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皇帝生前有不立太子的制度,康熙为何打破祖制,立胤礽为皇太子

对于皇太子的立位,清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与前朝不同的是,清朝并没有采取公开的方式立储太子。设立东宫太子爵位的制度。但有一位特殊的太子。他一出生就被父亲立为皇太子,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公开加冕的皇太子。他是康熙皇帝的长子埃拉戈特。爱新觉罗-胤礽。

胤礽出生十三年后,于康熙的母亲、康熙皇帝的第一任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在胤礽出生的那天因难产去世。她当时只有21岁。次年,胤礽被公开封为皇太子。康熙皇帝一反皇帝在世不立太子的祖传传统,公开立年仅不到两岁的胤礽为太子。难道只是因为他想念他深爱的妻子赫舍里氏吗?



康熙皇帝_图片

如果康熙皇帝真的是那种在国家大事上,比如立太子,凭自己的感觉来决定的人,那他怎么能称为永远的皇帝呢?康熙皇帝之所以很早就想确立胤礽的太子身份,主要和胤礽的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家庭背景以及当时清朝的统治形势有关。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老托古大臣索尼的孙子。入宫册封为皇后,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挫折。康熙在位第四年,宫廷选秀,皇帝正在筹备婚礼。当时,争夺皇后之位的是鳌拜的女儿和叶碧龙的女儿。两人都是已故皇帝托孤的大臣。尤其是苍白此时的实力最为强大。作为索尼的孙子,赫舍里氏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幕后的支持。这里我还要提一下孝庄文皇后。虽然她将鳌拜视为心腹之人,但此时,鳌拜的势力却是与日俱增,无敌之势正在逐渐形成。如果鳌拜的女儿成为了正宫的皇后,鳌拜岂不是想要恐吓皇权吗?于是,老太后极力排挤鳌拜的女儿,请求立赫舍里氏为皇后,让赫舍里氏如愿成为宫后。



双簧管(?—1669,满语:敖包)_图片

后来证明,帮助康熙皇帝除掉鳌拜的人就是赫舍里家族的成员。此人就是当时默默无闻的赫舍里·索图。这个索额图是索尼的三儿子,也是孝诚仁皇后的三叔。这种关系是一层一层的。康熙在位第六年,孝诚仁皇后的祖父、总理桑尼因病去世。桑尼的地位很高,甚至一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过他能够死得很好,因为他被授予一级世袭公爵和一级世袭伯爵的双重头衔。他死后,被追赠谥号。名字叫“文忠”,历史上很少见。索尼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生前为儿子索额图的仕途指明了一条捷径。这条路虽然危险,但如果他成功了,那就事半功倍了。这个捷径就是——打倒奥贝。 。果然,索额图生前遵照父亲的指示,积极配合康熙皇帝策划如何除掉鳌拜。此时鳌拜掌权,一手遮天,整个朝堂上都是告密者。不可能不知道索额图与皇帝的关系很亲密,但鳌拜此时已经忘记了这一点,傲慢到根本不关心索额图。艾图等人认真对待。没想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索额图想出了这个狡猾的计谋,将敖白抓到了一个小孩子的手里。



梭罗 (1636-1703),赫舍里氏_图片

敖白被推翻后,索额图成为康熙皇帝的心腹。赫舍里氏也迅速崛起,势力不断壮大。朝中不少大臣依附索额图,形成了所谓“索氏党”。 “亲信党”的迅速形成和强大程度完全出乎康熙皇帝的预料。事实上,专制统治下很难避免“亲信”,尤其是这个时候皇帝还比较年轻,很多政治事务都必须依靠更有经验、更有权力的人。他有能干的大臣,所以这些大臣就有机会掌控权力。这样一来,坚守他的人自然就会多起来,所谓的政党就形成了。

为了遏制一党独大,康熙皇帝在索额图之后培养了纳兰明珠,当时称为“索相”、“明相”。自然是“索当”和“明当”。 ”。双方的争执可谓是针锋相对,康熙皇帝要做的就是权衡双方的天平,利用两者为自己谋利。这是康熙皇帝的高明,也是他的无奈。



清初的“三仇”是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广东“靖南王”耿精忠。福建_图片

事情来到了康熙第十二个年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几乎动摇大清王朝根基的大事。是南方三大诸侯的叛乱。首领就是征服了清朝半壁江山的平西王吴三桂。三藩之阵,确实是清朝成功入关夺天下留下的隐患。当时,多尔衮拉拢并重用吴三桂,许诺清朝征服天下后,封吴三桂为王。多尔衮的英明决策,确实很好地利用了吴三桂的实力。吴三桂率领明朝的铁骑一路南下,攻克了南明政权的无数城池。甚至深入不毛之地,南下缅甸,亲手活捉南明勇。他下令用弓弦将朱由榔皇帝勒死。这是吴三桂对他曾经视为父亲的明朝皇帝的不公平行为,也是他对新主人清朝的巨大贡献。

明清战争结束,天下平定后,吴三桂以异姓诸侯王的身份驻扎云南。他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但年轻的康熙皇帝夺藩的决定打破了那些年的平静。惯了养尊处优、专横跋扈的吴三桂,自然对清朝的冷酷无情不服气,于是造反。可笑的是,他的造反旗帜竟然是“反清复明”。缺乏羞耻感似乎是这些政客的污点。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_图片

吴三桂的名声虽然一生玷污,但他军事家的名声却绝没有浪费。一时间,吴三桂起义军占领了半壁江山,危机逼近京城。作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如果资金不保甚至自己出了问题怎么办?正是在这种危急关头,康熙皇帝与祖母孝庄文皇后协商,公开立刚出生的嫡子胤礽为太子。这样一来,即使京师告急,需要撤退关外,或者自己出了什么问题,皇太子的存在也能稳定国家,最大限度地减少满族贵族之间的争斗。王座。

另外,二阿哥胤礽被立为太子,实际上起到了拉拢索额图派的作用。索额图最初并不同意康熙皇帝仓促消灭诸侯国的决定,但后来在危机时刻,索额图仍然尽力帮助皇帝运筹帷幄,最终赢得了消灭诸侯国战争的最后胜利。至于索额图最终的拉帮结派和私利,他遭到康熙皇帝的无情对待,最终饿死狱中,太子胤礽也最终被废,无法如愿继位。 ,最后被关进监狱,那就是后话了。



身穿军装的康熙皇帝雕像(坐在中间)_图片

康熙执政初期,清朝入主中国才二十、三十年,国内局势并不完全稳定。再加上清朝是外族统治者,康熙皇帝还年轻。因此,朝廷内外不团结,各路势力暗流涌动,伺机而动。所以,当时早立太子的主要原因还是形势。至于我想,这绝对是热血沸腾的康熙皇帝对已婚妻子的真情,以及对早逝的向往。毕竟皇帝也是人,也有人道的一面,但这绝对不是他早立太子的原因。原因。

《百谈清史》专栏、文:王金白

参考:《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团队创作,插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皇太子   平西   太子   康熙   皇帝   里氏   索尼   大臣   清朝   生前   皇后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