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工人钻探,发现木炭紧急上报,市委书记:出动工兵、拨款十万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事情发生在北京市郊外的大葆台地区,1974年6月的一天,工人们正在建筑工地上热火朝天地工作着。

突然,几位建筑工人不约而同聚集在一起,注视着地面上的奇怪物体。

只见满是泥土的建筑工地上赫然出现了红色木漆片和一些木头残渣。

工人们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般的东西,因为前不久马王堆汉墓一事传遍了全国,所以工人们怀疑这也有可能是一座古墓。

工地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喊来了北京市文物部门的专业人员,经过一番探索,又从工地里发现了一些白膏泥。

文物部门的专业人员颇为震惊,因为白高妮不是一个普通的东西,通常会出现在一些规格较高的墓地里,年代大概率是战国末期到秦汉时期。

大家赶紧把这一发现上报到了黄作珍(时任北京市委书记)那里,万万没想到,黄作珍在研究一番后,直接做出了一个“重磅决定”:

黄作珍亲自坐镇领导这次考古挖掘行动,而且还会调动部队的工兵,另外拨款十万用于挖掘工作。

能让黄作珍如此重视,看来这个墓地来头不小,那么,挖掘工作进行地如何呢?最后的结果有没有让大家失望呢?

考古工作的展开

北京大葆台的建筑工地发现异常后,位于保护文物的目的,北京市委的同志赶紧叫停了施工,同时派来了地质勘探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

考古最先要做的就是先确定这是不是古墓,是哪个年代的古墓,以及墓主人的身份。

很快,考古工作就有了新发现,地质勘探人员在打了十多个孔后,发现了一块五铢钱和一块木头残片。

这种五铢钱很有讲究,在汉代时期流通最为广泛,所以,五铢钱的出土也就意味着这里大概率是一座大型西汉木椁墓。

不过,如果说只有一枚五铢钱并不能百分百确认墓地信息,要知道,古人也有可能是使用了当时已经不流通的货币作为陪葬品,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

大家谁也不敢妄下结论,最后还是得请黄作珍出马,另外,王冶秋(国家文物局局长)、夏鼐(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等文物方面的专家也加入了其中。

1974年8月份,大葆台古墓发掘小组组建完毕(主任黄作珍),小组分工很细致,发掘组、文物保护组和后勤组各司其职,主要目的是针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另外,古墓发掘小组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1,协调北京卫戍区4561部队工兵连参加发掘工作;

2,邀请广州、河南的考古专家赴京指导发掘工作;

3,协调中国医学科学院准备好相关技术专家(万一出土古尸,可以及时处理);

4,向市计委争取10万元发掘费,购置所需各种物资和交通运输车辆;

5,请北京电影制片厂做好拍摄准备。”

在挖掘工作正式开始前,发掘小组还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根据文献记载推测,这座墓的等级应该是在诸侯王以上,但墓主人的身份具体是谁呢?

带着这个疑问,考古挖掘工作开始了,第一步是钻探,考古团队专门从河南请来的三位钻探师傅。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曾经还有过盗墓经历,司母戊大方鼎的盗墓活动中就有他的身影,不过,建国后的他洗心革面,致力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

考古工作并不轻松,当时是8月份,太阳很毒,工作人员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但是谁都不喊累,因为在大家心里都期待着能有重大发现。

因为准备充分,发掘工作进行地总体也比较顺利,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墓口和墓道的具体位置就基本探测了出来。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可以推测,大葆台的这座沙丘就是墓葬封土,封土高度达到了8米,墓葬的东西长99米,南北长百米,土方量大约3.6万平方米。

当然,墓葬规格如此之大,光靠考古小组挖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北京市委书记黄作珍跟北京军区的同志打了招呼,工兵们这就派上用场了。

封土清理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可就在大家准备清理墓道的土时,探工师傅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其中一处土层出现了异常的扰乱。

工作人员明白,出现土层扰乱也就意味着墓葬很有可能存在盗洞,得知这一情况后,大家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难道说,盗墓贼已经光顾过这里了吗?

墓主人的身份之谜

盗洞的出现让不少工作人员感到失望,盗洞的填土中还发现了一件鎏金铜辅首,周围还有木头碎块和接近腐烂的麻布。

盗洞的洞口是方形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确定,盗洞的年代较为久远,因为现代的盗洞普遍都是圆形。

不过,专家并没有因此泄气,因为这座墓葬的规模宏大,盗墓贼想要把里面的东西全盗走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墓里一定还有有价值的文物。

清理填土的工作仍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不过因为盗洞的存在,现场的气氛却有些低沉,终于,一个重大发现让大家重拾了信心:大墓的西南侧又发现了一座墓葬。

因为两座墓是并列而建,那两个墓主人很可能就是夫妻关系,一号墓中是男性,年龄大概在40岁,二号墓是女性,年龄25岁左右,这是西汉时期典型的“同坟异葬”。

1974年10月,考古人员又有了重大发现,墓室的四个面都有用木头垒起来的墙, 虽然说距今已有千年,但这些条木依旧不见腐败。

见多识广的工作人员和专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最后还是北京文物管理处的于杰解开了这道难题。

于杰也是“借用”了前辈的研究成果才得知,这种墓墙是用木头堆积而成的形制被称为“黄肠题凑”:

“《汉书霍光传》记载:‘霍光死后皇帝赐给他“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黄肠’是在形容材质和颜色,特指柏木黄心;‘题凑’是形容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特指木头的端头向内。”

大葆台汉墓墓室条木的端头方向和材质也与文献中的记载相同,这次的发现是开创性的,因为在此之前大家都只在文献古书上见过“黄肠题凑”,实物是第一次发现,所以这次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黄肠题凑”的发现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墓葬中还有不少珍贵的文物。

在一号墓中“黄肠题凑”的南边的门上,装有鎏金青铜兽面铺首,用现在的话说,这其实是大门上面的拉手。

墓室中还发现了一具尸骨,后来经过专家鉴定,确认这是雄性金钱豹的尸骨,出土文物还包括有4枚象牙棋子,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用于娱乐的“玩具”。

随着出土文物越来越多,挖掘深度越来越细致,一个问题也摆在了眼前,墓主人到底是谁呢?

根据墓葬规格和出土文物来看,墓主人应该是活动在北京地区的西汉封王,根据墓里的四方铜镜判断,墓主应该生活在西汉中晚期。

专家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把目光锁定在了汉武帝刘彻长子燕王刘旦身上,这也是很多人共同的想法。

燕王刘旦是汉武帝的儿子,小时候的他聪明伶俐,博学多识,深受父亲的喜爱和重视,公元前117年,刘旦被封为了燕王,去到蓟城就藩。

之所以要让刘旦去到蓟城,是因为此处经常会受到匈奴的袭扰,选择让他去,也是因为汉武帝对他能力的信任。

公元前88年,汉武帝生了重病,刘旦本想当太子,便谋划进京打探情况,不过被汉武帝识破,还被削去了部分封地。

刘旦本想起义造反,但被人告发,那时候皇帝传到了刘弗陵(汉昭帝)手里,汉昭帝呵斥了刘旦,刘旦自知夺皇位无望,最后选择了自杀。

不过,随着后来文物出土和研究的深入,很多人又判断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刘建,因为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匮乏,学术界也无法准确判断到底是谁,不过大概率是刘旦和刘建(刘旦之子)的其中一位。

大葆台西汉墓遗址现在是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有“黄肠题凑” 的墓葬,大葆台西汉墓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墓葬,它还为研究汉代文化和北京汉代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编辑:凡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发现   工兵   墓葬   汉武帝   西汉   木炭   古墓   北京   木头   文物   工人   主人   紧急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