以丰富想象的情节、故事或寓涵,在南安的刘林大祖祠正厅立柱对联:「派衍天潢不负卯金苗裔」,「支分上谷勿忘子月明湮」,「卯金苗裔」与「支分上谷」点出了刘与侯二个姓氏,而「天潢」展现了该姓氏地位之高贵性,是相当有深度的楹联,在分析双溪口石码宫内的楹联,其展现的故事性相当的高,不亚于南安的刘林大祖祠正厅立柱对联,对于侯刘同宗与刘侯易姓的叙述,目前所有奉祀林府元帅的石马宫中应无人能超越他的,但楹联部分作者依其写作脉络、文笔与词汇的使用方式可以清楚的区分,1964年重建之时新作的楹联,与抄录沿用1964年重建前旧庙时期的楹联。

作者的分析在双溪口石码宫庙内外五对的楹联中,庙门三对以庙名「石码」为开头楹联,应是1964年重建时,重新制作的楹联,而神房外与大殿内二对以「元帅」开头的楹联,应该是沿用旧庙时期原清代的楹联誊写到新庙内的,除了神房外,庙内石柱高达5对,以我们当地逢柱便有联的习惯来看,只做一对也不合常理,所以自旧庙誊写沿用的机率相当的高,而且在1964年重建当时的双溪口石码宫和双溪口庄是经济相当不富裕的年代,作对联也是需要花费的事,所以抄录沿用旧庙对联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目前庙内的二对楹联,书写的造诣相当具有深度,亦具有相当的故事性,对于侯刘同宗的传说交代的相当的清楚,或许会被质疑为何庙门口的门联当初为何没有一起誊写过来,石码宫在清代创建之时与大陆南安祖庙的庙名相同为「石马宫」,这从道光17年所留存的神桌可以证明,但在日治时期已经出现「马」字与「码」字还有「妈」字混用的情况,「马」「码」「妈」这三个子在闽南语的念法上是相当接近的,但却是不同的用法,双溪口石码宫在1964年重建时已确定更改为现在所用的「石码宫」,「马」与「码」虽然在台语的念法上都是同音,但是其字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一个是指动物,一个是指码头,但是供奉的主神林府元帅是没有变动的,所以他的神称「元帅」是不变的,所以以「元帅」开头的对联可以继续抄录沿用,以「石马」开头的就需要重新写过。

1964年重建新作的对联,因「马」字变成「码」字,所以门口三对对联均在「码」字上下足了功夫,但展现出的寓涵和故事性,却完全与石码宫或林府元帅的背景整个脱钩,整个石码宫的氛围好像隐喻着,是因为林府元帅的王船停靠了码头迎来了林府元帅,才建立了双溪口石码宫,和史实相去太远,兹节录如双溪口石码宫三川殿前大门之对联如下:

双溪口石码宫大门之对联:

石上奠基庙貌巍峨地灵人杰

码头迎驾神功浩荡物阜民康

双溪口石码宫龙边对联:

石刻勋功今古乾坤昭化育

码迎舟楫海天日月共光华

双溪口石码宫虎边对联:

石碣留题元帅神威千古赫

码头遗爱双溪香火万年新

双溪口石码宫三川门的三对楹联

从双溪口石码宫的三川殿的三组对联所用的词汇,其中「码头迎驾」、「码迎舟楫」、「码头遗爱」均是以「码」字的字义上来做对联,形成了一系列与「码头」相关的对联,除了人与货物交通用的码头,也是王爷信仰中王船停靠的码头,三川殿的三组对联,没有如神房与大殿的对联,能深刻的叙述整个林府元帅的信样所隐含的精神与石码宫应有的背景所含的故事性。

双溪口石码宫内神房外对联:

元始溯支天下侯刘同一派

帅恩广被双溪爼豆袸千秋

双溪口石码宫大殿神房外之对联

双溪口石码宫大殿内对联:

元老爱民寅夜卷宗皆易姓

帅斧折狱恤刑法外大施恩

双溪口石码宫大殿之楹联

从双溪口石码宫旧庙时期的这两组对联,可以看出下列三个关于林府元帅信仰的形成中,相当重要背景资料的关键性词汇:

1. 天下侯刘同一派

2. 寅夜卷宗皆易姓

3. 恤刑法外大施恩

从第1项与第2项可以明确地看出,「侯」与「刘」的确是有同宗同派的渊源,而林府元帅则是刘姓易姓为侯姓的关键人物,但是和大陆现行流传的版本最大不同的是,大陆石马宫祖庙或刘侯宗亲会,对于由刘姓易为侯姓传说中开端原始的刘氏,无论是就养于侯姓人家或是被林元帅所搭救,甚或是由林家与侯家的小孩代替刘是血脉被斩,当初原始的刘姓都为单一人,由单一人保留并繁衍了整个侯刘同宗这个侯姓的血脉,当中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或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无论四朝或五朝历经千余年的时间,只有靠单一人保血脉传香火,繁衍千年成现在的大宗族,在事实上来看,单靠一人历经千年香火绵延不绝,其可能性是相当的低。

所以双溪口石码宫的对联中所提到的「寅夜卷宗皆易姓」,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且符合常理的解释,因为「皆」是表复数,是多数的意思,以对联的文义上来看,当初原始的刘姓易为侯姓,是复数而非单数,是一群人而非单一人,当时在寅夜时分,当地一群刘姓的宗亲「皆」同时易姓,这个「皆」字表示复数,当时是一个宗族,同一个夜晚,同时易姓,而非仅留存刘姓单一个人来保存与延续血脉,如果要历经千余年的时间,双溪口石码宫的对联中所提到的「寅夜卷宗皆易姓」,由一个群体来繁衍是比较可能成功的一个状态。

另外从对联第3项来看,无论是南安石马宫祖庙或刘、侯宗亲会对于林府元帅的定位,皆为刘文静或刘永斋先祖当时同朝为官的同僚,但以对联中这一句「帅斧折狱恤刑法外大施恩」来看,当时的林元帅应该是负责执行这个刑法命令关键性的人,是被赋权利,是属于应做为、能作为、而故意不作为的人,所以才保住了刘姓的这宗族的人,成就了这个故事,产生了这个信仰,双溪口许多耆老都口耳相传的口碑,描述林元帅当时的工作是奉命监斩官或是把守城门的守将,而以林府元帅身着战甲手持金瓜槌的将领造像来看,颇符合这个武官职务的。

另外大正7年(1918)日本人的调查资料《社寺廟宇ニ関スル取調書:嘉義廳》中,對於双溪口石马宮的簡介中有簡單提到:林元帥往昔泉州南鞍縣的統治役人,頗得方人民德望,歿後成神。

这段简单的文字应该是当时做调查时口访的一个记录,因为没有详细的记录,且当时记录的人其整个思考的逻辑不一定相同,但依照此记录的論點來推論,往昔泉州南鞍縣的統治役人,那表示造成由劉姓改侯姓的這場禍事的事發地點,是在泉州南鞍縣發生的,是没有所谓跨省分大区域迁徙所谓入闽之说的,這個論點和南安石馬宮祖廟與劉、侯宗親會所認定的發生在北方,先改姓後再遷徙至福建泉州南安定居的論點是不同,如以刘麒麟的《刘氏宗谱》中亦可看出目前各谱所认同刘侯一脉的开基祖刘恒、刘敏等之前的祖先均早已是在泉州南安一代居住,而南安的宗亲会亦有着手将整个背景中的人、事、物和地点,是否均发生在福建做一个搜集和整理,或许再次追查求证后的结果会有相当大的转变,亦或许如作者田调时曾经得到简单的一句话,没有轰轰烈烈的杀戮场面,但刘姓的确因祸事,其子带回娘家抚养跟着「外嬷姓」这么单纯而已。

如果没有「寅夜卷宗皆易姓」这一句描述,以日治时期的数据来看「林元帅往昔泉州南鞍县的统治役人,颇得方人民德望,殁后成神」,那林元帅就与侯刘同宗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因为「颇得方人民德望,殁后成神」变成一个地方守护神,就像是东石富安宫奉祀日本警察的「义爱公」般,属于一个小区域的土神信仰,由侯姓祖先带林府元帅香火与信仰到台湾来,但就因为有「寅夜卷宗皆易姓」这一句的描述,让林府元帅与侯刘同宗有着相当深的关系存在。再配合神房外的「天下侯刘同一派」整个脉络就更加清晰且完整了。

因此比較海峽兩岸的石碼宮,對於劉姓再易姓為侯的時間與地點,以及林府元帥的生平是沒有完整統一的說法,唯一重要的是南安石马宫祖庙提出了林府元帥的俗名為林旭的說法,因此依雙溪口石碼宮廟內的兩對對聯與大正7年(1918)《社寺廟宇ニ関スル取調書:嘉義廳》來看,可以勾勒出一個臺灣版關於林府元帥生平大概的情節。

当时居住在福建南安的刘姓族人,因某件祸事将被整族抄斩,但因当时南安负责审判或执行抄斩的官员林元帅,或不忍此件有冤屈的案件造成满门抄斩的结果,或与该刘姓宗族有深厚的情谊私交甚笃,或一时心生不忍而发慈悲心,恤刑法外大施恩,因而暗中指点该刘姓宗族,这群姓刘的宗族在林府元帅的指点下,一夜间全部易为侯姓,因而躲避过这场祸事,而为感念林元帅的救命之恩,易姓后的侯姓子孙将林元帅奉为神祇奉祀,而这个传说的发生地点是在泉州的南安县。

最后比对马来西亚吉隆坡冼都巴剎石马宫,马来西亚石马宫内对联有六对楹联数量虽不少,且马来西亚的「马」字与石马宫的「马」字是相同的「马」,理论上是可以着墨的地方,但是在扣除庙内三对木联,为一般神庙通用的楹联外,只有三对与石马相关的对联,分别为庙门的「石盘永固安社稷」,「马垂遥临福苍生」,大殿内的「石室悟德机佛法神威昭万古」,「马来开圣迹馨香俎豆垂千秋」与金炉前的「石能存千古」,「马腾赐万民」,均为一般性的楹联,较无海峡两岸的宗祠与双溪口石码宫般,有较多的故事性存在,因此对应大陆、台湾、马来西亚三地石马宫或宗祠的楹联,双溪口石码宫是最能展现出侯刘同宗与林府元帅的关联的的楹联。

刘侯裔孙 侯建源 于台湾嘉义

2023年10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楹联   台湾   南安   泉州   宗亲   宗族   元帅   缘由   墓碑   对联   清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