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死因之谜:登基10个月暴病而亡,背后有没有阴谋?

前言

1425年的五月,北京城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刚刚登基10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长不足1年的情况下突然暴毙,整个皇宫都为之震惊。

这位才48岁的皇帝,明明身体健康,怎么会突然离世?朝中上下议论纷纷,都在猜测朱高炽的死因。争权夺利的皇室,妒忌纷争的后宫,胆大妄为的大臣,无不成为人们猜忌的对象。

而真相究竟为何?历史的长河里,许多秘密都湮灭在了时间的尘埃中。我们只能依稀从史书的片言只语中,勾勒出一些可能的答案。



一、皇帝在宫闱中的日常

明朝洪武年间,皇宫修建时参照了南京的规制,皇城划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外朝是处理政事的中心,而内廷则是皇帝居住的私密空间。

内廷按照规格高低分为三层,最内的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称为“后宫”。后宫除了正室皇后,还有多位皇贵妃、贵妃、淑妃等妃嫔。妃嫔们各自有自己的宫院,服侍伺候皇帝起居。

皇帝一天的生活,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深宫之内度过的。



每日清晨,皇帝会先在正殿处理些许政事,然后回到内廷用膳休息。午后便是批阅奏章,御览典籍。到了晚上,皇帝就要面临后宫多位妃嫔的“挑战”,左右求取,应对周旋。

深宫之中从来就不乏妃嫔之间的猜忌与算计。她们之间明争暗斗,皆为一个目的——求得皇帝的宠幸,并且能给皇帝留下子嗣,从而获得稳固的地位。

后宫之事,向来是皇帝的私事,哪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故,官方的记载也只字不提。而我们所知的一些后宫旧事,都是后人从一些野史轶事里拼凑出的冰山一角。


1425年突然去世的明仁宗朱高炽,他在位仅10个月,对他的私生活,我们所知甚少。但是也正因如此,后人对他暴毙的猜测中,导火索无一例外都指向了后宫。

二、失意多年太子登基之路

说到朱高炽,首先要了解的,是他漫长而艰辛的太子之路。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高炽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被他父亲明建文帝封为皇太孙。然而好景不长,建文帝在位仅1个月即被篡位的朱棣所废。随后靖难之变爆发,建文帝被杀,朱高炽也被废黜太子之位,软禁在府中。


20多年过去,靖难之变的阴影仍笼罩在明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其孙明仁宗朱高炽重新被立为太子,继承大统。

与此同时,皇太子之位也让朱高炽重拾了公开露面和社交的机会。他重新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也因此收获了“贤良太子”的美名。

经历过多次起起落落之后,48岁的朱高炽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帝位。然而,他好不容易坐稳江山,却也因此掀开了权力斗争的序幕。被软禁在府中二十余年的他,如今能否成为一代明君?



三、皇后只差一步,差点丢了性命

1424年明仁宗登基后,很快便备受皇宫内外的非议。

其中最令人侧目的,是他过度宠信一名叫郭贵妃的妃子。这位郭贵妃生了仁宗的幼子,仁宗对她极其宠爱。朝中官员都暗暗窃语,皇帝不务正业,整日沉迷在后宫声色犬马之中。

而后宫中,郭贵妃的地位提升最引起皇后的不满。当年靖难之变期间,正是张皇后穿针引线,保全了被废的太子一命。如今太子终于登基为帝,张皇后理应是后宫之首,岂能容得一个妃子夺了她的风头?


为此,张皇后经常派心腹太监刺探郭贵妃的言行举止,要在仁宗面前抹黑她。而郭贵妃也没遑闲,早就收买了许多张皇后的内侍,作为她的眼线。

1425年四月,正值张皇后生辰,郭贵妃居然亲自送上邀请,要张皇后到她宫中同庆生辰。

张皇后虽然愤怒,也只能勉强前去赴宴。当郭贵妃亲手为皇后端上寿酒时,张皇后冷着脸一言不发。

“皇后这是何意?”郭贵妃笑吟吟地说,“难不成嫌弃妾身亲自为您奉酒不体面?来来来,这酒是嫌弃不得的。”说罢抢过酒杯就要一饮而尽。



“住手!”张皇后急忙喝止。她虽不信任郭贵妃,也不会当真以为对方在寿酒里动手脚,然而这般无礼之举,实在令她恼羞成怒。

“皇后久居深宫,不知人心险恶。”郭贵妃嗔道:“妾也是为了皇后安全着想。”

张皇后听她虚与委蛇,只觉浑身发冷,再也无法忍受,便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去。她只觉郭贵妃心怀不轨,自己必须更加谨慎,万不可掉以轻心。


谁知这场庆生宴过后,张皇后就病倒了。太医称她阳气亏虚,需静养。张皇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越想越觉不对劲。

难道那日寿酒里真的有问题?她命人查看当日庆生宴的来历,这才大惊失色——原来那日的膳食全都是郭贵妃给备的!

四、大臣辱骂挑衅,皇帝一怒差点杀人

另一方面,朝中也在发生着波澜。

自登基以来,朱高炽一心想要休养生息,把国家治理好。他选拔任用官吏非常谨慎,有苛政之嫌。朝中重臣多是明成祖的旧部,对仁宗不太满意,藐视他实行节俭开支的方针。


在这些大臣中,以李时勉和许彬最为不满。他们认为仁宗平庸无能,国家大权不应只掌握在他一人手中,皇太子也应该参议机要。两人屡次提议让皇太子入朝听政,但都被仁宗严词拒绝。

1425年仁宗在位仅三月,李时勉就向他进谏:“皇上日久天长,宫禁甚严,不洞察天下疾苦。”他建议仁宗放宽对皇太子的管制,让太子辅政。

朱高炽对这个建议很不满,他刚刚登基,当然要慎重使用人才,怎能把权力分享给别人?更何况太子才是他最忌讳的话题。



“朕久居深宫,不如卿辈遍访天下,见闻广博。朕愚昧,确需卿等进言。只不过皇太子一事,微臣不敢遽下定论。” 朱高炽勉强维持住笑容,语带警告地回应。

李时勉和许彬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心知今日难以再争。

然而没过多久,李时勉又在言官面前公开批评道:“今上迂儒太甚,不知君道为何!”

这话传到仁宗耳朵里,他勃然大怒,当即用金瓜殴打李时勉,险些将他打死。随后仁宗把李时勉关进了大牢,以弹劾他“无君无父”。

朱高炽本性并不残暴,一向柔仁处事。可这次被李时勉辱骂,他却罕见地动了杀心。看来李时勉确实触及到了他内心最敏感的位置。



五、噩耗来袭,皇帝再无机会为自己辩解

就在这时,北京城突然传出一个震惊全城的噩耗:皇帝病危了!

诏书紧急传到南京,召太子朱瞻基赶回北京。来回仓促,用了足足22天。

与此同时,皇帝的另一个儿子汉王朱高煦也在山东得闻噩耗,立刻派人去截杀返回的太子——他们之间为了皇位的斗争由来已久。然而汉王的人马在半路一无所获,太子已经回京了。



1425年5月29日,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后忽然去世,终年仅48岁。

他临终前,还在对左右喋喋不休地说:“时勉当廷辱我!当廷辱我!”似乎因此事情遗憾不已。

然而短短10个月的在位时间,仁宗没有留下太多政绩,也无从为自己辩解。他那些遗憾和不甘,只能随葬地下。



六、谜底揭开,后人种种猜测

明仁宗为何暴毙?这了了一桩悬案。

史书只字不提死因,后人对此颇有猜测。其中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

一是被宠妃郭贵妃误杀。然而张皇后生日与仁宗死期相差一个月有余,实在说不通。

二是被太子所杀。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太子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此外还有说法认为是纵欲过度,或服食金丹药过多所致。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也无从证实。



第四种说法认为,仁宗是被李时勉气死的。仁宗性情温和,第一次动杀心,可以看出当时怒火中烧。健康已堪忧的他难以承受如此刺激,因此猝然离世也说得通。

然而这些种种猜测,终究只是后人的揣测。真相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无法确证。

我们能知道的,只有一位登基后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的皇帝,就这样匆匆离世。他那些未尽心愿,也只能随他长眠地下。



结语

明仁宗朱高炽去世的谜团,至今未解。然而不管真相为何,这都预示着一场权力更替的来临。

太子朱瞻基很快便继位为宣宗,开启了宣德新政。而明朝宫廷内斗不断的局面,也从这一代持续到了绵延数百年后。

历史就是这样,在时间的长流中不断重复着同样的剧本。今日的宫斗与明朝又有何不同?权力为人心中的贪欲所驱使,宫廷的阴谋阳谋不绝如缕,似乎永远也不会改变。

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些权力游戏与世间百姓的疾苦兴亡有何干系?而统治者们,又有多少像仁宗一样怀着一腔天下心却难以施展?

历史并不遥远,总有我们的影子落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汉王   暴病   明朝   妃嫔   皇太子   死因   贵妃   后宫   太子   后人   皇后   阴谋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