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时期的卫辉:古城、望京楼、王家大院……

被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赐封“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誉的卫辉,历史悠久、底蕴厚重。

自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设置汲县,先后为郡治(汲郡)、州治(卫州)、路治(卫辉路)、府治(卫辉府)和道治(豫北道、河北道),其中明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设置的“卫辉府”是卫辉建置沿革历史中的辉煌、高光时刻,管辖区域一度曾达汲县、新乡、辉县等十一县,与“彰德府”、“怀庆府”并名“豫北三府”、显于青史。

二十世纪初,平汉铁路、道清铁路在卫辉境内贯通、运行,但并未使卫辉能加速或延续过往的辉煌,站点(共六个)的分散布局导致原本集中于县城的经济中心亦呈四散之状,加以卫河水位的不定及当局政府对其疏于修浚,更使卫辉赖以倚靠航运发展经济的机会日蹙月缩。

1927年10月至次年2月的“百日围城”,进一步恶化了卫辉县城内外的经商环境;同时,是年废道之举,使位处“河北道”道治的汲县由此远离了豫北行政中心的地位。

对此,汲县宋村人魏青铓(女)在其所撰之《汲县今志》中喟叹道:“汲县因卫河淤滞,形势变迁,虽有铁路纵横交错,但芦盐杂粮过境而不囤聚。兼之光复以后,天灾人祸,无岁之行旅。萧条商业益趋衰落,以县城之大,竟无一稍可税驾之旅馆,即此一段可见梗概。现时贸易东夺于道口,南夺于新乡、郑州,西夺于焦作,北夺于安阳。遂致阛阓荒凉,土产低贱,纵有列肆,亦仅可以支持而已。”

1938年2月日军的占据,使卫辉本已“阛阓荒凉”之貌雪上加霜,古城内外难觅昔日之繁盛。

1938年2月13日,日军土肥原第十四师团占据淇县。之后该师团沿平汉铁路兵分三路南侵卫辉。16日卫辉沦陷。

所属森田范正第十五联队、今田俊夫战车第二大队经饮马胡同、北安都,向大双附近前进、攻击,14日午前十一时大双、小双相继失陷,之后日军又向杨井村、西南庄进击。

西城门外,准备进入城垣的日军远山登第五十联队士兵。

日军脚下由长短不一条石构成的起伏不平桥面以及桥尽头壮阔有些坍塌的城墙,道出了时间的沧桑和此刻的耻辱。

卫辉城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34年),明洪武年间重新修筑,“周围六里一百三十步,高三丈五尺”。万历十七年(1589年),潞王受封卫辉府,因原城池狭小、不利于其王府之建设,于是“拓城前三面,增七百三十二丈,共八里七十步,高广与旧同,外砖内土。新添东门,合旧门为四:东曰宾阳,南曰迎薰,西曰眺行,北曰拱极”,由此,卫辉府城得以扩大,亦奠定了明代卫辉府城的基本规模。

西门外宽阔的护城河,“宽的有十余丈,窄的有三四丈”。

护城河与“高耸壮丽”的城墙互为映衬,颇显古风。河上有船夫正在泛舟打鱼,据载,“西关外有名顺城关街者,住有渔人数家,各蓄短舸一二,具时而撒网,则入罩者如一寸二寸之鲫,时而搬罾而落套者为一指二指之虾”。有鲫有虾,可见当时河水环境适宜人与物的生存、生活。

西门城内的街巷,即西大街。

街道并不宽敞,但青砖灰瓦的民居古朴、栉比,有“大巷三百六,胡同赛牛毛”之说,各种进式的四合院遍布街巷。

昔日“朝贡连络,舟车交集”之商贾云集街巷,如今在日军的占据之下,已是行人稀少、商贸衰落。

位于城内道西街与西大街衔接处的“王家大楼”。

“大楼”系中国“水泥大王”王锡彤(1865年——1938年,字筱汀,号悔斋)之子王泽敷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建造,为中西结合、砖木结构的三层建筑。

卫辉沦陷后,这里成为日军驻卫辉守军的本部。“大楼下面的地下室为刑讯室,也是日寇特务机关的杀人场所,只要被抓进这里,就没有生还的可能。大楼后面是一个长100米、宽60米、深五六米的大坑,这里白骨累累,芦蒿丛生,不知埋着多少汲县人民的冤魂,群众称之为‘万人坑’”。

日军军官在卫辉城内的合影。

这些日寇系土肥原第十四师团之第二联队军官,时其联队长为横山静雄(1938年3月1日——1939年3月8日在任)。其前任石黑贞藏任职时,率部于2月14日配合远山登第五十联队对田湾、北关村、大谷驼等地国军防御阵地施以攻击。

1940年4月23日,在“望京楼”附近举行军旗拜受纪念式典的日军步兵第二一九联队(联队长大井川八郎)。

1939年4月16日,根据日军军部指令,第三十五师团之步兵第二一九联队从札幌乘船出发,22日在塘沽上陆。26日,该联队到达汲县,分派三个大队接替土肥原第十四师团在汤阴、淇县、汲县三地的警备、治安任务,联队本部驻扎汲县。

照片中,地处卫辉老城东北部、已有四百五十余年历史的“望京楼”依然显得宏阔壮观。只是它历经了潞王朱翊镠时代的荣光,也目睹了“潞王府”于顺治五年(1648年)被拆毁的苦楚,此时又要目睹异域倭寇的侵凌肆虐。

透过“望京楼”之“诚意坊”向下俯视,一处空旷的场地上是满眼的日军军马和军车,可见这里已成为日军的军营驻地。

世事可谓沧桑难料,昔日的王府宫殿禁地竟沦落至倭兽宿营之所。

北门及“高耸壮丽”的门楼。

北门即“拱极门”,门朝西方,主要通往北关外卫河边的北码头等多个码头渡口。

卫河南岸的华新纱厂,其位于北门外西北里许。

北门外“旧日演武厅一带官地……地势相宜。距河不远,用水便利,切近城关,工匠往来较易”,看中此点的卫辉城关人王锡彤便联合周学熙、徐世光等人于此筹备创办华新纺织公司第四厂。

1920年4月2日,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卫辉华新纱厂召开成立大会。

1938年2月汲县沦陷后,华新纱厂由“东洋纺织株式会社”接管,6月16日易名为“河南军管理第十工厂”,次日滨田节二就任卫辉华新工厂长,至此纱厂完全落入日军之手。

“翊鏐居藩,多请赡田、食盐,无不应者”。“诸藩之首”的特权使朱翊鏐垄断了时卫辉府、开封府及怀庆府等9府25县的食盐专卖权。

其规模最大、盈利最多的是“义和盐店”,康熙朝《汲县志》载:“南北二店旧为明潞藩创立,名义和分店。北盐店在卫河北济渎庙西……南盐店在卫河南,旧为樊家湾,明潞藩移厂于此……近又有怀庆一府六处食盐亦立厂于此转发……”。大量的天津长芦食盐通过卫河运输至此,然后由9府于此设置的盐场再分散销至各地。

随着鼎盛时期的到来以及对安全保障的要求,崇祯朝南北二店勠力筑城,遂使两座盐店城与卫辉府城成三足鼎立状,壮观显于卫河与孟姜女河间。“盐店街七十二胡同”之名,更是流播至今。

二十世纪初,西沿淀(即南盐店)原怀庆府盐厂旧址——“怀盐场”上,博济惠民医院历时三年时间(1918——1920年)而成,医院规模宏大,颇益于远近百姓黎庶之健康。

1940年4月23日,救死扶伤的惠民医院目睹了日军步兵第二一九联队在医院附近举行的军旗拜受纪念式典。

当杏林春暖的医院与嗜杀成性的异族侵略者同框时,这难道不是医院之不幸、乡邑之不幸、国家之不幸?!

1940年6月的平汉铁路卫辉车站,满载日军慰问人员的厚和列车停靠在站台边,一场宣抚、蛊惑中国百姓的演出正在进行。

因中国抗日力量的屡屡破坏,日军无奈于1938年7月7日后对道口至游家坟站间已无通车价值的路段放弃,将可用之铁轨等铁路基建材料用于即将计划之“新开线”的建设。

此举使卫辉物资内输外运的东方便捷之路被斩断,卫辉经贸的发展无疑缺失了左膀或右臂,其影响可谓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淇县   府城   盐店   城关   纱厂   师团   联队   食盐   日军   大院   古城   时期   铁路   卫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