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焦土抗战后一曲不息的回声

有着“极边第一城”美誉的腾冲城是一个古老瑰丽的城邦,这个建于明代的石头城还是西南丝绸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闻名的侨乡,“博南古道”从中国内地到此后就分为几条道通向了东南亚、南亚及西亚。由于世界上90%以上的翡翠在此集散,腾冲又被称为“翡翠城”,民谣中说的“金腾冲银思茅、琥珀牌坊玉石桥”就是对腾冲生动地描述。

然而,79年前的一场战事,却彻底打破了这个边陲重镇的平静,腾冲人民从安定富足的生活中一下跌进了苦难的深渊,面对日寇的入侵,不愿做亡国奴的腾冲人发起了奋力的抗争。在历经了两年多的敌后抗战和配合中国远征军的腾冲城围歼战后,腾冲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腾冲人民用他们不屈的奋斗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奏响了一曲不息的回声。

859个血雨腥风的日子

1942年5月10日,腾冲城经历了一段令人齿寒、心痛而悲愤的日子,就在这一天,292名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大摇大摆走进来占领了腾冲,腾冲26万民众自此开始历经了859个血雨腥风的日子。

日军侵占腾冲后,为达到长期据守的目标,对腾冲民众开始实行包括残酷镇压抗日组织、对敌后抗日武装实施围剿、建立军政班本部和伪政权、对民众实施奴化教育、培植汉奸队伍、残杀无辜百姓等各种残暴的统治手段。在两年多时间里,日军烧杀抢掠、强暴妇女,无恶不作。1942年6月24日。《新华日报》刊登消息“滇西腾冲敌大肆屠杀百姓”,对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了充分揭露。

日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惨无人道。据战后统计,腾冲沦陷期间,该县民众惨死21000多人(含鼠疫菌受害者),被毁房2万余间、桥梁9座,捣毁农村市镇9个,抢粮6千余万斤、大牲畜5万多头,还掠走大量公私财产和地方文物。

全县人民同仇敌忾誓死抗战

面对家园被毁遭人欺凌的现状,腾冲人民不甘俯首帖耳任人宰割,发出了誓死保家卫国的吼声。

曾任云南省主席龙云秘书的张问德,时年已62岁的他赋闲在家。日军入侵腾冲后,张问德不甘屈辱,组成了腾冲抗日县政府就任县长并发动了全民抗战。在张问德的领导下,抗日县政府创立了联合中学,举办行政人员训练班,鼓励青年参军参政,抢救物资,引渡华侨难民,配合预备二师等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寇扫荡腾北时,张问德不顾花甲之年,随军8次翻越高黎贡山,数日断炊,虽中途坠马,口鼻流血,右手脱臼,但抗敌意志和决心仍然不减。驻腾日军行政班军官田岛为拉拢和腐蚀他,许以优厚条件。张问德随机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答田岛书》以回复,言词慷慨激烈,表达了自己誓与腾冲民众共存亡,与入侵敌寇不共戴天的民族气节。

作为一个腾冲人,李根源主动向国民政府请缨回乡抗敌,其所著的《告滇西父老书》成为战时动员全民抗战的主要精神力量,极大了鼓舞了家乡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念。

中国远征军预备第2师、第36师在腾冲沦陷期间坚持敌后抗战,帮助建立了腾冲临时县务委员会和腾冲县政府,与日军设立的驻“腾越县”行政班本部、“腾越县”伪政府针锋相对。自此腾冲军政民同心协力,完善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发展地方抗日游击武装,袭击日军部队,消耗日军力量,为振奋民心、巩固怒江防线、准备全面反攻作出了贡献。

47天血战光复腾冲

在经历了800多个不屈的日夜后,腾冲人民终于盼来了大反攻。

1944年5月11日,20集团军所部54和53军分别强渡怒江,向占据高黎贡山天险的日寇发起了仰攻。高黎贡山峰高坡陡,气候多变,日军居高临下,我军拼死上冲,双方拼杀肉搏,死伤惨重。经40天激战,我军终于攻克高黎贡山,而后从天而降,一鼓作气荡平腾北个日军据点后,直取腾冲。

在扫清了飞凤山、宝峰山、小团坡等腾冲城外围日军据点后,我军预备2师、198师迅即向腾越屏障来凤山发起攻击,并于7月28日攻下此山,次日,我军集中5个师的兵力向腾冲城发起了总攻。

从大反攻开始起,腾冲人民就全力投入到各项支前活动中。在5个师的反攻部队集结与腾冲时,急需军粮供应,腾冲百姓一面节粮供应,一面接运保山至坝湾的军粮。当时由于缺乏壮丁,运粮任务只好由妇女老幼承担。人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不到一周就将堆积如山的粮食运到了腾冲。战役打响后,腾冲民众积极出工出力,征用民工4600余名。人们当向导、抬担架、搞运输、救护、侦查、修筑工事、赶修保腾公路、修飞机场等,同时,还供应军粮830万斤,马料210万斤。期间,腾冲民夫殉职了6546人。为此,远征军长官司令卫立煌曾感言说:“反攻腾冲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半由于将士用命,力摧强寇,半由于腾冲民众大力支援之功。”

在腾冲人民的鼎力支持下,在美国十四航空队强大机群的协助轰炸下,经47天的浴血拼杀,中国军民在付出了伤亡官兵18000余人的惨重代价后全歼守城日军3000多人,于1944年9月14日光复腾冲,让腾冲成为全国沦陷区中第一个光复的县城。

追寻红色记忆 探寻滇西红色基因

战后,为纪念腾冲抗日阵亡将士,在李根源的倡导下,腾冲各界人士支持当地政府修建了掩埋烈士遗骸的陵园,并命名为国殇墓园。在历经80多年的风雨后,如今的国殇墓园已成为祭奠先烈、弘扬全民族抗日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辛亥九月初六张文光等发动的腾越起义是云南首义,到中印公路、驼峰航线与飞虎队敢闯敢试;从远征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腾冲军民同仇敌忾,到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告滇西父老书》慷慨悲壮;从抗日县长张问德《答田岛书》的破釜沉舟,再到滇西抗战纪念馆大气磅礴、极具感染。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一直被记录在每一位腾冲人的心中,都会在抗战的历史长河里继续诉说着曾今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

曾今的腾冲处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里,当时的先辈们面对敌人的炮火,怀着视死如归的心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祖国河山,维护领土的完整,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如今,祖国山海无恙,人民安康,先辈们过往的事迹为腾冲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烙印,他们为腾冲留下的红色抗战文化,也会一直存在于后辈每一代人的心中。

来源:春城晚报 崔敏 实习生 金健楠 摄影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腾冲   怒江   焦土   远征军   军粮   日寇   敌后   县政府   回声   我军   日军   民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