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政治,为什么要不得?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大秦帝国是一个以"吏治天下"为原则的国家,这与他们采用法家思想来建国有关。在法家看来,一个国家只需要两种人:农民和战士。农民负责耕种,战士负责战斗,这样就足以使国家富强。其他人都被视为多余。


那么,谁来管理农民和战士呢?


答案是文吏。无论是朝廷大臣、郡县长官还是乡村小吏,都属于文吏范畴。事实上,在一个只有农民和战士的国家里,并不需要思想和文化。


因此,秦人奉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原则。



刘邦创建的新政权则呈现出了另一种景象。高祖、惠帝、文帝和景帝四朝期间,一般事务仍按照秦朝的做法由文吏处理。而占据重要地位的,则不再是功臣勋贵们自己或者他们的后代子孙,而是由他们担任官职。也就是说,政权由勋贵掌握,具体事务归文吏负责处理。毕竟勋贵们是刘邦的战友,他们的政治经验、声望、影响力和号召力对刘邦及其继承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封侯拜相等方式来回报他们的功绩。


然而,在汉武帝看来,这样的安排就不可取了。


因为贵族政治与封建制度共同存在。在封建制度下,国家属于诸侯,家庭则属于大夫。如果国家破灭,首当其冲遭受损失的就是诸侯和大夫。所以在封建早期,无论是诸侯还是大夫都要全力治理国家和管理家族事务,这被称为"首长负责制"。


而且,在封建早期国家和家庭都很小。一个国家只有一座城市,一个家族只有一个村落。诸侯和大夫可以直接面对国民和家人,这就构成了"直接君主制"。


当然,即使是直接君主制也需要有人协助。这些助手、助理或者官员,在天子身边被称为公卿,在诸侯身边被称为大夫,在大夫身边则被视为仆从。他们在理论上是公卿、大夫的兄弟子侄,实际上是同族人一起管理家族、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这就是"家族共治制"。


首长负责制、直接君主制和家族共治制,这种政治体系当然适用于贵族,而且只适用于贵族。


很难说这种政治体系好还是不好,但显然不适合帝国时代。帝国不同于小规模的城市国家,而是一个广袤领土的国家。帝国的统治必须由皇帝授权,由政府来负责。



那么,是否可以由贵族组成政府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贵族都享有特权。其中最重要的特权就是任命权。在封建时代,天子无法任命诸侯的官员,诸侯也无法任命大夫的仆从。这些职位甚至可以世袭传承,被称为世卿或者世职。结果导致天子无法管辖诸侯的领地,诸侯也无法管理大夫的家族事务,对于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来说显然无法接受。


更重要的是,在封建时代君臣关系是逐级效忠的。家族仆从只效忠大夫,不效忠诸侯;大夫只效忠诸侯,不效忠天子。如果大夫们纷纷反叛,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动荡;如果诸侯们一起造反,天下就会陷入混乱。对于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来说,这样的局面根本无法接受。


事实上,正如汉初时期的制度是封国和郡县并存的半封建制度一样,两汉政治也可以称为半贵族政治——既有功臣集团执掌朝政,后来又出现了外戚集团与皇帝共同管理国家、共同治理天下。


从这个角度看,公孙弘和张汤具有非凡意义。


公孙弘和张汤都是平民出身,并且都曾担任过文吏职位。他们既不属于贵族阶层,也具备专业知识。专业化和平民化的趋势都在反对封建制度。如果整个朝廷都由像张汤、公孙弘这样的人组成,那么贵族政治就必然转变为官僚政治。


毫无疑问,这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个转变由汉帝国来完成,并非偶然。作为一个由平民建立的王朝,西汉创造了一个"布衣将相之局",不仅皇帝本人出身卑贱,他的臣子也往往身份低微。景帝的王皇后再嫁女子,武帝的卫皇后卫子夫和成帝的赵皇后赵飞燕都是歌伎出身,她们依然能够担任母仪天下的角色,没有人会对此有异议。


文吏担任官职也并不罕见。大秦传统依然存在,在萧何、曹参等人也都是文吏出身。而且文吏接受过专业训练。由文吏负责处理事务可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可以说是"专家治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公孙   贵族   君主制   政治   帝国   要不得   诸侯   大夫   封建   家族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