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克里米亚战争最大受害者,不仅丧失众多领土,还差点亡国

前言

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在欧洲爆发,最终以沙皇俄国的失败告终。但这场看似与中国无关的欧洲内部冲突,却成了晚清时期中国衰败的导火索。

俄国在战败后将矛盾转嫁到东方这个巨大的“肥肉”上,与其他列强一道对弱小的中国发起新的掠夺。中国不仅为此丧失大片领土,还一度濒临亡国的危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昨日欧洲的炮灰,今日成了中国的牺牲品。


克里米亚战争经过

19世纪上半叶,俄国沙皇正处在疯狂的扩张时期。在西伯利亚东扩已经达到极限后,野心勃勃的沙皇将视线转向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的黑海和巴尔干半岛。这块来自“欧洲病夫”手中的肥肉,已被沙皇觊觎多年。

1853年的一个寒冷早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再次召集臣民开会,商讨向土耳其苏丹提出新的殖民要求。“我们要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完成俄国的历史使命!”沙皇在会上激动地发表演说,并决定派遣使节向土耳其施压。


沙皇认为奥斯曼帝国已经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重病之人”,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威胁的方式夺取土耳其的领土。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奥斯曼的苏丹并没有屈服于沙皇的要挟,他拒绝了俄国提出的种种无理要求。 沙皇一怒之下,立即出兵占领奥斯曼帝国的一些省份。很快,1853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战火燃遍黑海沿岸。

起初,拥有强大陆军的俄国占了上风。11月,俄国在锡诺普海战大败奥斯曼海军,奥斯曼帝国的护卫舰和巡洋舰被全歼。


俄军歌唱凯旋,沙皇也对此志得意满。但很快形势发生逆转——英国和法国看准机会,联手参战,加入奥斯曼一方对抗俄国。

英法两国的实力在当时要远强于俄国。工业革命带来的进步,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俄国仍未完成工业化,军费开支巨大,国库已濒临破产。

1855年,英法舰队突袭了克里米亚的要塞,俄军死伤惨重。被打得落花流水的俄军,面对英法先进的军火再也举步维艰。


终于,在1856年签订的《巴黎条约》中,俄国割让克里米亚,丧失黑海舰队和要塞。沙皇的野心也暂告一段落。

但这场战争的失败,让沙皇政府意识到需要另觅新的殖民地以发泄国内危机。失去欧洲的俄国,很快把贪婪的目光转向远东这个巨大的帝国——中国。

俄国转嫁矛盾

正当俄国在欧洲吃败仗之时,中国也正值内忧外患之际。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已沦为西方列强眼中的肥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朝的财政雪上加霜,国力日益衰微。


可以说,这个东方帝国已经成了一个任人宰割的俘虏。

俄国很快意识到,削弱的中国是一个绝佳的新殖民地。于是,刚在欧洲战场吃了亏的俄国调转枪口,开始同英法等国一起对中国发动新的掠夺行动。

1858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次击败清军。与此同时,俄国也与清政府强迫签订了《瑷珲条约》,强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


此举让沙皇政府大欢喜,不仅补回了克里米亚的损失,还轻易获得了新的殖民地。俄国军官在东北巡视新获取的土地时,不禁高呼:“这片广袤的沃土足以容纳俄国过剩的人口,上天保佑沙皇!”

1860年,英法联军更是出兵北京,烧毁圆明园,直接导致咸丰帝病逝。这无疑是晚清历史上的一大悲剧。而俄国也乘势继续蚕食中国西北的领土主权。一个原本力量悬殊的东方帝国,在欧洲强国的连番入侵下已经千疮百孔。


中国沦为牺牲品

若说克里米亚战争的直接输家是俄国,那么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则毫无疑问是中国。一个原本与这场欧洲纷争完全无关的东方帝国,却被卷入战火,成为强国发泄战败情绪的出气筒。

从1850年代开始,中国在列强的屠刀下濒临灭亡的边缘。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迫割让,北京这座古都沦陷被烧,皇室的家园被彻底摧毁。


造成这一切的,正是西方列强及俄国的无节制掠夺行为。这无疑是晚清以来国力衰败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我们不能否认,晚清社会内部的腐败落后也是祸乱的诱因。但是,一个内忧外患的东方帝国,在欧洲强国的野心面前根本敌不过,只能任人宰割。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与这场源于欧洲的战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必须自强不息。


战争教训

历史并不会在某场战争结束后自动翻篇。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网,牵连着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任何国家的扩张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

19世纪的中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国力衰退,疆域缩小,主权被蚕食。但每一个民族的苦难都会激发出奋起的精神。


中国人民也从这场惨痛的教训中汲取力量,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自强。

同样,强权政治终会激起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历史的车轮会一直向前滚动,列强也终会衰落。当历史的洪流再次来临时,这个苦难中的东方古国也必将崛起,重新焕发生机。

因为历史潮流终会让公平和正义战胜强权,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道。


结语

每个文明的兴衰似乎都源于内部的积弱。当内部出现腐朽时,外来的敌人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无法要求这世界百分之百的公平,但可以在其中找寻奋斗的动力。

历史无法重演,但前车之覆,足以为鉴。每个民族的苦难都应该成为奋起的营养,使我们不再重蹈覆辙,而是坚定地走向民族的复兴。相信辉煌的明天就在前方,历史潮流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克里米亚   黑海   奥斯曼   英法   俄国   土耳其   沙皇   帝国   欧洲   亡国   领土   清朝   受害者   中国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