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七个“坏主意”,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它们是什么呢?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及时看到每天的最新内容,并参与讨论和分享,在此十分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历史不是简单的过去,而是光辉灿烂的故事。每一段历史都充满了人性的光影。纵观历史,有许多英明有力、忠心报国的君臣,但同时也有许多无能、狂妄、狂妄的统治者。他们常常听信诽谤,做出错误的决定,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1、慈禧为庆生而贪污军事装备,削弱了北洋海军实力。

1894年是慈禧太后60岁生日。这位成就卓著、专制的“老佛爷”非常重视自己的生日,并认为这是展示自己权威和赢得钦佩的绝佳机会。因此,他指示各区官员“千方百计”准备今年的生日礼物。



但当时的清国库房已几近枯竭,无法支撑如此奢侈的庆祝活动。慈禧并不在意。他只顾自己的面子和享乐,不考虑国家的财政困难。当时,有几位腐败迂腐的官员向慈禧求宠,其中最积极的是淳亲王载濂。五十年代,懂得在宫中生存的淳亲王建议慈禧可以用原本用来购买武器的军费来给自己庆生。

当时的北洋海军急需新的战舰和武器。但慈禧只听到“可以拨款”两个字,立即同意将北洋军费全部拨作生日经费。结果,北洋海军补给计划不得不放弃,战舰也年久失修。这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

淳亲王趁势,给慈禧增添了各种奢侈的礼物。慈禧在生日那天确实得到了难以想象的荣誉和赞扬。然而,这血腥的荣耀是建立在舰船坚固、武器强大的北洋海军削弱的基础上的。最终,慈禧和纯亲王的坏主意导致清朝在1888-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节节败退,国力日渐衰弱。



2、杨芳荒唐的猪血战略,英军轻松攻下广州

1894-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最初敢于与英军直接对抗。然而,第一战至关重要,道光皇帝不得不更换指挥官。他原本任命的是开明林则徐,但林则徐在调兵遣将之前就被迫辞职。清廷如热锅上的蚂蚁,道光皇帝急忙任命岐山取代林则徐。上任第一天,岐山就向英国人低头投降。

道光帝大怒,再次罢免岐山,任命奕山为广东靖逆侍郎。但道光帝万万没想到,夷善不仅无能,而且还信谗言。义山一上任,就受到了几位部下的追捧,其中最积极的就是杨防将军。杨芳目光短浅,迷信严重。他尽力将一山的荒唐策略内化。“英国人和恶魔的武器将很难接近众神保护的师。我可以在管子里灌满猪血和狗血,让士兵拿着这些‘防弹’枪去战斗。这样鞑靼人就会被打败。” ”。杨芳疑惑的说道。义山本来就很迷信,想要尽快解决英军的问题。他无法想清楚这种可笑的方法的真实性,就叫人直接照着做。于是清军士兵顶着烈日,提着装满动物血的水桶在战场上来回奔跑,但还是被英军的子弹打得粉身碎骨。



当时杨芳已经不知所踪,几天后义山也弃城而逃。英军轻松攻占广州,直指长江。战争爆发不到一个月,清军就崩溃了。这场闹剧完全是杨芳的坏主意造成的。

3、高仙芝被李隆基处决,唐军大乱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命禁军将军高仙芝镇守都城洛阳。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洛阳陷落,高仙芝也在混战中被俘。此时,李隆基非常担心,决定调兵换将。但正当他开始招募其他强将时,几个朝廷小人却开始在他面前诽谤高仙芝,说他平日里骄奢淫逸,守城时却懦弱无能。

李隆基本上是重气轻功。当他听说自己的爱将失踪后,勃然大怒。他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直接下令处决了高仙芝,还杀死了几名禁军将领,以警示其他人。这个错误的决定直接造成了唐军管理体制的混乱,也导致了军队士气的丧失。原本跟随高仙芝生死存亡的禁军将士,对李隆基幻灭无比,士气一落千丈。



此时,安史大军直指长安。李隆基急忙任命已死在家中的弟弟蜀汉再次领军御敌。哥舒翰忠心报国,只想忠于国家,不计得失。上任后,他终于让唐军重整旗鼓,消灭了部分叛军。

4、哥舒翰奋力支持,李隆基却再次失去民众支持

哥舒翰接手唐军后,与安史军隔江交战。本来,他是想打消敌人的嚣张气焰,等待他们自己崩溃。但李隆基不懂军事,十分担心,要求弟弟蜀汉赶紧决一死战。哥舒翰见时机未到,也不想贸然出手。但他报案后,叛徒趁机在朝堂上在李隆基面前诽谤他,说他年老无能,不愿与敌人作战。

李隆基闻言勃然大怒,命令哥舒翰在一个月内消灭叛军。哥舒翰当时已经病入膏肓,但仍只能接受战斗命令。哥舒汗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临死前,他说了一句话:“一位慈爱的老师,一位至死劝诫的大臣,已尽了疲国的重任,我怎能后悔!”



哥舒翰去世的消息让唐军彻底崩溃。李隆基这才意识到,自己误杀了高仙芝,对弟弟蜀汉不信任,这才是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为时已晚,唐朝已无法恢复。5、宋徽宗背叛张角,金兵趁机攻城。

北宋时期,辽金两国战事不断。张角原为辽国名将,后转任金国。他很快就放弃了金国,向宋朝求助。为了显示宋朝的仁慈,宋徽宗不顾辽、金的敌对,大张旗鼓地收留张角,任命他为平州都护使。张角也听从了宋朝的建议。

但不久金兵入侵,张角退至燕京城自救。他多次向宋朝求助,宋徽宗却装聋作哑,坚持保持中立。当时辽国使者来到村里,要求宋朝交出张角,否则两国为敌。为了讨好辽国,宋徽宗假意答应了。



张角孤军奋战数日,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杀。金兵入城取下人头后,宋徽宗毫不费力地将人头交给了辽使。张角对宋朝忠心耿耿,但宋徽宗不但不支持他,还辜负了他的信任。这给北宋军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军心低落。金兵很快乘势攻占了燕京。

6、明英一族招亲失误,将自己送上战场。

某朝中期,蒙古部落南下骚扰国家边境。年轻的明英宗想通过个人征服来树立自己的威望。明英宗想通过战功来证明自己,所以他不顾大臣们的劝告。在大臣的极力劝说下,他才勉强同意只带了一万禁军出去。



然而,明英宗到达边境后,见识了蒙古骑兵的技艺,感到害怕。他迫切希望战争能够尽快结束,于是他相信了谗言,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下令全军深入蒙古腹地。土木堡事变,明军大败,被蒙古骑兵彻底击溃。明英宗本人也被俘虏。从此,明朝国力衰落,蒙古骚扰愈演愈烈。整个局势因为明英宗的错误决定而彻底改变。

七、南明朝混乱中派清兵入关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李自成残部仍在骚扰边境。南明朝廷官员希望借助满清的力量消灭李自成的军队,稳定局势。于是南明政权向满族许诺丰厚的奖赏,并要求他们帮助进攻李自成的残余势力。没想到这一招,把虎口里的肥肉直接送进了曼清的嘴里。



满清军队趁势大举南侵。他们先是击败了李自成的军队,然后一举攻克了山海关。南明军民毫无防备,节节败退。弘光帝被俘后,南明政权彻底崩溃。借刀杀人的行为,让满清最终控制了中原,完成了对明朝的灭亡战争。

8、王后一头雾水,为武则天选了婚纱

唐高宗在位时,非常宠爱自己的妃子武则天。但他的宫中国王和皇后嫉妒,想要镇压武则天。有一次,唐高宗来看望武则天,王皇后趁机讲话,要求武则天“知礼”,不要再违背皇帝的宠爱。武则天很聪明,知道王皇后想羞辱自己。于是她反过来讨好王皇后,让她挑选一件嫁衣,打扮得漂漂亮亮去见皇帝。



王皇后一开始很包容,为武则天挑选了一件华丽的婚纱。但当武则天当晚穿上那件嫁衣,当晚入宫并获得高宗皇帝的青睐时,王皇后的计划就彻底失败了。从此,武则天的地位更加稳固,王皇后也因为这个错误的决定逐渐失宠。最终,王皇后被废为庶人,武则天成为事实上的皇后。王皇后本想打压武则天,却给了他崛起的机会。这个糟糕的想法直接导致了他职业生涯的终结。

结论:

历史上充满了错误的决定和愚蠢的行动,而这些往往是由于人们的自私和短视造成的。这些坏主意不但没有达到其创造者的目的,反而给国家带来了灾难,给人民带来了幸福。



我们不能重复历史的错误,但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深刻反省,在重大决策时避免犯下难以挽回的错误。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理性和智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蜀汉   岐山   北洋   明朝   张角   蒙古   坏主意   禁军   宋朝   皇后   慈禧   著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