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打一百年战争,国库还是够用的,为什么?有一些可学习的地方

清朝末年,领导人腐败不堪,国家和人民陷入困境,签订了许多侮辱性的条约,削弱了国家的力量。以《马关条约》为例,日本获得2亿两白银。这不仅损害了清朝的财政,也给了日本更多的发展资本,导致日本后续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清朝。



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一百年前,清朝还不是这样的。

尤其是在康乾时代,清朝的国库即使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仍然非常充足。为什么是这样?

要知道,同样陷入战乱的明朝,在面对战争的时候,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当崇祯皇帝急需军队应对农民起义时,他却买不起军队。



其实,这都是因为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值得清朝学习。

明清两代财政比较

在了解问题之前,我们还可以看一下明清两代财政收入的比较。

首先,在明朝时期,根据《中国财政史》提供的资料,明朝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2000万两白银。最高水平是万历六年,财政收入达4000万两。可以说是历史最佳。



我们收入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今年农业税收入很高。

相比之下,清朝康熙时期,平均税收收入大约在3000万两至4000万两之间。之所以比明朝高,并不是因为清朝的农业更好,而是清朝的社会发展管理更完善。



除了农业税之外,清朝还有其他税收来支持国家财政。这就是为什么清朝面对自然灾害往往比较从容,而明朝却很头疼。

那么为什么明清两代在财税收入并不多的情况下,抗战能力差距却如此之大呢?其实,原因就在于明清两代在财政运用和战争状态上的差异。

如上所述,刀片应该使用好钢。清朝就是这么做的,最终创造出了“屠龙剑”。然而明朝却恰恰相反。在刀柄上的支出远远超过在刀片上的应用。

金融应用

首先,两国财政运用不同。明朝的一些税收主要浪费在诸侯王的供养、冗员、皇家的供养、对诸侯国的赏赐上。



考虑下属国王的官员的例子。确实,国家必须向这些“有地位”的人支付工资,让他们作为国家的同事。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就是明朝时期人类所承受的代价。

事实上,历朝历代都付出了人力成本,但明朝在这方面却非常浪费。举个简单的例子,管理一个军官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于是,明朝不得不安排三四个官员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不可能只支付一名员工的工资,也不可能领取三、四名员工的工资。国家财政收入自然将面临严峻挑战。



但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官员只是官员,剩下的劳动力成本自然是存在的。

在贡品方面,清朝并不像明朝那么具体。纵观历史,中原历代王朝都习惯于接受其他国家的贡品,然后赠送礼物。



从出发点来说,弘扬中原文化理念的想法是好的。但从实际的交易结果来看,中原王朝是非常诚实的。尤其是宋朝,哪个国家比宋朝强,哪个国家比宋朝弱,宋朝肯定会比别人奖励更多。

宋朝数百年只顾面子不顾尊严地做这种事,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发展严重倒退,成为别人眼中任人宰割的羔羊。国家。



明朝也是如此。以日本为例,史书上记载,日本财政濒临崩溃时,不顾一切地向明朝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而明朝则回赠礼物,让他们渡过难关。这对于儒家时代的外交官来说当然是不可能的。

战争中的国家

其次,明清战争条件不同。皇太极入侵明朝,就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中原一样。每次战争他都获利,所有损失都由明朝承担。



康熙、乾隆时期也曾与西北诸侯王进行过斗争。他们在别人的领地里打架。如果他们输了,他们就会回来。如果他们赢了,对方就要承担责任。这样,就不会损害国库,会有不少收入。

反观明朝,抛开清朝打败明朝这个事实不说,李自成才是导致明朝彻底崩溃的真正罪魁祸首。农民起义军给明朝留下了一个空洞,没有赋税。

最终攒下来的财富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用在前线,与烧钱无异。结果明朝真是欲哭无泪。如何对付清朝,应该向明朝学习,可惜明朝想学也学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清朝   明朝   中原   国库   宋朝   日本   明清   官员   时期   财政   战争   地方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