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为何被历史铭记?明明上任还不到一年

公元1424年9月7日,在位二十多年的朱高炽皇帝正式登基,成为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然而,二十多年的辛苦劳作,朱高炽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于公元1425年5月29日突然去世。

但令人惊奇的是,明明上台不到一年,朱高炽就完成了载入史册的壮举。这是为什么?不仅如此,后世的史学家还将朱高炽及其子朱瞻基的统治评价为“仁宣政府”。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朱高炽在位期间,解决了明朝国家治理的四大难题。朱瞻基还延续了朱高炽的治理模式,让明朝更加强大。

这四个问题就是国事、民族事、化解恩怨、民生问题。



官方的

首先是正式规划。在朱高炽之前的三位皇帝中,朱允炆对明朝的影响力最小。现在先不说,朱元璋和朱棣的见面并不容易。

朱元璋用普通人随身携带的三尺剑征服了世界。他比历史上大多数皇帝更了解人民的疾苦。因此,他对官员腐败深恶痛绝。一旦发现腐败行为,他将严惩不贷。



不仅如此,身为明朝太子的他深知,登基不易,治国不易。一旦大臣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或者威胁到朱家,无论杀了多少人,都不为过。

后人总说朱元璋杀人,胡惟庸案入狱一万五千多人,蓝宇案入狱三万多人。但如此庞大的家财,其他皇帝又如何能做得更好呢?理解历史不是看历史,而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历史。

当然,无论功绩还是功绩,在朱元璋手下工作一定是一件令人郁闷的事情。如果你做得很好,就应该受到惩罚。如果你做了坏事,你就会受到惩罚。皇权压垮大臣的权威,大臣生气不敢说话。这使得明朝的官方风气不太好。

朱棣通过靖难之战夺取天下后,也没有任何起色。朱允炆手下的所有大臣都被派往边疆。这样的惩罚在古代无疑是一种重刑。



历任两任皇帝的权力和统治地位直接影响到了明朝的大臣们,而朱高炽的做法就是为了减轻大臣们的压力。

俗话说,要想跑,就得吃草。

如果不给大臣们好处,这些大臣怎么敢向国家献出真心呢?当每个人都把自卫视为一项绝技时,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幸运,而是一个国家的危险。主要是因为朱高炽的转变,使得他的大臣们渴望做实事、做大事。明朝的官风呈现出新的形态。只要他的儿子朱瞻基不是太搞笑,他就可以放心地将明朝推向更高的高度,走得更远。

这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遗风有些相似。康熙提出方案,雍正完善方案,乾隆一劳永逸地实施方案。



在家办公

第二个是内务办公室的事情。

朱元璋废除总理制度后,建立了“内阁制度”。然而,这个内阁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直到朱棣上台、朱高炽执掌国家之后,才逐渐得到改善。

一开始,朱高炽就已经看到了过去的弊端,但国家的大权还在朱棣手里,他就算想说也不敢说。很多人可能认为自己的亲生儿子没什么不好的。



其实改变当时明朝内阁制度的想法谁都可以说出,但朱高炽却不能。

另一方面,朱高炽又不得不避嫌。如果太子对皇帝说错话,打了皇帝一巴掌,那他不就求一巴掌了吗?

另一方面,国家的政治管理不能通过提出来改变。这需要皇帝的全力支持。朱棣没有注意到也没有关心这个问题,所以朱高炽就仓促做出了改变。年轻时,是为了父亲的利益,但到了成熟阶段,则是篡权。



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无论朱棣喜不喜欢朱高炽,或者愿意将皇位传给朱高炽,皇位都与他无关了。

另外,老二朱高煦还在等着看笑话。朱高炽的理念是不求功,但不求罪。朱棣及其继任者去世后,内阁管理制度无法如他所愿改变。也许这就是朱棣笼络人心的方式,但我不确定。

那么明朝的内阁制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简单来说,为了防止内阁的皇权壮大和瓦解,朱元璋表示内阁成员的人数应该限制在五人。在这种情况下,官虽小而强。虽然他们可以统治官员,但他们不必担心皇权。

好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单薄。这个想法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一群五品官员来监督一二官员,其他人怎么能监督他们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皇帝特意下令,否则很多事情的处理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此,朱高炽做出了改变。原内阁人员职务不变,但兼任其他官方职务。简单来说,他是内阁排名第五的部长,拥有第二顺位部长的地位。经营联属网络业务时,情况要简单得多。



靖楠错了

三是赦免靖难之冤。在老影视名著《大明风华》中,朱棣曾对朱高炽说,靖难之役中受冤屈的人永远不会被释放。如果你原谅了他们,那不就说明你做错了吗?朱棣凡事都可以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如果被荆南打倒,他就永远抬不起头来。因此,即使接受诽谤,他也希望下一代能够通过这种现象来赢得人心。



朱高炽即位两个月后,宣布赦免靖难之役的罪犯,并允许他们返回京城。如果您准备继续担任法院官员,只需通过审查和评估即可。如果你想辞职回国,法院也会给你工资。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朱高炽对他们的奖赏,但没有人大声说话,也没有打那个微笑的人。朱棣过去的错误,不是当权者能够承担的。



其实,朱高炽对普通百姓也非常仁慈,不仅是大臣和靖难之役中受冤的孤儿。

为了加强统治,朱棣制定了严格的刑法。

朱高炽在相应减轻刑罚的同时,又召集五府、六部、外交部、六司等要员,参加三法司案件的审理,以防止冤假错案。和错判。

更广泛的是,即使对死刑犯进行了四五次检查,朱高炽仍然要求当局不要忘记细节。

在他的统治下,毫无疑问是否允许恶人宽容地出去,但确实很少有好人受到指责。至于参与复建建文旧制的党余人,朱高炽并不介意严惩。他把他们送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工作,最后他们还有生活可过。



社会民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民生的改善。

水可以造船,也可以毁船。这件事情如果做不好,之前的事情做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朱高炽继位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朱棣统治时期,百姓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别看朱棣出兵漠北,让郑和下西文化,但不是一家人,就知道木米油盐贵。

昔日朱棣当政时,朱高炽时常感叹贫穷。现在轮到他当皇帝了,他应该省一点。

在他短暂的统治期间,国王对木材、金、银和其他商品的需求首先被取消,并被公平购买所取代;随后他免除了遭受自然灾害的人们的土地税,使人们对国家更加有信心。有了这两条法令,在朱棣统治的最后时期,税收不力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此外,朱高炽还设立巡查队,对相应地区的税负进行调查,导致许多官员试图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中饱私囊,对人民进行剥削。这一政策自朱瞻基上任以来一直沿袭。

可以说,仁宣之治可比作贞观之治,这与朱高炽重视社会福利、民生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两位皇帝的坚持,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可能会持续一百多年。


需要指出的是,这位一向以仁慈着称的皇帝,在该地区的紧急行动中几乎没有犹豫。

当时内政部的官员非常兴奋,建议他把大米借给灾民,而不是免费分发。

朱高炽很生气,百姓都已经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国家怎么还想着向他们谋取利益。但最终他并没有对责任人进行严惩,只是给予了口头警告。



结论

由于朱高炽的仁政,明朝的国权后来转移到了朱棣的手中,极大地富国利民。

后人认为朱高炽软弱,授权于大臣。这导致了明末文官权力的增强。皇帝不得不支持宦官和文官进行冲突,以保证皇帝的权威能够不受阻碍地行使。

但朱高炽真的对明朝之后的变化负有责任吗?



如果朱高炽弱的话,在荆南之战中,他怎么能抵挡李景隆五十万大军、万余守军呢?如果朱高炽就这么软弱,他怎么能一次又一次地顶撞他的父亲,告诉他国家没有钱呢?

至于权力的交接,如果没有土木堡事件,明朝的武将就不会腐败,文官就不会独政。好坏将由后人来评判,但评判时不能只顾一叶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9

标签:雍正   明朝   文官   皇权   内阁   大臣   铭记   官员   皇帝   权力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