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分享|卜宪群:乡里认同与家国情怀,是两汉的珍贵遗产

视频加载中...

9月23日,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在徐州成功举行。在主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带来了题为《两汉文化中的乡里认同与家国情怀》的主题分享。

△卜宪群

“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08年,彭城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作为秦朝以后再造大一统格局的重要地区,也是乡里认同与家国情怀的起源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卜宪群充分肯定了徐州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刘邦所作的这首《大风歌》中,卜宪群看到的是两汉人浓烈的乡里认同情感与浓烈的乡里共同体集体意识,这在两汉文化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历史现象。

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卜宪群认为,乡里认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的乡里制度。从“乡师”“乡大夫”等乡吏,到春秋时期遍存于各国的乡里组织,再到战国时期乡里逐渐成为国家基层行政组织、与户籍什伍制度相结合。秦朝废除分封制、正式推行乡里制度这一基层制度,后被汉朝所延续。

“在此过程中,乡里认同也愈发浓烈,人们对乡里的归属感、对乡人的亲近感与日俱增,逐渐诞生了乡里意识与乡里认同。”卜宪群细致地梳理了“乡里认同”与“乡里意识”的起源:“在两汉时期,国家在乡里认同、乡里意识的塑造上做了很多努力,也真正构建起了两汉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

卜宪群旁征博引,在分享中提到了多篇历史文献与典故:“热爱家乡的朱邑、鲍宣;为国效忠的张骞、苏武;投笔从戎的班超;喊出‘国大于家’的霍去病;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马革裹尸无所辞的马援;天下为公的范滂……这些人物的家国情怀,都离不开乡里的塑造。”

“‘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乡里认同’不可分割,更是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据。”卜宪群总结道:“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也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现代快报+记者 陈云龙

视频制作 郑阳 郑芮

(徐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校对 张红霞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两汉   乡里   情怀   徐州   秦朝   汉人   浓烈   起源   遗产   嘉宾   珍贵   意识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